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好题】北京四中期中(上)生物试题和答案(高一年级) |
2024北京八一学校高一(上)期中
生 物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0分)
1.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德国科学家施菜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B.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是细胞学说的建立者
C. 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D.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 下列事实或证据不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是( )
A. 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进行运动和分裂
B. 人体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C. 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条件下能释放氧气
D. 用手抓握物体需要一系列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协调配合
3. 下列不能看作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是( )
A. 人的身体 B. 培养皿上滋生的细菌或真菌
C. 发生水华的池塘 D. 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
4. 下列各选项中,都是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A. 色球蓝细菌、支原体、发菜
B. 大肠杆菌、衣藻、酵母菌
C. 乳酸菌、念珠蓝细菌、流感病毒
D. 颤蓝细菌、草履虫、放线菌
5. 草履虫、变形虫、衣藻和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尽管它们形态大小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相似的结构和物质,都具有( )
A.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B.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染色体
D. 细胞膜、细胞质、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
6. 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化学成分时,发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也都存在,这事实主要说明( )
A. 生物来源于非生物
B. 生物界与无机自然界具有统一性
C. 生物界与无机自然界具有差异性
D. 生物与非生物在元素组成上没有区别
7. 我国自主研制的深海载人潜水器“皎龙号”已经成功完成了7000米级的海试,在那里发现了许多奇异的深海生物。在这些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化学元素和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分别是( )
A. O和C B. C和O C. O和N D. C和N
8. 大海中的水母、海带,陆地上的蜥蜴、小草等都是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些生物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 水 B. 蛋白质 C. 脂质 D. 糖类
9. 下列关于生物体与水分关系的叙述都正确的一组的是( )
①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
②植物体内的水分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
③适应高渗环境的动物可排出体内多余的盐
④贮藏中的种子不含水分,以保持休眠状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0. 马拉松长跑运动员在进入冲刺阶段时,发现少数运动员下肢肌肉发生抽搐,这是由于随着大量排汗而向体外排出了过多的( )
A. 水 B. 钙盐 C. 钠盐 D. 钾盐
11. 下列关于构成生物体的元素或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N元素被生物吸收后,可以用于合成核酸和蛋白质
B. Mg是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分子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
C. P是组成磷脂、核糖及核酸等多种化合物的组成元素
D. C元素在细胞内含量最多,所以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
12. 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四种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选材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斐林试剂检测胡萝卜汁中的还原糖
B. 取花生子叶薄片,利用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
C. 将台盼蓝染液A液与B液分先后加入并摇匀,以检测豆浆中的蛋白质
D. 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向麦芽提取液中加入碘液,才能显蓝色
13. 下列关于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等有关
B. HIV病毒因为没有细胞核,所以不存在核酸
C.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
D. 动物细胞中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14. 下列选项中,均属于生物大分子的是( )
A. 蛋白质、核苷酸、纤维素 B. 蛋白质、核酸、糖原
C. 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D. 多肽、淀粉、脂肪
15. 下列各项中与糖类的生物学功能无关的是( )
A. 细胞的储能物质 B. 细胞识别
C. 细胞膜上的载体 D. 保护
16. 存在于细胞中的脂质不可能具有的功能是( )
A. 作为储存能量的物质 B. 构成细胞膜或细胞器膜
C. 调节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 D. 催化新陈代谢的生化反应
17. 分子式为C63H140O85N12S2的物质,最可能的是( )
A. 糖类 B. 核酸 C. 蛋白质 D. 脂质
18. 烫发时,先用还原剂使头发角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再用卷发器将头发固定形状,最后用氧化剂使角蛋白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这一过程改变了角蛋白的( )
A. 空间结构 B. 氨基酸种类
C. 氨基酸数目 D. 氨基酸排列顺序
19.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
A. 核苷酸 B. 核酸 C. 脱氧核糖核酸 D. 核糖核酸
20. 疟疾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其病原体——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早在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就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这对我国科学家从黄花蒿(中医药方中称为“青蒿”)中提取抗疟药——青蒿素有重大启示,其中屠呦呦由于在这方面的杰出工作荣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科学家曾用酒精提取青蒿素,会将黄花蒿中的水溶组分和脂溶组分一并提取出来,且酒精易使青蒿素失去生理活性。她改用乙醚提取青蒿素,对实验鼠的疟疾抑制率达到99%~100%。进一步研究发现,青蒿素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结构,使核膜及质膜破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青蒿素属于脂溶性物质 B. 青蒿素可以裂解疟原虫
C. 酒精提取的青蒿素含量较高 D. 乙醚提取青蒿素抗疟效果好
21. 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下面是有关这些化合物功能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调节生命活动的物质都是蛋白质
B. 仓储的种子因自由水含量少而不萌动
C. 植物体内所有的多糖都是细胞的能源物质
D. 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22. 植物利用硝酸盐需要硝酸还原酶,缺Mn2+的植物无法利用硝酸盐。据此,对Mn2+的作用,正确的推测是( )
A. 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重要作用
B. 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C. 对调节细胞的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D. Mn2+是硝酸还原酶的活化剂
23. 某同学在烈日下参加足球比赛时突然晕倒,医生根据情况判断,立即给他做静脉滴注处理。请推测,这种情况下最合理的注射液应该是( )
A. 生理盐水 B. 氨基酸溶液
C. 葡萄糖溶液 D. 葡萄糖生理盐水
24. 下列有关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的结构两侧不对称 B. 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
C. 细胞膜有一定的流动性 D. 细胞膜具有全透性
25. 下图为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
B. 图中b表示细胞质膜上的载体
C. 图中乙表示靶细胞
D. 该图体现了细胞质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26. 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
A. 糖原 B. 蛋白质 C. 纤维素 D. 淀粉
27. 取同一植物组织,滴加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如图中细胞周围的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的是( )
