当得知花花在兰卡威ironman 比赛中拿到了参加KONA世锦赛的资格时我一下有点恍然。当我们2016年第一次见面时她还只是个偶尔跑个3,5公里,对马拉松距离都不清楚的外企白领。中间几次见面她也聊过自己在参加铁三运动,但怎么忽然就能在这样一个世界上几乎最挑战的耐力运动比赛,跟全世界的铁三精英同场竞技。
在我印象中这种表现应该属于职业铁三运动员或者业余爱好者中大神级别的表现。我似乎很难把这个花花和几年前在南京西路咖啡馆初见面的那个妆容精致的微胖的女孩联系在一起。
铁人三项是连续完成游泳,骑行,跑步的耐力运动。每场赛事会在每个单项设置不同的距离。奥运会为了观赏性将游泳1.5公里,骑行40公里,跑步10公里作为比赛标准。所以常说的奥标铁三就是这个距离。只有连续完成游泳3.8公里,骑行180公里,跑步42.195公里(一个全马的距离)的距离才被称为 ironman比赛距离。只有完成这个距离才能被称为参加过铁人比赛,而其他的距离严格意义来说只能被称为三项赛。
去年花花参加西澳ironman比赛之前,我们交流过,当时只期望她能顺利完赛就好。这是她的首次ironman比赛,赛前要经过10多个小时飞行,中途还有新加坡的转机。游泳比赛在大海里进行,是她从未尝试过的。当时1,2米高的海浪这对很多一直在泳池中训练的人是巨大的挑战。环境,饮食,旅途,经验似乎每项都是不利因素。能顺利完赛也许就是最大的胜利。
但没想到首次参赛她就拿到了11小时37分50秒的成绩,同时拿到了今年在尼斯举行的世界铁人锦标赛的参赛资格。今年在参加完尼斯举行的世界铁人锦标赛女子赛之后20多天,她就顶着高温在ironman 兰卡威站拿到了第三名的成绩,直通KONA。
夏威夷 科纳镇作为ironman比赛的发源地,多年来一直作为ironman的总决赛,只有在ironman各场分站赛“厮杀”出来的精英和一些VIP才有资格参加KONA的比赛。能够参加KONA比赛,是很多业余铁三爱好者必生的梦想。没想到花花在她的第三场ironman就拿到了KONA的参赛资格。
我决定约她完整聊一下她的铁三之路,聊一下她这么多年曾经翻过了多少山丘。
张雅琳是花花的大名,也就是日常像我们每个人一样按部就班的出生,读书,就业,工作。有普通人都有的烦恼,也会关注美容,皮肤。也会喜欢聚会,喜欢喝酒。也有所有女孩对体重的焦虑。我们第一次见面时她有160斤的体重,当时她跑步主要是想解决体重。在铁三训练之前,她喜欢潜水和滑雪。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她会从事如此枯燥的运动。
Amy则是花花在外企做销售总监的名字。作为一个带领100多人团队,每年有确定KPI,需要出差200多天的一个外企高管。
我一直在问她是怎么完成训练的。她说她是带着自行车出差的。为了能完成训练,有时候早上3,4点起来跑步,或利用开会中午休息时间骑车。
她开玩笑说骑行台真是个伟大的发明,让她可以随时开始自行车训练。不受道路,气候,早晚的影响。我问她出差都带着车和骑行台么?她说基本都是,除非当地有好的骑行线路,她就户外骑车,不骑台子了。这些年她想了无数的办法,为了完成每周15小时左右的训练。
花花是她在网上和运动圈的名字,也代表她持续不断的每周15小时以上的训练和不断提升的运动表现。作为一个没有任何运动基础,以25米蛙泳,借来自行车开始铁三训练的女孩,她在运动方面的表现是科学训练和极度自律的结果。花花17年开始接触铁三,从2018年开始就付费请教练做训练计划和指导,多年未碰到大的伤病,保持了稳步上升的运动成绩。而在备赛期,雷打不动的完成训练计划,即使有大量应酬,也极度控制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让她能保持足够的训练时间和精力。
花花的铁三之路没什么戏剧性——似乎只是一个慵懒的下午,看到了2017年上海金山铁三奥标半程组别的报名信息。觉得750米游泳,20公里自行车,5公里跑步自己可以去挑战下。当时她还没有自行车,三项运动只尝试过5公里跑步,游泳只能蛙泳游25米。
她借来了自行车,开始尝试骑行20公里。在泳池中用每次游的距离比上次长一些的方式来训练游泳。花花的训练方式最重要的法宝是目标感和执行力。她说竖立一个明确的时间和目标,然后拆解成每周,每天做什么,要前进到什么位置。然后认真执行就是她最擅长的。
作为一个没有游泳训练背景,至今连泳池滚翻都不会的铁三爱好者,她在游泳上提高的秘诀是保质保量的完成每周10-15公里的训练量。她觉得滚翻在铁三比赛中没有使用的机会,在训练中触壁转身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在优化各种技术细节之前,能够轻松的游完长距离比什么都重要。毕竟后边还有骑行和跑步2个大项。游泳在整个比赛中时间占比只有1/10,将体能合理分配情况下拿到一个足够快的游泳成绩才是她的策略。而不是追求一个绝对快的游泳成绩。
