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D
【提示】辐射诱变(紫外线、X射线等辐射能损伤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本质上通常是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可以提高突变率,常用于诱变育种等,不适合用于物种亲缘关系的研究。(教材·必修2P83)
基于化石、解剖学、胚胎学、细胞和分子等,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等科学方法,来研究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以及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必须2 P104)
2、【答案】C
【提示】中心体分布在动物与低等植物细胞中,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据图可知,并未形成中心体。据图可知,呼吸道多纤毛细胞形成运动纤毛的过程,涉及到细胞的分化,没有涉及细胞分裂,所以并没有纺锤体的形成和消失。由于发生了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即涉及到蛋白质的合成,而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成所,所以A、B、D描述正确,C选项描述错误,符合题意。
3、【答案】B
【提示】本题主要考察了遗传学第三定律,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必修2 P33),且涉及到两对基因自交的结果,以前测交考试是较多,可采用棋盘法解决。这道题通过观察F2的比例不是9:3:3:1,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判断出B选项错误。
若不发生互换,则产生AB和ab的配子比例为1:1.发生互换后产生AB:ab:Ab:ab四种配子。由于F2中紫花:红花以及长花粉:短花粉均为3:1.这就不需要考虑配子不育的情况了。
注:配子比例AB=ab,Ab=aB。如aabb的数量等于AABB的数量。这样可计算出紫花、长花粉中纯合子占1936/6936不等于1/9.经过计算可知F1产生的四种配子和比例为AB:ab:Ab:aB=22(44):22(44):3(6):3(6).
4、【答案】C
【提示】同一个体不同组织的细胞中的,DNA一般相同,因为都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教材必修 P119)
5、【答案】A
【提示】肺炎链球菌(遗传物质是DNA)转化实验中,通过基因重组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B选项错误;。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搅拌不充分的话会导致部分噬菌体与大肠杆菌不分离,进入沉淀物,不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高。上清液放射性高,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部分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病毒所致。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6、【答案】B
【提示】通过遗传系谱图可知,为隐性遗传病,再结合题干发病多为男童,可知为伴性遗传,即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再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患者母亲是携带者,但患者母亲的酶活性和正常人的有相同的区间(240-547.9),所以依据酶活性判断子代是否是携带者不一定能准确判断。
7、【答案】C
【提示】非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了。
8、【答案】A
【提示】F1为AABBDR,可形成14个正常的四分体。
9、【答案】D
【提示】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青藏高原的环境中利于F基因的保留,F基因频率高于平原;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无法确定存在生殖隔离;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可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10、【答案】D
【提示】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是指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熟练后,也需要经常训练,这就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否则会慢慢消退,变得不熟练。
11、【答案】C
【提示】甲状腺激素不会持续增加。