A. B. C. D.
28. 下列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酱黄瓜在腌制中逐渐变咸,是黄瓜细胞主动吸收盐分的结果
B. 水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
C.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D. 大肠杆菌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
29.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可用叶绿体位置的移动作为细胞质流动的标志
B. 细胞质流动不受温度等环境条件的影响
C. 细胞质流动有利于物质在细胞内的运输
D. 细胞质流动速度较快的细胞,一般代谢旺盛
30. 下列真核细胞结构与成分,对应有误的是( )
A. 细胞膜:脂质、蛋白质、糖类
B. 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
C. 核糖体:蛋白质、核糖核苷酸
D. 细胞骨架:蛋白质
31. 都具有双层膜结构,并含有DNA分子的一组细胞结构是( )
A. 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 B. 液泡、线粒体、核糖体
C. 线粒体、内质网、叶绿体 D. 溶酶体、叶绿体、线粒体
32. 内质网腔内的分泌蛋白,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进一步加工,最后释放到细胞外,在这一过程中分泌蛋白通过的生物膜的层数是( )
A. 0层 B. 1层 C. 2层 D. 8层
33. 下列结构中,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分辨不出的是
A. 染色体 B. 液泡 C. 核糖体 D. 叶绿体
34. 有两瓶酵母菌培养液,A瓶中含有32 P,B瓶中含有35S,将两份酵母菌分别置于A、B两瓶中培养一段时间,则在A、B瓶中都会带上放射性的细胞结构包括
①染色体 ②线粒体 ③内质网 ④高尔基体 ⑤核糖体 ⑥细胞膜
A. ②③④⑥ B. ①②⑤
C. 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35. 组成染色体和染色质的主要物质是( )
A. 蛋白质和DNA B. DNA和RNA
C. 蛋白质和RNA D. DNA和脂质
36. 真核细胞贮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
A. 染色体 B. 线粒体 C. 细胞核 D. 核糖体
37. 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都具有( )
A. 少量DNA B. 能量转换的功能
C. 膜结构 D. 运输蛋白质的功能
38. 下列对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
B. 生物膜是细胞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C. 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均相同
D. 各种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 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39. 各种细胞器在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细胞中的液泡与维持细胞的渗透压有关
B. 中心体和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C.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关
D. 叶绿体、线粒体与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有关
40. 红苋菜的叶肉细胞中含有花青素。将红菜叶片放在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而对其加热后,随着水温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成红色。其原因是( )
A. 花青素在水等无机溶剂中难以溶解
B. 水温升高使花青素的溶解度增大
C. 加热使细胞壁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D. 加热使叶肉细胞的生物膜被破坏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60分)
41. 我国中科院上海生化所于1982年5月合成了一种具有镇痛作用而又不会像吗啡那样使病人上瘾的药物——脑啡肽,下图是脑啡肽的结构简式。请据此回答:
(1)脑啡肽是由_______个氨基酸分子,通过______反应而合成。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______。图中②的名称是______,③的名称是_______。
(2)脑啡肽可以与______试剂发生作用,产生_______色反应。
(3)若一分子脑啡肽水解,能产生_______种氨基酸,其水解产物的相对分子量之和比脑啡肽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多出______。
(4)如果提供构成脑啡肽的每种氨基酸,且保证数量充足,那么理论上能合成出_______种与脑啡肽长短相同的多肽。
42. 某学生取洋葱鳞片叶,分别滴加清水、0.3g·mL-1蔗糖溶液、0.5g·mL-1蔗糖溶液制成多个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甲、乙、丙三个图像,如下图所示。
(1)撕取洋葱鳞片叶______(填“内”或“外”)表皮,置于滴加清水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如图______。
(2)图甲中细胞发生了______现象,原因是细胞通过______作用失水,导致______与_______分离。
(3)图中a、b、c表示细胞液的是_______,甲、乙、丙图细胞所处的外界液体的浓度大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使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代替蔗糖溶液,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出现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其原因是_______。
43. 请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自1972年Singer和Nicolson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以来,生物膜的研究有了飞速的发展,许多科学家投身这一领域的研究,推动了膜生物学的迅速进展。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发现生物膜上有许多胆固醇聚集的微结构区,就像水面上漂浮的竹筏一样,由此命名为“脂筏”。脂筏就像蛋白质停泊的平台,一些膜蛋白与脂筏表面的化学基团结合,构成了生物膜上分子排列紧密、结构相对稳定的特定区域。
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广泛存在于人体细胞膜表面。2018年,我国科研人员利用超分辨显微镜对GLUT1的分布和组装进行了研究。发现GLUT1在细胞膜上形成了平均直径约为250纳米的聚集体,通过对同一细胞的脂筏标记蛋白进行了荧光标记,将GLUT1定位于脂筏。研究证实,脂筏区域可以使GLUT1在细胞膜上的分布相对稳定。
研究表明,除脂筏外,细胞还会通过多种方式,把特定的膜蛋白限定在脂双层的局部区域,例如将膜蛋白锚定在细胞内相对不动的结构上,或是被另一个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困住,甚至在膜上形成特定的屏障阻碍膜蛋白通过等,从而在细胞或细胞器的表面产生特化的功能区。利用特定的显微镜可以观察到,不同种类的膜蛋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运动模式,从随机扩散到完全不能运动。图中A呈现的是一个在质膜上自由随机扩散的蛋白质轨迹,B呈现了一个被锚定在细胞内固定结构上因而基本不动的蛋白质的轨迹。
(1)根据短文内容推测,脂筏( )
A. 使生物膜结构的稳定性增加
B. 由糖蛋白和胆固醇共同组成
C. 有利于膜上的蛋白质发挥功能
