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宣 俞佳奇
来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微信公众号
原文刊载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4年第9期
一、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历史逻辑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研究阐释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首先需要从“两个大局”交织激荡、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统一中,厘清历史逻辑的递进延展。
第一,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形成与发展。从世界视野看,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再次走到“危”“机”并存的关键十字路口。首先,从危机的角度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在经济领域,一些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逆全球化和反全球化思潮愈演愈烈,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面临更为严重的衰退风险,迫切需要解决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经济发展结构失衡等问题。在政治领域,中美关系、大国竞争不断牵动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上将面临更加痛苦的抉择,东西撕裂、南北撕裂的迹象更加明显,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问题呈现多点爆发之势,世界正走向分裂和对抗的危险边缘。同时,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地区冲突、军备竞赛、粮食安全、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能源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人工智能等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叉叠加。因此,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全面深化改革是“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继而赢得战略主动的战略部署。其次,从机遇的角度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预示着国际新局势的调整变革,蕴藏着新的发展机遇。由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人类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西方发达国家的世界主导地位持续走弱,一批快速崛起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活力与动力,国际力量更趋均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从人类共同命运和整体利益出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最后,从转“危”为“机”的意义看,以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在破解危局中起步,在开拓新局中奋进,是察大势、应变局的必然要求,是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时代之问所作出的正确抉择。总之,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有效应对这些风险挑战,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需要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用完善的制度防范化解风险、有效应对挑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第二,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与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改革的地位和作用更为显现。首先,回望历史,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华民族矢志复兴、接续奋斗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承前启后,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进行创造性探索和发展。对此,习近平总结道:“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其次,环顾现实,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正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才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现出新的态势。最后,展望未来,全面深化改革是继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为解决民族复兴前进道路上更加严峻复杂的问题,需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这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正在并将继续促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备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更加成熟的理论指导、更加强大的动力源泉、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更加主动的精神力量。
第三,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什么是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等基本问题,是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性与方向性问题,习近平围绕此类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首先,围绕什么是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性体现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改革以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改革目标的系统集成,深刻性体现在聚焦制度建设,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些论述集中体现在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等等。其次,围绕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目标与问题等各个维度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这些论述集中体现在“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解决我国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必须深化改革开放”;等等。最后,围绕怎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在改革的使命、方向、目标、策略、动力、方法等方面作出系统阐述。这些论述集中体现在“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既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条件;“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突出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等。习近平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和回答,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解决“发展起来之后”的复杂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引。
第四,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形成与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展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包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内的党和国家一切重大战略部署,都必须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来谋划和展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互为牵引、互促共进,紧密融为一体。一方面,全面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都要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目标引领,突出问题导向,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中国式现代化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深化与拓展,展现出光明前景。另一方面,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许多复杂矛盾和问题,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克服种种困难和阻力。习近平指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全面深化改革更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驶入快车道。
需要说明的是,除上述四个方面的历史依据外,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历史逻辑还可以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历史经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等角度加以理解和解读。
二、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在理论上包含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具有怎样的逻辑关系?究竟具有什么理论贡献?这需要我们在理论逻辑上认识和把握。
第一,准确概括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主要内容的科学方法。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文件等材料,构成我们对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进行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的主要依据。准确把握其主要内容,必须首先掌握科学的方法。
一是结合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把握核心内容。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更加科学、时间表更加清晰、任务书更加完备,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深层次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达到新的高度,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更加丰富,成就更加辉煌,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因此,必须掌握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讲话、演讲、批示、指示等第一手文献材料,找准用学术讲好政治、从现象深入本质的转换接口,将其放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中理解。
二是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把握基本内容。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丰富、最为生动、最富创意的组成部分。只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体性框架下,才能避免出现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等“误读”现象。因此,必须提升格局,拓宽视野,将其放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理解。
三是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把握新鲜内容。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中动态发展的理论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在新的历史时空和理论坐标中,这一纲领性文件蕴含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多角度、深层次的变革与拓新,是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最新理论成果,预示着理论发展的未来方向和演进趋势。因此,必须及时回应时代召唤,紧密跟踪实践走向,将其放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理解。
第二,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及逻辑结构。任何理论都是有层次的,理论研究中的各种命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基本命题或核心命题,二是重要的复合命题或中介命题,三是外层命题或边缘命题。从上述三类命题彼此联系、内在融贯的分层架构理解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主要内容的逻辑结构,大体上可以提炼梳理为“十论”。