12、【答案】D
【提示】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高于正常,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而不是TH(甲状腺激素)。
13.【答案】A
【提示】免疫防御功能对抗结核分枝杆菌。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异常时,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
14、【答案】C
【提示】接种疫苗后,特定的HPV入侵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分裂、分化。据表信息无法得出四价疫苗比二价疫苗提供更持久的保护的结论;据表中信息可知,两种疫苗效果不同。
15、【答案】D
【提示】生长素影响果实的生长发育,但不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含量低不能说明其无作用;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细胞分裂,所以浓度降低,不代表细胞数目减少。
(1)【答案】紧缩型:匍匐型=3:1
【提示】三种突变体均为单基因隐性纯合突变体,可知图1的F1为杂合子,且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F2的表型及比例为紧缩型:匍匐型=3:1。
(2)【答案】A/a与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a与D/d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B/b与D/d无法判断
【拓展答案】1分:B/b与D/d无法判断或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也可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
1分:A/a与B/b和D/d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
【提示】根据F2表型和比例可知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说明A/a与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a与D/d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但B/b与D/d无法判断(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也可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
(3)【答案】基因组成含有aa时,植株不显现B或D基因控制的表型,均为匍匐型
【拓展答案】aa_个体均表现匍匐型
【提示】若基因A位于基因B、基因D下游,则①和②表型相同。思路点拨:
、
【答案】1/2(50%);7/16
【提示】思路点拨:
(4)【答案】 南方:品系Z株型紧凑,利于行间通风,叶片可获得更多CO2,增加光合作用强度;
北方:突变2和3株型疏松,叶片间遮挡少,增加有效光合面积
【拓展答案】得分要点:
1、南方种植品系Z;北方种植突变体2和3。
2、环境因素:光、热、气等某一方面
(1)【答案】转录(基因的转录) 碱基互补配对
【提示】教材内容: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RNA 是在细胞核中,通过 RNA 聚合酶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叫作转录。细胞中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与DNA 模板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在 RNA 聚合酶的作用下,依次连接,然后形成一个 mRNA 分子。
(2)【答案】促进
【提示】无拓展答案。图1的结果是细胞质中与asRNA对应的mRNA的含量WT组显著高于dp组,说明asRNA可促进对应的mRNA更多的分布到细胞质中。
(3)【答案】与dsRNA和ssRNA均可结合,且优先结合dsRNA
【拓展答案】优先结合dsRNA/更易于或更强地与dsRNA结合
【提示】Ⅲ组结果可表明M蛋与ssRNA可结合,Ⅷ组表明M蛋白与dsRNA可结合,Ⅳ和Ⅴ组表明M蛋白与dsRNA和ssRNA均可结合, Ⅳ~Ⅶ组表明当两种RNA都存在时,M蛋白优先结合dsRNA。
【答案】
【拓展答案】给分点:D酶、M蛋白的作用及三个“+”号
1、缺失任意1点给0分
2、未表示dsRNA或双链扣1分
【提示】综上所属可知mRNA1与asRNA结合形成dsRNA,且M蛋白优先结合dsRNA(D酶促进dsRNA的形成)运出细胞核。
(5)【答案】与对抗高盐等胁迫相关mRNA出核加快,翻译相关蛋白质加快,实现对胁迫的快速响应,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稳态
【拓展答案】关键点
1、作答方向符合“对抗高盐等胁迫”
2、拓展:蛋白质合成或表达量增加或加快
3、有“稳态