D. 增加了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2)GLUT1存在于人体细胞膜表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葡萄糖分子,这种运输方式属于__________。我国科研人员对同一细胞的脂筏标记蛋白进行了荧光标记,并与GLUT1的荧光标记膜分布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二者__________,由此证明GLUT1是结合于脂筏的。
(3)细胞骨架对细胞形态的维持有重要作用,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一种被细胞骨架锚定的膜蛋白,其运动轨迹应与图中的__________更相似。
(4)与图中A、B两种膜蛋白的运动轨迹相比,GLUT1的运动轨迹应表现为__________,请简单绘制在图中字母C对应的空白处______________。
44.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的细胞器,是研究膜结构功能的常用材料。当成熟红细胞破裂时,仍然保持原本的基本形状和大小,这种结构称为红细胞影,其部分结构如图所示。研究人员用不同的试剂分别处理红细胞影。结果如下表:(“+”表示有,“—”表示无)
实验处理 | 蛋白质种类 | 处理后红细胞影的形状 | |||||
A | B | C | D | E | F | ||
试剂甲处理后 | + | + | + | + | — | — | 变得不规则 |
试剂乙处理后 | — | — | + | + | + | + | 还能保持 |
(1)构成红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膜上有多种______,其中B与多糖结合形成______,主要与细胞膜的______功能有关。A和G均与跨膜运输有关,G主要功能是利用红细胞______呼吸产生的ATP供能,通过______方式排出Na+吸收K+,从而维持红细胞内高K+低Na+的离子浓度梯度。
(2)在制备细胞膜时,将红细胞置于______中,使细胞膜破裂释放出内容物。由表中结果推测,对维持红细胞影的形状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是______。
(3)研究发现,红细胞膜上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成熟红细胞不具有合成脂质的______(填细胞器),其细胞膜上的脂类物质可来自血浆。当血浆中胆固醇浓度升高时,会导致更多的胆固醇插入到红细胞膜上,细胞膜的______性降低,变得刚硬易破,红细胞破裂导致胆固醇沉积,加速了As斑块的生长。
45. 图A为胰岛B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B为将胰岛素原分子加工成具有活性的胰岛素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序号,_____上填写名称,序号与名称全对才给分)
(1)图A中①的存在说明此细胞属于______细胞。大肠杆菌细胞与此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
(2)从图A中可以看出,⑦溶酶体起源于_______,除了图中所示的作用之外,溶酶体还可以帮助清除______。因此,溶酶体被称作细胞的“消化车间”。
(3)为了研究某种分泌蛋白的合成,向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放射性依次出现在核糖体、[ ]______、[ ]______、[ ]______、细胞膜及分泌物中。整个过程需要[ ]______提供能量。
(4)由图B可知,在核糖体上合成出的胰岛素原分子是_____条肽链,包括由A、B、C三部分;之后需要进一步加工从而具有了一定的空间结构,随后还需要将______段切除后才能成为具有活性的胰岛素,被包装在囊泡中。
46. 高盐环境下粮食作物会大量减产。为研究植物的耐盐机理,科研人员将耐盐植物滨藜和不耐盐植物柑橘分别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并计算生长率,结果如图1。
(1)据图1分析,与植物A相比,植物B耐盐范围______,可推知植物B是______。
(2)植物处于高盐环境中,细胞外高浓度的Na+通过图2中的______以______的方式进入细胞,导致细胞质中Na+浓度升高。
(3)随着外界NaCl浓度的升高,植物A逐渐出现萎蔫现象,这是由于外界NaCl浓度_______细胞液浓度,细胞______。细胞中Na+和Cl-的浓度进一步升高,蛋白质逐渐变性,酶活性降低,细胞代谢______,因此在高盐环境中植物A生长率低。
(4)据图2分析,植物B处于高盐环境中,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促使Na+进入______;同时激活______,将Na+排出细胞,从而使细胞质中Na+的浓度恢复正常水平,缓解蛋白质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0分)
1. 【答案】C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细胞发现者是英国科学家虎克,A错误;
B、细胞学说的建立者是德国科学家施旺和施莱登,B错误;
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C正确;
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具有统一性,但没有揭示生物的多样性,D错误。
故选C。
2. 【答案】C
【分析】除病毒外,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详解】A、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进行运动和分裂,能够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观点,不符合题意,A错误;
B、人作为多细胞生物,其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不符合题意,B错误;
C、叶绿体不是细胞,因此“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释放氧气”不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观点,符合题意,C正确;
D、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间相互协调和配合,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因此,用手抓握物体需要一系列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协调配合能够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C。
3. 【答案】D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其中细胞属于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详解】A、人的身体属于个体层次,A不符合题意;
B、培养基上滋生的细菌和真菌属于群落层次,B不符合题意;
C、发生水华的池塘属于生态系统层次,C不符合题意;
D、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符合题意。
故选D。
4. 【答案】A
【分析】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细菌(如颤蓝细菌、发菜、念珠蓝细菌)、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详解】A、色球蓝细菌、支原体、发菜都是原核生物,A正确;
B、衣藻、酵母菌是真核生物,B错误;
C、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C错误;
D、草履虫是真核生物,D错误。
故选A。
5. 【答案】D
【分析】草履虫和变形虫是动物,衣藻是植物,它们都是真核生物,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详解】A、细菌没有细胞核,液泡只有衣藻有,A错误;
B、草履虫和变形虫没有细胞壁,细菌没有细胞核,B错误;
C、细菌没有细胞核和染色体,C错误;
D、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都有细胞膜和细胞质,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真核生物有细胞核,原核生物有拟核,D正确。
故选D。
6. 【答案】B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详解】A、生物依靠非生物环境提供矿质元素等物质,但是生物不是来源于非生物,A错误;