基本命题是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中处于核心层次的内容,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展开,呈现为三个命题:一是全面深化改革领导论,即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和最大优势。二是全面深化改革道路论,即全面深化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这充分体现了改革的性质和方向。三是全面深化改革作用论,即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这充分揭示了改革的必要性。这三个命题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上为解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个重大时代课题作出比较完备而自洽的理论回答:第一个命题从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力量的角度,创造性探索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凸显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第二、三个命题从全面深化改革方向性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分别创造性探索和回答另外两个重大时代课题,确保改革开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不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和活力。这三个基本命题共同揭示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围绕时代课题展开的基本命题不仅说明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构成,而且为复合命题、外层命题的进一步展开提供更好理解时代特征、透视时代问题的认识基点和判断标尺。
复合命题由基本命题推导而来,是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在切中时代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新时代为什么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及改什么、为谁改等根本问题,是时代课题在全面深化改革领域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三个命题:一是全面深化改革地位论,回答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对此,习近平有诸多论述,其中精准契合当前最大实际的概括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这是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二是全面深化改革目标论,回答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改什么。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中其他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提出的重要依据。三是全面深化改革立场论,回答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为谁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统而言之,上述三个复合命题遵循“为什么”“改什么”“为谁改”层层深化、步步递进的问题链条,从指导思想的理论高度澄清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问题,注重从宏观视域诠释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贯通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形成发展的全过程。
外层命题由基本命题、复合命题发展而来,是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中理论与实践接壤的部分,主要回答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问题,具体包括方针政策、方式方法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在这个层面。主要可以提炼概括为四个命题:一是全面深化改革对象论,即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框架下,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对象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二是全面深化改革保障论,即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突出制度建设的主线,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的积极互动效果。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论,即更加注重开放战略,“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深刻揭示改革和开放的内在统一性,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四是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即更加注重科学方法,其中涉及“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处理好一系列重要关系的辩证思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的实干精神,等等。外层命题生动反映全面深化改革具体实践的微观在场,由于改革实践的方法路径丰富多样,在时代发展中深刻变化,在实践探索中加强改进,这部分外层命题还可以从新的改革探索中不断凝练,其内容体系将日臻完善。
总体来看,基本命题、复合命题和外层命题所涉及的“十论”呈现出解答时代课题、回应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整体图景,是一个内容全面、逻辑严谨的科学体系。“十论”既是全面深化改革“怎么看”的科学指引,更是全面深化改革“怎么干”的具体行动纲领,每一论都是不可或缺的构成要件。需要说明的是,“十论”并非理解这一理论体系逻辑结构的唯一角度。当前,理论界从不同角度概括总结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常见命题还有全面深化改革方向论、任务论、价值论、原则论、主体论、动力论、定力论、全面论、重点论等,这些论述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之所以如此归纳这些命题,主要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更好体现命题实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指引方向,目标达成任务,立场体现价值,这就导致道路论与方向论、目标论与任务论、立场论与价值论等命题概括的理论内容在实质上是相同的,仅仅存在语言表达上的差异,这里选择一种表述;二是尽量避免命题重复,如原则论分解在上述十个命题中,主体论、动力论、定力论体现在领导论与立场论,类似的重复命题没有必要再单独列出;三是更好把握命题逻辑,如全面论、重点论是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理论命题,但如果就此展开,还有守正论、创新论、自立自强论、胆大步稳论、摸石过河论、顶层设计论,等等,容易泛化为观点的简单罗列与铺陈,欠缺结构完整性和逻辑严密性,而且这些命题可以放在方法论中来理解。此外,从多视角、多维度归纳总结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主要内容的逻辑结构,必然呈现不同的学术观点,这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对这些成果加以整合,才能进一步拓展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体系化建构、学理化阐释。
第三,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主要理论贡献。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坚持守正创新,形成继承性创新、集成性创新、原始性创新等类型多样、路径各异而又彼此渗透交叉的理论贡献。
首先,继承性创新是指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作出新表述、新概括和新判断。比如,习近平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阐释全面深化改革是适应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变化的必然要求,强调“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这不仅深化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变化的认识,有效扩展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在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上的解释范围,而且进一步明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等新论述提供理论支点。再如,习近平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阐释全面深化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根本动力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并在全面深化改革视角下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继承性创新既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赋予其与时俱进的内容。
其次,集成性创新是指在已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有机整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理论成果,放大理论创新由点到面、由分到合的倍增效应。比如,全面深化改革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同时,既要求“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又提出“中华民族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这说明,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以发展的眼光破解“古今中西之争”,恰当吸纳人类文明可资借鉴的有益资源,合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思想精华,实现融通中外、贯通古今的集成性创新,更富解释力、穿透力、感染力。再如,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中的不少理论创新是将已有理论观点有机整合为系统化的理论体系。以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为例,习近平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等五个“相结合”。在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阶段,五个“相结合”中的每一个“相结合”从来都是交织在一起使用的改革方法,但将每一个“相结合”及五个“相结合”作为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关系的有机整体,整合为相对严密的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是新的理论贡献。集成性创新发挥体系化优势,探寻原有理论概念、范畴、判断、命题、观点的内在联系,积极推动理论资源融合和理论观点融通的综合创新。
最后,原始性创新是指创造性提出具有填补理论空白、变革理论内容、创新理论思维、实现理论突破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程中,习近平不断总结升华实践经验,推动思想理论丰富发展,创造性实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术语革命”,其原创性观点主要有: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强调各项改革都要朝着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聚焦发力;创造性提出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深刻回答各领域改革中具有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和有效路径,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最丰富、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方法论;等等。这些具有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的思想观点蕴含着深刻道理、丰富学理、深邃哲理,为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添新砖、加新瓦,为原始性创新打开新的广阔空间。原始性创新创造性提炼出体现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实践和规律的科学概念、判断和表述,标注出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新高度。
三、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实践逻辑
“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来自实践、指导实践,迸发出澎湃的实践伟力,必须加深理解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实践成效及其引领未来实践的指导意义。