【提示】实验目的是研究asRNA的功能。问题是研究 酵母菌在高盐等胁迫条件下asRNA的合成量迅速增加这一现象的适应性意义,结合上述研究且从稳态和平衡角度分析:酵母菌在高盐等胁迫条件下asRNA的合成量迅速增加,与高盐等胁迫相关的mRNA结合→与对抗高盐等胁迫相关mRNA出核加快→翻译相关蛋白质,实现对胁迫的快速响应→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稳态。
(1)【答案】信号(信息)
(2)【答案】白光诱导效果优于红光,在一定范围内处理天数越长,诱导休眠的效果越强 ; 白光处理4-7天
【拓展答案】两个给分点:(对1点给1分)
1、白光优于红光
2、时间变化与诱导效果的关系
【提示】图1显示红光、白光处理后,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天数的增加,种子的萌发率逐渐降低,且在光照处理相同天数的条件下,白光处理组的种子萌发率低于红光组,说明光照能够诱导种子休眠,且白光诱导效果优于红光,在一定范围内处理天数越长,诱导休眠的效果越强。据图可知,诱导种子休眠采用的处理条件为:白光处理4~7天。
(2)【答案】
注:WT萌发率小于5
【提示】种子休眠依赖R基因,突变体的R基因缺失,可知,诱导组的种子萌发率,WT组的萌发率(小于5)显著低于rg组(与未诱导组无显著差异)。
(4)【答案】
【拓展答案】给分点:
1、R基因表达或被活化
2、赤霉素和脱落酸合成路径完整
3、种子休眠
错1点给2分,错2点给0分
【提示】本题是机制类题,利用上述结果WT组,与诱导1天相比,诱导7天的N酶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增加,rg组无明显变化,说明R基因的表达促进N酶基因的表达;G酶基因相反,根据注的信息可知,N酶增多利于脱落酸的合成,N酶含量上升;G酶减少,赤霉素合成减少,含量下降。
(1)【答案】原癌 Ⅱ
【提示】(1)是让根据问题推出Z基因属于什么基因,不能直接写不可逆基因。由于Z是不能恢复正常甲基化的基因,其表达导致EIC的形成,可推断出是原癌基因。Z基因最可能是从图中Ⅱ所示的范围中筛选获得的。
(2)【答案】PR表达抑制诱导肿瘤形成的过程中,并未提高基因突变频率,而时通过组蛋白甲基化修饰改变使靶基因表达水平改变
【推展答案】答对1点给1分
第2点拓展:在短暂性PR表达抑制结束后,少数基因的表达不能恢复。
Z基因编码一种转录因子,可抑制果蝇细胞发育所需的多种基因的表达
【提示】结合第二段和第三段的信息:PR通过催化染色质中组蛋白甲基化等,在染色质水平抑制相关基因的转录。PR表达抑制诱发的这类肿瘤形成过程中,PR表达抑制并未提高细胞的基因突变频率,但其调控的靶基因表达水平会发生改变,PR表达抑制诱发的肿瘤被称为“表观遗传引发的癌症(EIC)”.归纳概括出“癌症可由表观遗传改变引起”这一新观点的证据:PR表达抑制诱导肿瘤形成的过程中,并未提高基因突变频率,而是通过组蛋白甲基化修饰改变使靶基因表达水平改变。
(3)【答案】de
【提示】a.通过3`组可知,可逆基因在短暂性PR表达抑制后,大多数组蛋白甲基化水平能恢复,少数不能恢复,所以说组蛋白甲基化水平一定能恢复,a推测不合理;
b.通过2组可知,不可逆基因在持续性PR表达抑制后,组蛋白甲基化水平少数能恢复,b推测不合理;
c.组蛋白甲基化水平改变,可能影响一些基因的表达,但不能说一定会影响,c描述不合理;
d.组蛋白甲基化水平只是影响基因表达的因素之一,所以即使组蛋白甲基化水平不变,相应基因的表达也有可能改变,如启动子甲基化,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d描述合理;
e.短暂性PR表达抑制,会导致不可逆基因的表达情况永久改变,e描述合理。
(4)【答案】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表达产物
【拓展答案】写对1点即可
【提示】文章信息如下:
转录因子、PR等都是基因的表达产物。热敏RNA干扰系统可影响PR的表达。
可见Z基因能够通过编码的转录因子影响多种基因的表达,说明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表达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教材P74 |
(1)【答案】显著提高肿瘤中细胞毒性T细胞数量;裂解
【拓展答案】提高细胞毒性T细胞数量;结合(接触)并裂解
【提示】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之和的细胞数量显著多,说明联合用药可以(显著)提高肿瘤中细胞毒性T细胞数量;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肿瘤细胞。
(选1教材P73)
(2)【答案】ce
【提示】血管完整性需要检测c;免疫细胞迁移依赖血管内皮细胞上的VCAM-1,所以需要检测e。
(3)【答案】①Met与αPD-1联用可促进多种免疫细胞分泌IFNγ,改善血管结构;②I:bc ii:be iii:bd iv:+++
【拓展答案】①1、促进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
2、Met与αPD-1联用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功能,但未增加IFNγ分泌
②i和ii可交换位置
【提示】题干信息:细胞毒性T细胞等多种免疫Ⅱ型干扰素,再结合假设2和给出的选项信息,模仿假设2 可写出假设1为Met与αPD-1联用可促进多种免疫细胞分泌IFNγ,改善血管结构。