B、由题干可知,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也都存在,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即无机自然界)具有统一性,B正确;
C、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即无机自然界)确实存在差异性,但是题干中描述的事实“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也都存在”,无法揭示这一点,C错误;
D、虽然生物界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但是无机自然界仍然有一些元素不会出现在生物体内,且二者元素的含量也差异较大,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在元素组成上有区别,D错误。
故选B。
7. 【答案】B
【分析】(1)在生物体内,碳链构成了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因此C是最基本的化学元素;(2)在生物体内,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
【详解】在生物体内,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化学元素,O是在细胞鲜重的情况下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8. 【答案】A
【分析】组成细胞的物质既有有机物又有无机物,无机物有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主要有糖类、蛋白质、核酸和脂类。在细胞的组成成分中,无机物中的水是最主要的成分,约占细胞物质总含量的80%~90%,但细胞中最大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详解】大海中的水母、海带,陆地上的蜥蜴、小草等都是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各种生物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都是水,即A正确。
故选A。
9. 【答案】A
【分析】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1)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大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2)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许多种物质溶解在这部分水中,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也都需要有水的参与。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水在生物体内的流动,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同时也把各个细胞在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者直接排出体外。
【详解】①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如光反应阶段水作为反应物参与水的光解,①正确;
②水在生物体内的流动,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同时也把各个细胞在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者直接排出体外,②正确;
③适应高渗环境的动物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排出体内多余的盐,③正确;
④贮藏中的种子处于休眠状态,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低,不是不含水,④错误。
故选A。
10. 【答案】B
【分析】血液中钙含量过低,会发生抽搐现象,说明无机盐可以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详解】在运动员排出的汗液中,含有水、钙盐、钠盐和钾盐等成分,其中运动员下肢肌肉发生抽搐是由于血液中钙盐的含量太低引起的,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 【答案】A
【分析】组成细胞的元素大约有20种,C、H、O、N、P、S、K、Ca、Mg等属于大量元素,Fe、Mn、B、Zn、Mo、Cu属于微量元素,其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糖类的元素组成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不同种类的脂质的元素组成不同,脂肪和固醇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
【详解】A、核酸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含有N元素,N元素被生物吸收后,可用于合成核酸和蛋白质等含N的大分子物质,A正确;
B、镁是植物细胞的叶绿素分子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B错误;
C、P是组成磷脂、核酸等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核糖等糖类只含C、H、O三种元素,不含P元素,C错误;
D、H元素在细胞内含量最多,C元素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D错误。
故选A。
12. 【答案】B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鉴定还原糖最好选择含糖量高的,颜色浅的生物组织,胡萝卜汁颜色深,即使含有还原糖也不容易观察到,A错误;
B、花生子叶薄片富含脂肪,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脂肪颗粒产生橘黄色,B正确;
C、将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先A液后B液加入并摇匀,以检测豆浆中的蛋白质,C错误;
D、麦芽糖是还原糖,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向麦芽提取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出现砖红色沉淀,D错误。
故选B。
13. 【答案】B
【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两种,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病毒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
【详解】A、蛋白质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有关,A正确;
B、HIV病毒是RNA病毒,含有RNA,B错误;
C、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C正确;
D、动物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D正确。
故选B。
14. 【答案】B
【分析】生物大分子指的是作为生物体内主要活性成分的各种分子量达到上万或更多的有机分子。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
【详解】A、核苷酸是小分子物质,A错误;
B、蛋白质、核酸和淀粉都是生物大分子,B正确;
C、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都是小分子物质,C错误;
D、脂肪是小分子物质,多肽也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D错误。
故选B。
15. 【答案】C
【分析】细胞膜上的一些蛋白和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叫做糖被,糖蛋白具有润滑、保护和细胞表面的识别作用。细胞膜表面还含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
【详解】A、细胞的储能物质是淀粉,属于多糖,A错误;
B、细胞识别有关的物质是糖蛋白,与糖有关,B错误;