第一,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源自实践又指导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成效。理解把握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实践成效,可以从多领域、多维度展开。就宏观角度而言,大体上需要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宽阔背景中来分析,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主题中来认识,放在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的世界意义中来领悟。
一是开创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立足全局,习近平曾用“四个深刻变革”概括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伟大成就。其一,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坚持以思想理论创新引领改革实践创新,以总结实践经验推动思想理论丰富和发展,从改革的总体目标、主攻方向、重点任务、方法路径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有突破性、战略性、指导性的重要思想和重大论断,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二,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从前期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中期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现阶段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蹄疾步稳、有力有序解决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问题,方向目标清晰,战略部署明确,方法路径高效,实现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深化的历史性转变。其三,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始终突出制度建设的主线,不断健全制度框架,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制度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彰显改革的关键一招作用。其四,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协调,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社会形成改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
二是书写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篇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评价全面深化改革,强调“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总体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实现到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取得明显成效的目标”,这突出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实践成效:其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发活力。其二,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开创全面依法治国新局面,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其三,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大大激发。其四,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有力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和民生福祉改善。其五,纵深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其六,全面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全面从严治党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不断提高,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其七,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持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落实新时代强军目标,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这些领域成效斐然、举世瞩目,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注入不竭动力。
三是贡献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方案。从世界意义看,全面深化改革秉持胸怀天下的信念,始终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其一,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科学把握改革与开放的内在统一关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尤其是全球发展倡议的提出及其各项落实措施,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以开放的主动赢得改革发展的主动,生动塑造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参与者、支持者和建设者的国际形象,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其二,面对世界政治多极化的曲折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体现对发展繁荣的珍视、对和平安宁的渴望,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提供新机遇。特别是借助全球安全倡议及其强调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促使中国成为全球治理改革的积极贡献者,与西方部分国家构筑“小院高墙”、大搞“断链脱钩”形成鲜明对比,为消弭国际冲突根源、应对国际安全挑战贡献中国力量。其三,面对文化多样化的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深刻证明,各国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各个文明均可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保留其独特性,不同文明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当互相扶持、取长补短。由此,全面深化改革内在契合全球文明倡议的理念和原则,为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指明路径。综合起来,全面深化改革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彼此呼应,在发展、安全、文明三个维度相辅相成并取得丰硕成果,彰显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应对国际安全局势、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实践成效。
第二,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引领未来实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以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为指导,是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集中体现以及全面深化改革实践要求的具体呈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将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与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相联系,进一步彰显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是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凝魂聚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一样,都具有重大标志性、开创性意义,是我们党将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又一次政治宣言,释放出切实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强烈信号,为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本质确定理论坐标、提供理论指导。我们需要结合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全会主题及其释放的强烈信号,明晰和纠正此前一些认识模糊、行动乏力的问题,坚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信心,激发全体人民自信自觉的奋斗精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决定》用“六个必然要求”阐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习近平在对《决定》作说明时用“四个迫切需要”加以强调。我们需要结合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深刻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握“三个面对”“六个必然要求”“四个迫切需要”所释放的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凝聚改革共识,坚定改革信心,汇聚改革合力。
二是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谋篇布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更好实现总目标,同时提出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七个聚焦”,从总体上囊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方向。这“七个聚焦”是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体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要求。此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出发,全面布局各领域各方面改革。比如,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等等。上述各领域各方面改革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展开,都是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所涉及的重要内容,需要我们结合习近平开创性提出的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质生产力等一系列重要论断,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阶段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打开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三是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原则遵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提炼形成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等“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六个坚持”彰显我们党善于总结和运用经验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的重大成果,集中体现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把“六个坚持”与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中总结概括的宝贵经验有机结合起来,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原则的科学内涵与辩证关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严格遵循、长期坚持,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牢牢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同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我们需要从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中,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把党的领导贯穿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全过程,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总之,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科学的理论逻辑和鲜明的实践逻辑,三重逻辑之间密切关联、内在一致,透彻理解历史逻辑需要提升到理论逻辑的高度和实践逻辑的广度,深度剖析理论逻辑需要重返历史、回归实践,全面阐释实践逻辑归根到底需要立足历史依据和理论依据。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必将不断丰富发展、永葆勃勃生机,这就要求理论界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进一步揭示和阐发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准确把握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所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