在整个训练过程中由于工作和个人生活,她的训练在备赛期最多每周也只能维持12-15小时。不可能再增加了。所以她觉得没有能力同时提升所有项目的能力,而是每个阶段提升一项。比如在西澳ironman之前的备赛她主要提升了自行车成绩,毕竟这是整个铁三比赛中耗时最多的项目。而尼斯世锦赛之前她通过操场间歇,大幅提升了跑步能力。在尼斯世锦赛的跑步阶段,她在完成前两项之后的全马成绩是3小时45分。
在整个有限的资源情况下如何做分配是花花在铁三训练中给我做的最好的分享。可以具体到整个训练生涯,具体一场比赛的四个月备赛期,也可以是某个单项运动的训练策略,还可以是具体一次训练的计划。
这些除了来自于花花个人的经验和思考,很多来自于她的教练。我问她的教练是专业的铁三运动员背景么?她说不是,他是个数学家。教练在前几年通过做大量的数学分析来给花花制定训练计划,发掘训练中的问题。听完花花的一些分享,不得不感慨于体育训练最终的底层都是来自于数学。
从2018年开始正式训练就一直付费请教练指导,花花一直相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哪怕是一个业余爱好者,跟真正专业的教练一起训练都能事半功倍。在经过多年的指导,是不是很多训练方法已经成型,那教练的价值是什么?花花觉得后期教练更多是帮忙做一些宏观的策略,比如赛事的赛道,竞争对手,比赛的策略之类的部分。这些都需要收集大量信息后获得。花花日常繁忙的工作显然没精力去顾及各种细节的信息。同时教练对心理和伤病的风险会更为冷静,能够很好的作为外部观察者给花花中肯的建议。
就是凭借这些,花花从2017年的金山半程标铁到2018年的标铁,再到2019年的70.3距离铁三 (ironman一半距离),到2023年ironman完赛并拿到尼斯世界赛资格。再到今年世锦赛参赛,兰卡威ironman赛事中以登上领奖台的成绩拿下KONA参赛资格。每一步看似都很平稳,但是当这些积累在几年后就会展现出惊人的不同。
每场比赛的备赛期长达4个月,这4个月每周的训练量在15小时左右,如果包括训练前后的准备和放松,时间可能会突破18小时。对于在快节奏和职场中生活的人都知道这些时间是多么奢侈。所以我一直对花花训练铁三在生活和职业中得到和失去的东西很感兴趣。
她说日常训练铁三让整个生活在一种比较紧张的状态中,比如要找一切时间训练,恢复和休息。极大的压缩了社交和其他兴趣。每天的早餐和午餐都是以简洁,高效的方式完成了,以节约时间训练和工作。
在职业中她倒是觉得获得了很多。她因为铁三比赛而成为公司和行业中的一个标签。很多不同部门,不同公司的人初次跟她见面也会跟她聊起铁三,她参加世锦赛的事。她说是一种非常好的沟通中的润滑,其他人给予的基本都是善意的帮助。公司老板也给了他不少支持,比如在她备赛期尽可能少安排她的应酬,提前沟通好她比赛时候休年假的工作。铁三赛事往往很早就宣布了比赛时间,可以让她提前半年,甚至更多时间安排自己的工作,训练和比赛的时间。
在工作中,铁三的目标感和计划性影响了她的工作风格。通过将任务不停的拆解到更小的部分,然后按天,按周,按月来推进目标。这种一切在轨道上的感觉非常好。最终的结果非常水到渠成。
对铁三业余爱好者,去KONA参赛是个极大的里程碑。花花目前在休赛期。可以多处理些工作,与朋友见面,享受美食,到各处去骑车旅行。而后开始KONA的备赛。如果KONA比赛结束之后呢?
铁三训练已经变成她有节奏生活的一个部分,这让她每天的生活都有很好的确定性。她通过可参考的数据在感知自己在变强。未来她还想每年参加一下千岛湖铁三赛。她说这场比赛她已经参加好几届了,由于赛道一样,仿佛一个标尺一样衡量着自己当时的水平。去世界更多地方参加铁三比赛也是她一个心愿。通过铁三不止让自己向上攀登,也不断扩展人生的宽度。
2025年她准备找一场马拉松,争取拿到BQ去参加波士顿马拉松。她还希望找机会再做几次长距离的自行车骑旅,体验不同的风景。她的运动并非只有训练和比赛,而是彩色的。
花花在运动方面的变化成长的极具冲击力,7年时间就能让一个每天还在为减肥苦恼的人站上ironman比赛的领奖台。但交流下来一切又充满细节。在每周枯燥的25米泳池转身中,在骑行台一个又一个小时的汗如雨下,在出差间隙一个个跑步训练中。她在这个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模式,也发现自己的短板。她有自己的策略。
贾玲的《热辣滚烫》激励了很多女生开始运动,普通人参与运动远非电影戏剧性所展示的痛苦,眼泪。更多是并未脱离日常生活的。要能安排你的工作,也要安排你的训练。要安排备赛期饮食饮酒的苛刻控制,也要安排非备赛期的美食体验。要安排备赛期的时间管理,也要安排非备赛期的松弛。
跟花花交流了几次之后,她在运动中的最大制胜法宝大概就是让自己持续前进,完成每天的训练之后,用一个看似漫长的时间,突破的结果会自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