C、细胞膜上的载体本质是蛋白质,与糖无关,C正确;
D、糖蛋白具有保护作用,与糖类有关,D错误。
故选C。
16. 【答案】D
【分析】脂质的种类及作用:
脂肪:储能、维持体温;
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详解】A、脂质中的脂肪能贮存能量,A正确;
B、脂质中的磷脂能构成细胞膜或细胞器膜,B正确;
C、脂质中的性激素能调节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C正确;
D、脂质不具有催化功能,具有催化功能的是酶,而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D错误。
故选D。
17. 【答案】C
【分析】蛋白质含有C、H、O、N等元素。
【详解】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C、H、O、N、S,该化合物最可能是蛋白质;糖类一般含有C、H、O;核酸一般含有C、H、O、N、P;脂质一般含有C、H、O,有的含有N、P;综合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8. 【答案】A
【分析】蛋白质形成的结构层次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三肽→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等空间构型变化→蛋白质。
【详解】烫发时,头发角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故这一过程改变了角蛋白的空间结构,该过程中,肽键没有断裂,氨基酸种类没有增多或减少,氨基酸数目和结构均未改变,只是二硫键断裂,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故氨基酸排列顺序没有改变,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9. 【答案】B
【分析】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其中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RNA是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因此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主要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DNA)。
【详解】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单位,不能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不是遗传物质,A错误;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B正确;核糖核酸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是细胞类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CD错误。
20.【答案】C
【详解】青蒿素含有脂溶组分,属于脂溶性物质,A正确;青蒿素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结构,使核膜及质膜破坏,使得病原虫裂解,B正确;用乙醚提取青蒿素,对实验鼠的疟疾抑制率达到99%~100%,说明乙醚提取的青蒿素含量较高,抗疟效果好,C错误、D正确。
21. 【答案】B
【分析】1、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2、水的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
形式 | 自由水 | 结合水 |
定义 | 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 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 |
含量 | 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95% | 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5% |
功能 | ①细胞内良好的溶剂 ②参与生化反应 ③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 ④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 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
【详解】A、调节生命活动的物质不都是蛋白质,如CO2参与调节生命活动,A错误;
B、自由水减少时,新陈代谢减弱,仓储的种子因自由水含量少而不萌动,B正确;
C、多糖中的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是能源物质,C错误;
D、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错误。
故选B。
22. 【答案】D
【分析】1、无机盐在生物体内含量少,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2、无机盐的生理功能:有的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的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
【详解】A、植物利用硝酸盐需要硝酸还原酶,缺Mn2+的植物无法利用硝酸盐,也就说硝酸还原酶不能起作用,没有体现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重要作用,A错误;
B、植物利用硝酸盐需要硝酸还原酶,缺Mn2+的植物无法利用硝酸盐,也就说硝酸还原酶不能起作用,没有体现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B错误;
C、植物利用硝酸盐需要硝酸还原酶,缺Mn2+的植物无法利用硝酸盐,也就说硝酸还原酶不能起作用,没有体现对调节细胞的渗透压有重要作用,C错误;
D、植物利用硝酸盐需要硝酸还原酶,缺Mn2+的植物无法利用硝酸盐,也就说硝酸还原酶不能起作用,从而推测Mn2+可能是硝酸还原酶的活化剂,D正确。
故选D。
23. 【答案】D
【分析】人正常的血糖浓度为0.8-1.2g/L,偏高会出现高血糖症状,偏低则容易引起低血糖,比如头晕眼花,甚至昏厥等等。
【详解】该同学突然晕倒,应该是低血糖的症状,所以需要补充葡萄糖溶液为身体提供能量,同时为了维持身体渗透压的平衡和维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所以应该补充葡萄糖生理盐水,D符合题意。
故选D。
24. 【答案】D
【分析】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
2、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详解】A、细胞膜的两侧结构是不对称的,如糖蛋白存在于细胞膜外侧,细胞膜内侧没有,A正确;
B、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B正确;
C、由于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某些物质可以通过细胞膜,某些物质不能过,不是全透性膜,D错误。
故选D。
25. 【答案】B
【分析】分析图解:题图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乙细胞是信号分子a的靶细胞,其细胞膜上的b是信号分子a的受体。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a可表示某种信号分子,如胰岛素,A正确;
B、细胞乙上b有识别功能,可以是受体蛋白,B错误;
C、图中甲表示分泌细胞,该细胞分泌产生的a物质通过体液的运输作用于乙细胞,因此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C正确;
D、由图中可看出,甲细胞产生的信号分子能与乙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D正确。
故选B。
26. 【答案】C
【分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对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详解】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7. 【答案】B