实验方案和结果支持假设2:先看Ⅵ:bf,导致Ⅱ型干扰素不能发挥作用,结合(3)的题干可知血管不正常,渗漏程度与Ⅰ接近,为+++;Ⅲ和Ⅳ组均正常,可见都有b,结合Ⅵ组可知i为bc,可排除无关抗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再结合假设1,可知ii为be,可验证Met与αPD-1联用只能通过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IFNy,改善血管结构.再通过选项和Ⅴ组结果推测,iii为bd,导致细胞毒性T功能丧失,进一步证明了Met与αPD-1联用只能通过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IFNy,改善血管结构。
(4)【答案】Met与αPD-1联用是否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Metα与PD-1联用于人体时最佳用量是多少
【拓展答案】描述Met与αPD-1联用对人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即可
【提示】本题是小鼠实验,若用于临床需要进一步从对人体也有效果和有无副作用以及使用量等方面研究。如Met与αPD-1联用是否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Metα与PD-1联用于人体时最佳用量是多少。
(1)【答案】在明箱停留时长增加 ;条件
【拓展答案】在暗箱停留时长变短
【提示】本题是典型的给出结论写结果的试题,记录的是单位时间在两箱的停留时间,成瘾则在在明箱停留时长增加,在暗箱停留时长变短;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中前者需要后天学习才能获得。可知本题为条件反射。
教材P24 |
(2)【答案】(通过激活V区)促进V区OPC增殖,对N区的OPC无明显作用;该过程不依赖吗啡受体
【拓展答案】给分点:
1、V区和N区都写
2、不依赖受体(有无受体均可
【提示】OPC可形成髓鞘,促进兴奋传导和表达吗啡受体。与注射生理盐水组相比,注射吗啡组,突变体和WT的小鼠脑区V区OPC数量显著增加,N区无明显变化,说明吗啡可促进V区OPC增殖(这个可以根据数量增加推断出或者下个题的材料),对N区的OPC无明显作用,且与吗啡受体无关;但不清楚是通过那个区接受的刺激引起的,通过分别刺激WT的V区和N区,发现仅刺激V区OPC数量明显增加(与吗啡组无明显差异),而仅刺激N区的V区和N区的OPC无明显变化,说明是通过激活V区,促进V区OPC增殖,对N区的OPC无明显作用。吗啡成瘾对奖赏的学习行为位于V区。即:(通过激活V区)促进V区OPC增殖,对N区的OPC无明显作用;该过程不依赖吗啡受体。
(3)【答案】提出假说:吗啡促进V区OPC增殖,使N区多巴胺释放量增加;
实验方案:
对照组用吗啡和生理盐水处理WT鼠;
实验组用等量吗啡和OPC增殖阻断剂处理WT鼠;
用植入式多巴胺含量传感器分别测定两组小鼠N区的多巴胺释放量.
预期结果:
实验组多巴胺释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拓展】给分点:
1、假说正确给两分,不正确该题直接给0分。
2、多检测兴奋性不扣分
3、没写N区给0
【提示】本题是提出假说和试验方案+预期结果的综合题。据图2可知,V区存在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可作用于N区。此外,(2)题干可知OPC可形成髓鞘,促进兴奋传导。再根据材料和设备可提出假设:假说:吗啡促进V区OPC增殖,使N区多巴胺释放量增加;
自变量:是否存在阻断剂(分2组);
因变量是N区多巴胺释放量(反映N区性兴奋性)
预期结果:实验组低于对照组
实验方案:
对照组用吗啡和生理盐水处理WT鼠;
实验组用等量吗啡和OPC增殖阻断剂处理WT鼠;
用植入式多巴胺含量传感器分别测定两组小鼠N区的多巴胺释放量.
预期结果:
实验组多巴胺释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4)【答案】吗啡不直接作用于突触,而是通过促进V区OPC增殖,引起N区多巴胺释放量增加
【拓展答案】写出以下3点中的1点即可得分:
1、不直接作用于突触或不依赖受体
2、OPC增殖(增多)
3、多巴胺释放量增加
【提示】教材P30,可卡因成瘾机制: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于是多巴胺就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可卡因药效失去后,由于多巴胺受体已减少,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服药者就必须服用可卡因来维持这些神经元的活动,于是形成恶性循环,毒瘾难戒。 |
注:本文试卷、答案和拓展来自网络整理,解析由生物颂编辑,用于广大师生交流学习,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
https://pan.quark.cn/s/b327a077dc09(解析) |
https://pan.quark.cn/s/7b8a35851fe0(试卷) |
【好题分享·高清版】2024-2025北京海淀高三期中(上)生物试题、答题卡、答案和阅卷参考(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