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1日,Nike在上海西岸金融城的漩心Orbit举办了一场名为“Nike On Air”的活动。活动提供了一场沉浸式的体验,全面展示了Nike Air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其为运动员带来的创新技术,同时也展望了Nike Air未来的发展潜力。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体验到尖端科技与运动激情的完美融合,也通过Nike Air技术探究近年来Nike的创新战略和产品的变化。
Nike Air科技自1978年首次亮相,几乎伴随着Nike公司一同成长。都说Air是外界探究Nike的窗口,这次我们就通过“科技回廊”来开启Nike运动鞋科技的创新之旅。
Nike Air科技经过40多年的不断演进,已经发展出10种科技分支,每一种都拥有独特的工艺和性能优势。有偏向于舒适缓震的Air Max、可以根据鞋码大小调整缓震性的Tunned Air、以轻薄柔软见长更体现速度感Zoom Air…
值得欣喜的是自2016年的VaporMax之后,时隔8年Nike Air平台终于推出了最新的Dynamic Air科技,并且应用于今年3月推出的Air Max Dn鞋款。
Nike在设计研发上的投入是行业内最高的。虽然Nike公司的财报不披露其研发费用的具体金额,但我们按其营业收入的4%用于研发创新估算,Nike在这方面花费每年至少20多亿美金(近150亿人民币)。Nike的设计研发团队汇聚了来自生物力学、运动科学、工程设计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等多个领域的顶尖专家,在全球建立了多个研发中心。
从战略层面看,Nike的研发创新更多是以技术平台的形式推出。Nike的技术平台往往先经过市场测试,在评估其具有规模化商业价值之后,再重磅推出。
回顾Nike 50多年的历史,被开发并持续使用的技术平台基本稳定在十个左右。相对集中的资源使得每个平台内部的技术基础更牢固,迭代更稳定。同时,不同平台之间的技术的结合又能玩出不少有趣的新花样。
表:Nike历年推出的技术平台
技术平台 | 推出年份 | 描述 | 使用案例 |
FlyEase | 2021 | 创新的免提运动鞋设计,使穿鞋和脱鞋更加容易 | Go FlyEase, Vapormax FlyEase |
React | 2017 | 主要针对跑鞋的运动鞋泡沫技术,比之前最好的模型软11%,能量回报提高13% | React Infinity Run |
ZoomX | 2016 | 专为跑鞋设计,Nike最轻的泡沫技术,旨在提高舒适度并优化每一步的能量回报 | ZoomX Vaporfly Next% 2 |
Adapt | 2016 | 一种电子运动鞋系带系统,可连接移动设备,实现更一致和个性化的运动鞋贴合度 | Adapt BB |
Flyknit | 2012 | 轻质、袜子般的鞋面设计,从强度、灵活性和平衡的角度优化贴合度 | LeBron 18 |
Flyweave | 2012 | 鞋面技术,使用编织技术,允许更定制化的稳定性、耐用性和强度,同时促进自然脚部运动 | Athletic footwear |
Flywire | 2007 | 通过在鞋面中穿过Vectren线来提高脚部支撑,而无需增加额外重量的运动鞋上部技术 | Metcon, Kyrie 7 |
Free | 2004 | 最小主义跑鞋设计,旨在复制赤脚跑步的运动和功能,允许更自然、灵活和增强的步伐 | Free Run |
Air/Air Zoom | 1995 | 一种跑鞋缓震系统,旨在限制对关节和肌肉的有害冲击,同时提供响应迅速的感觉 | AirZoom Pegasus, Zoom Freak |
Dri-Fit | 1991 | 涤纶织物,吸汗以帮助运动员在运动中保持干燥 | Athletic apparel |
Air/Air Max | 1978 | 在运动鞋底部放置小气囊,以提供额外的缓震 | Air Max 90, Air Max 95 |
资料来源:iranshao整理
不过从市场的反馈看,Nike这两年表现的似乎缺乏创新力。CEO John Donahoe也曾坦言“我们没有发挥出潜力”。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Nike在创新这块并没有踩足油门呢?
首先,稳定的技术平台给了Nike足够的技术底气。就好比每次遇到问题时,哆啦A梦的口袋里面总能掏出神奇装备。10多个稳定下来的技术平台让Nike开发新产品的时候,只需要掏出这些技术,就基本能满足市场大部分的需求。
其次,Nike近年来并不强劲的收入增速,导致Nike在研发创新上的投入也不激进。
数据来源:Nike年报
最后,我们推断当前的市场环境应该没有达到需要Nike推出大规模商业化新平台的条件。纵观行业内的不少友商,这几年其实也鲜有颠覆性的创新技术。或许行业中大家都在追求低风险低成本的运营方式,默认更倾向于做技术迭代,通过相对较低的成本,更稳定的供应链,把收入和利润做到极致。
不过Nike的技术储备到底有多少?领先行业水平多少年?我们带着问题继续看展。
这次A.I.R.(Athlete Imagined Revolution “运动员的想象革新”)孵化器带来的作品或许可以解答我们的困惑。这是Nike设计师和创新者团队与13位Nike精英运动员之间全新的共创作品,目的是将创意人才的专业知识与前沿的设计工具相结合,为运动员提供前所未有的专业服务。
这是一个从了解和启发,再到构思和创造的过程,我们在现场也有幸看到了来自于埃鲁德·基普乔格、郑钦文、基利安·姆巴佩等人的作品。
基普乔格设计的这款鞋,相信不少灵感来自于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乔爷每一步的落地,都通过前掌AIR单元的设计,获得高强度能量的回弹。而后跟的摇摆设计则和Alphafly的设计理念相契合。
这些超前作品和技术也验证了我们的猜想,或许Nike至少具备5年以上的技术储备。但至于Nike是否会借助2024年奥运会开启全新的创新周期,我们拭目以待。
这次发布会重磅推出的产品就是Pegasus 41。高性能的日常跑鞋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CEO John Donahoe就非常明确的提出了Nike在跑步领域的3大发力点:高端竞技领域、越野跑和日常跑鞋。
在日常跑鞋领域,随着跑者的增多,中国市场有明显的增长。与此同时,不管是国产品牌还是海外创新品牌都在挤压Nike的市场份额。因此,Nike这次的产品策略也非常清晰,经典IP和成熟技术平台的结合,必须卖爆。
这次为了预热Pegasus41,Nike甚至减少了整个Pegasus系列的供应。Pegasus 41能被给予厚望是因为Pegasus这个大IP良好的口碑,从创造至今累计销售过1.6亿双,很早就引入了Nike Air技术。
Pegasus 41上脚感受
我们第一时间分享一下的上脚感受:
1.这次最大的改变是中底采用全新缓震科技ReactX。ReactX经历了5年的研发,在制作工艺上把成型模式从压缩成型升级为注塑成型,整体上能量反馈性能提升了13%,碳足迹减少了43%。同时Pegasus 41的中底比Pegasus 40加厚了4mm,对于长距离跑步也能提供充沛耐久的回弹。
2.在前掌和后跟部位仍然都配备了Air Zoom气垫单元,对于前掌或者后跟着地的跑者都有不错的保护。
3. Dynamic Midfoot Fit系统将鞋带直接与内部包裹整个脚部的中足板带相连,上脚之后能明显感受到很强的包裹性,非常服帖,能让跑者感到安全和支撑。
Pegasus 41将会在本月开启销售。
50多年来,Nike一直在倾听并为运动员提供最好的技术和产品。最后我们也期待2024年Nike能够王者归来,在这轮创新周期中,给我们带来更多融合了设计、技术和时尚的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