【分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A图中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说明该细胞发生了失水现象,因而周围的蔗糖溶液高于细胞液浓度,A错误;
B、B图细胞的原生质层和细胞壁没有发生分离,细胞周围的溶液浓度最可能小于细胞液浓度,符合题意,B正确;
C、C图细胞的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发生了局部分离,说明该细胞发生了失水现象,同时也能说明周围的蔗糖溶液高于细胞液浓度,C错误;
D、D图中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说明该细胞发生了失水现象,因而可确定该细胞处于的蔗糖溶液稍高于细胞液浓度,D错误。
故选B。
28. 【答案】A
【分析】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其中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均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不消耗能量。
【详解】A、黄瓜在腌制时由于细胞外液浓度过高,细胞失水而死亡,然后盐分大量进入细胞才导致慢慢变咸,不是主动吸收盐分的结果,A错误;
B、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B正确;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C正确;
D、大肠杆菌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A。
29. 【答案】B
【分析】1、生物学中用显微镜观察一般选择有色结构,而叶绿体呈绿色,可作为运动的参照。
2、在活细胞中,细胞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流动着,包括细胞质环流、穿梭流动和布朗运动。
【详解】A、观察植物细胞质的流动,可用叶绿体的流动作为标志,A正确;
B、细胞质流动速度在不同的温度等环境条件下有所不同,一般温度高时流动速度快,B错误;
C、细胞质流动有利于物质在细胞内的扩散、运输,C正确;
D、代谢旺盛的细胞物质运输繁忙,细胞质流动相对较快,D正确。
故选B。
30. 【答案】C
【分析】细胞膜的成分:50%的脂质、40%的蛋白质、2%~10%的糖类。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DNA。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NA构成的。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
【详解】A、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另外还含有少量的糖类,A正确;
B、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DNA的中文名称为脱氧核糖核酸,B正确;
C、核糖体是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RNA的中文名称为核糖核酸,C错误;
D、真核细胞的细胞骨架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D正确。
故选C。
31. 【答案】A
【分析】DNA分布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含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为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详解】A、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有双层膜结构又含有DNA分子,A正确;
B、液泡具有单层膜结构且无DNA分子,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也无DNA分子,B错误;
C、内质网具有单层膜且无DNA,C错误;
D、溶酶体具有单层膜且无DNA分子,D错误。
故选A。
32. 【答案】A
【分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细胞膜通过胞吐的方式将其分泌到细胞外,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在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粗加工后“出芽”形成囊泡,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这样将蛋白质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高尔基体再加工后,也“出芽”形成囊泡,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这样将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由此可见,这一过程中,分泌蛋白为大分子有机物,其通过膜的方式是通过胞吐来实现,蛋白质分子本身并没有穿越膜结构,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3. 【答案】C
【详解】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内所有的细胞器及其内部结构,而光学显微镜不能,染色体和液泡较大,叶绿体有颜色,因此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都可以分辨出来,核糖体必须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34. 【答案】D
【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 分布 | 形态结构 | 功 能 |
线粒体 | 动植物细胞 | 双层膜结构 |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 |
叶绿体 | 植物叶肉细胞 | 双层膜结构 |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
内质网 | 动植物细胞 |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
高尔 | 动植物细胞 |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
核糖体 | 动植物细胞 |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
溶酶体 | 动植物细胞 |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
液泡 | 成熟植物细胞 |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
中心体 |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
【详解】试题分析:32 P可能参与合成构成磷脂、DNA、RNA、ATP等化合物,35S可能参与合成某些蛋白质,所以凡是需要前面这些化合物组成的细胞结构都会带上放射性。染色体中有DNA和蛋白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等都有磷脂和蛋白质,核糖体中有RNA和蛋白质,所以①②③④⑤⑥都会带上放射性。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基本结构的化学组成。意在考查学生所学知识要点的理解以及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35. 【答案】A
【分析】细胞核中有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的染色质,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存在于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呈圆柱状或杆状,这时叫染色体。
【详解】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6. 【答案】C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详解】A、染色体是真核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式,由DNA和蛋白质组成,A错误;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错误;
C、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C正确;
D、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D错误。
故选C。
37. 【答案】C
【分析】线粒体具有双层膜,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具有双层膜,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内质网具有单层膜,是细胞中脂质等有机物合成的场所。
【详解】A、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少量DNA,但内质网没有DNA,A错误;
B、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能量转换功能,但内质网没有能量转换功能,B错误;
C、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内质网具有单层膜结构,都具有膜结构,C正确;
D、内质网具有运输蛋白质的功能,但线粒体和叶绿体没有运输蛋白质的功能,D错误。
故选C。
38. 【答案】C
【分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其中脂质约占细胞膜总量的50%,蛋白质约占40%,糖类占2%~ 10%。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如同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A、分泌蛋白的合成以及加工过程中,内质网可以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而后经过内质网的加工再以囊泡的形式转移到细胞膜,即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A正确;
B、生物膜是细胞所有膜结构的统称,即细胞中所有的膜均属于生物膜系统,B正确;
C、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结构也具有相似性,C错误;
D、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如同一个个小的区室,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C。
39. 【答案】B
【分析】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详解】A、液泡中含有细胞液,其中含有水、无机盐、色素、有机酸和蛋白质等物质,且液泡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占90%以上的体积,因此,植物细胞中的液泡与维持细胞的渗透压有关,A正确;
B、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与蛋白质的合成无关,B错误;
C、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可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关,C正确;
D、叶绿体、线粒体与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有关,前者能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后者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ATP中的化学能,D正确。
故选B。
40. 【答案】D
【分析】将红苋菜叶片放在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对其进行加热,随着水温升高,细胞膜和液泡膜被破坏,失去选择透过性,色素流入水中,使水颜色逐渐变成红色,据此答题即可。
【详解】植物细胞壁是全透性结构,但由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正常情况下,花青素无法扩散细胞外,加热后生物膜失去选择透过性,花青素通过液泡膜和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外,使水颜色逐渐变成红色,D符合题意。
故选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60分)
41. 【答案】(1) ①. 5 ②. 脱水缩合 ③. ④. 肽键 ⑤. 羧基
(2) ①. 双缩脲试剂 ②. 紫
(3) ①. 4 ②. 72
(4)1024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脑啡肽分子结构示意图,该分子是由5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的,称为五肽,也称为多肽.组成脑啡肽的5个氨基酸的R基团依次是-CH2-C6H4OH、-H、-H、-CH2-C6H5、-CH2-CH(CH3)。
【小问1详解】
图中所示脑啡肽的结构中含有 4 个肽键,故脑啡肽是 5 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图中②的名称是肽键,③的名称是羧基。
【小问2详解】
脑啡肽含有肽键,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小问3详解】
由于图中氨基酸有两个含相同的 R 基(−H),所以共有 4 种氨基酸。该多肽含有 4 个肽键,水解时需要 4 个水,故水解产物比脑啡肽分子量大约多了 18×4=72。
【小问4详解】
由于图中有 4 种氨基酸。因此,在适宜条件下,脱水缩合后形成的含四个肽键的分子即五肽最多 45=1024 种。
42. 【答案】(1) ①. 外 ②. 乙
(2) ①. 质壁分离 ②. 渗透 ③. 原生质层 ④. 细胞壁
(3) ①. c ②. 甲 ③. 丙 ④. 乙
(4)开始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因失水出现质壁分裂现象,但随着K+与NO3-不断进入植物细胞,会导致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则会出现质壁分离复原。
【分析】1、常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实验材料,其成熟的外表皮细胞的液泡非常大,呈紫色。
2、成熟的植物细胞中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的细胞液,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它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3、质壁分离产生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外因是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小问1详解】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为成熟植物细胞,具有紫色中央大液泡,便于质壁分离实验的观察。显微镜下观察清水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如图乙,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
【小问2详解】
图甲中紫色范围缩小,说明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原因是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小问3详解】
图中紫色区域为液泡的范围,液泡内的液体为细胞液,所以,a为蔗糖溶液,b为细胞液,c为细胞液。甲质壁分离的程度 >丙,外界液体的浓度 甲 >>丙;乙没有发生质壁分离,说明外界溶液是清水。所以外界液体的浓度 甲 >丙 >乙。
【小问4详解】
如果使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代替蔗糖溶液,开始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因失水出现质壁分裂现象,但随着K+与NO3-不断进入植物细胞,会导致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则会出现质壁分离复原。
43. 【答案】 ①. AC ②. 协助扩散 ③. 分布的定位相同 ④. B ⑤. 移动范围介于A、B之间 ⑥.
【分析】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磷脂分子是轻油一般的流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被动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主动运输是需要载体和能量。
【详解】(1)根据短文内容可知,一些膜蛋白与脂筏表面的化学基团结合,构成了生物膜上分子排列紧密、结构相对稳定的特定区域,还能把特定的膜蛋白限定在脂双层的局部区域,从而在细胞或细胞器的表面产生特化的功能区,故脂筏可以使生物膜结构的稳定性增加,有利于膜上的蛋白质发挥功能,AC正确。故选AC。
(2)GLUT1存在于人体细胞膜表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葡萄糖分子,这种需要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能量的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我国科研人员对同一细胞的脂筏标记蛋白进行了荧光标记,并与GLUT1的荧光标记膜分布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分布的定位相同,由此证明GLUT1是结合于脂筏的。
(3)被细胞骨架锚定的膜蛋白基本不动,其运动轨迹应与图中的B更相似。
(4)与图中A、B两种膜蛋白的运动轨迹相比,GLUT1的运动轨迹应表现为移动范围介于A、B之间,其运动轨迹见下图字母C处所示: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解,借助短文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难度一般。
44. 【答案】(1) ①. 磷脂双分子层 ②. 蛋白质 ③. 糖蛋白 ④.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⑤. 无氧呼吸 ⑥. 主动运输
(2) ①. 蒸馏水(或清水) ②. E、F
(3) ①. 内质网 ②. 流动
【分析】由表格信息可知:用试剂甲处理后蛋白E和F消失,红细胞影形状不规则,说明膜蛋白E和F有维持红细胞影的形状的作用;用试剂乙处理后,蛋白A和B消失,红细胞影的形状保持,说明这两种蛋白质与维持红细胞影的形状无关。
【小问1详解】
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红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膜上有多种蛋白质,B蛋白与多糖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蛋白主要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有关。A和G蛋白均与跨膜运输有关,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及各种细胞器,故G主要功能是利用红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ATP供能,细胞内是低Na+高K+,细胞外是高Na+低K+的环境,通过主动运输方式排出Na+吸收K+,从而维持红细胞内高K+低Na+的离子浓度梯度。
【小问2详解】
在制备细胞膜时,将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使细胞膜破裂释放出内容物。由表中结果推测,缺少E和F蛋白质后,红细胞变得不规则,但含有E和F时,还能保持,因此对维持红细胞影的形状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是E和F。
【小问3详解】
红细胞膜上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成熟红细胞不具有合成脂质的内质网,其细胞膜上的脂类物质可来自血浆。当血浆中胆固醇浓度升高时,会导致更多的胆固醇插入到红细胞膜上,细胞膜流动性降低,变得刚硬易破,红细胞破裂导致固醇沉积,加速了As斑块的生长。
45. 【答案】(1) ①. 真核 ②. 核糖体
(2) ①. 高尔基体 ②. 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3) ①.③内质网 ②. ⑥高尔基体 ③. ④细胞膜 ④. ②线粒体
(4) ①. 一##1 ②. C
【分析】图A中①-⑦依次表示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细胞膜、囊泡、高尔基体、溶酶体。
【小问1详解】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所以①的存在说明此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大肠杆菌细胞(原核细胞)与此细胞(真核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原核细胞唯一的细胞器)。
【小问2详解】
由图A可知,⑦溶酶体源于高尔基体,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还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小问3详解】
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③内质网进行初步的加工后,进入⑥高尔基体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形成分泌小泡与④细胞膜融合,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需要②线粒体提供能量。
【小问4详解】
由图B可知,胰岛素原分子是一条肽链,随后将C段切除后才成为具有活性的胰岛素,被包装在囊泡中。
46. 【答案】(1) ①. 更广 ②. 滨藜
(2) ①. 通道蛋白 ②. 协助扩散
(3) ①. 大于 ②. 失水 ③. 减弱
(4) ①. 液泡 ②. (细胞膜上的)S蛋白 ③. 变性
【分析】1、载体蛋白:载体蛋白能够与特异性溶质结合,载体蛋白既参与被动的物质运输,也参与主动的物质运输,载体蛋白运输物质的动力学曲线具有膜结合酶的特征,运输速度在一定浓度时达到饱和,不仅可以加快运输速度,也增大物质透过质膜的量,载体蛋白的运输具有专业性和饱和性。
2、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衡化质膜的亲水性通道,能使适宜大小的分子及带电荷的分子通过简单的自由扩散运动,从质膜的一侧转运到另一侧,通道蛋白的运输作用具有选择性,属于被动运输,在运输过程中不会与被运输的分子结合,也不会移动。
【小问1详解】
图1的横坐标是外界NaCl的浓度,结合图1结果可知,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植物A生长率急剧下降,而植物B生长率先上升再缓慢下降,说明植物B的耐盐范围更广。滨藜耐盐而柑橘不耐盐,说明植物B是滨藜。
【小问2详解】
通道蛋白介导的都不需要能量,为协助扩散,由图2可知,植物处于高盐环境中,细胞外高浓度的Na+通过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外高浓度的 Na+进入细胞,导致细胞质中 Na+浓度升高。
【小问3详解】
外界NaCl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导致细胞失水,植物A逐渐出现萎蔫现象;细胞代谢几乎都是酶催化的反应,若酶活性降低,细胞代谢减弱。
【小问4详解】
由图2可知,细胞内Ca2+ 浓度升高,作用于液泡上的N蛋白,促进Na+进入液泡;Ca2+ 浓度升高,同时激活细胞膜上的S蛋白,将Na+ 排出细胞,从而使细胞质中Na+ 的浓度恢复正常水平,缓解蛋白质变性。
https://pan.quark.cn/s/05d1d0ee9eb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