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师尊徐维鼎的悠悠往事(上)/ 作者:朱修祥

旅行   2024-09-02 00:00   上海  

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我和师尊徐维鼎


悠悠往事

(上)


朱修祥


1971年革命化的春节过后的第十天,杭州路第一小学毕业的我被分配在建设中学(2007年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附属中学)中一(1)班,班主任是袁家驹和饶道坤,我是班上第一批加入《红卫兵》三人的其中之一。另外两人一位是班长赵志(兼组织委员),另一位是学习委员邓玲鹃,我是班上的宣传委员。
当时全国上下都在轰轰烈烈的展开向英雄人物胡业涛同志学习的运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于是我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利用周日来到学校精心绘制了一幅胡业涛舍身忘死救人拉电线的水粉画张贴在教室的正中央,(至今难忘的是饶道坤老师和邻班的陆炳龙同学也一整天毫无怨言的忙碌着帮我打下手。)第二天放学之前我又特地请来当时的年级组组长徐维鼎老师在画像的两旁白纸红字书写了四幅条幅:
毛主席著作学在前,
改造思想走在前,
重活脏活干在前,

危险时刻冲在前。

同年7月份过完革命化的暑假为落实《上海市革命委员会》“要使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下一代”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74届16个即刻进行了“三结合”并班,重新组合后我被分配在中一(14)班,班主任是严丽蓉和袁孟嘉,班上的宣传委员依旧非我莫属。

在教室周围环境布置时我还是再一次敬请徐老师执管挥毫在大红纸上笔走龙蛇的写下马克思的经典语录挂在后面墙报的上方勉励全班同学: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那时我狂热痴迷于文学和书法,有事无事总是鞍前马后屁颠屁颠的粘紧徐老师这位中文系毕业的高材生,只是令自己疑惑不解的是在十里洋场的大上海生活闯荡了数十年的他无论授课还是和人聊侃乡音未改依旧充满悠浓的泰州盐城味道。所以为了和徐老师套近乎自己和他交流从不说普通话或者上海话,总是“这块拉块”,有时我也会油腔滑调的冒出一句:“乖乖隆地冬,韭菜炒大葱!”
1973年秋在南汇四灶大队为期两个月的“学农”和1974年春在上棉九厂为期两个月的“学工”,由于自己擅长“刻蜡纸”(用一枝头带钢质圆头笔尖的刻写笔,把有格蜡纸放在钢板上刻写所需要的文字。在打印机未流行前的这种用蜡纸印刷的方法。曾十分流行于学校和企业。刻蜡纸力量的大小要恰到好处,用力太小蜡纸会刻不透,油印出来看不清楚;用力太大会刻破纸,油印时会漏油墨。刻字的时候更需要认真,做到一丝不苟;不能连笔,只能公公正正地写正体字。)担任学农、学工连连长的徐老师便将我安排在“学农”和“学工”的连部编辑刻写油印反映师生和工农相结合好人好事的通讯小报。

我珍藏的这张1974年6月15日出版的《学工通讯》其中“把前进的脚步踏的更响”以及“世界革命胸中装”的标题是我先请徐老师用毛笔书写,然后自己复制在蜡纸上刻写而成的,见字如面,我是万分珍惜的。

而这首“把前进的脚步踏的更响”笔名“强风”所谓自由体诗歌是我的原创,徐老师见后连连称好非常喜欢,便呕心沥血的反复修改和润色,虽然诗中文革气息浓厚,但也能看出当年我和徐老师的万丈豪情:
晴朗的天空雏鹰展翅飞翔, 
朵朵葵花向着红太阳开放。 
佩戴着心爱的《红卫兵》臂章, 
沐浴着金色的阳光走进上棉九厂。 
在朝霞中看到了我的师傅, 
他满面春风、脚步咚咚 。 
跑来一把将我紧紧搂住, 
那温暖的大手有力拍着我的肩膀: 
“祝贺你,小强! 
新的起点道路漫长。 
让我们把革命的红心练的更红, 

让我们把前进的脚步踏的更响。” 

师傅的嘱咐铭刻心上,
犹如潺潺的清泉流入心房。
师傅的言传身教给了我力量,
同把那难忘的时光回想。
进厂学工的第一天师傅把话对我讲: 
“ 革命青年要把世界风云胸中装。”
忆苦思甜受教育,
心明眼亮斗志旺。
师徒共读《青年运动的方向》,
“五七”指示把我们前进道路照亮。
从此,我暗暗地下定决心
认真学习工人阶级好思想。
如今我加入了《红卫兵》,
师傅那充满期望的脸庞,

现在是笑得那样的慈祥。

我面对师傅,
滚热的泪珠往下淌,
呵,
他多象那辛勤的园丁,
用心地培育我们茁壮成长。
我满腹激情涌出嗓,
猛地拳头一挥头一昂:
“永远跟着毛主席,

风里浪里向前闯。”

五十年过去了,当年青春吐芳华的我现在也都年过六旬成为夕阳西下的老人了,唉!真是有些不甘心啊。中学时代咱偏科厉害,数学太差,如果时光倒流的话,北大中文系是我的梦想。

闲话少说,还是言归正传吧!

师生欢聚,前排左5为徐维鼎老师

那时我和徐老师朝夕相处,吃在一个锅里,睡在一个寝室,有时咱俩也会光着上身在南汇乡村的小河里击水畅游,就这样彼此之间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师生欢聚,前排左5为徐维鼎老师



鸣谢:朱修祥先生赐稿分享!


朱修祥先生热文


又值梅雨时 洒泪悼故友

我和同事聊侃“上海男人”


在蒙特利尔我和我的赌徒老乡

(上) (中) (下)


我和“大背头”老板以及美发女同乡

(上) (下)


一个上海大龄剩女的尴尬相亲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怀念我的中学语文老师饶道坤

老妈九十岁了,还是那么的坚定执着…… 


▶“小豹子”与我们的奇葩往事

(上) (中)


魔都看牙奇遇极品男

我向老廖学诗以及周涛的《野马群》

月姨带我去看相亲

我秀厨艺为母亲


我和师兄管新生

(上) (下)


多伦多琪尔眼中的上海以及上海男人

往事回忆:我和惠特尼·休斯顿《I will always love you》

风声鹤唳,仿佛又重新回到艰难的农场过去……


▶暗恋之殇

(上) (中) (下)


沧桑巨变,岁月留痕——访故乡上海有感


我和同事小丽莎

(上) (下)


新年贺词

曾经也当过不成功的小老板

回忆万幸恩师和“长辫子”女生

我和琪尔谈论多伦多和上海

今夜无眠,睹物伤情思娘亲


当年春节前夕,十六铺码头邂逅“山羊胡”

(上) (下)


▶当年春节期间,我和老妈在外婆的“老虎灶”

(上) (中) (下)


壬寅年里对小学班主任的忏悔

清蒸桂花鱼——微信传教厨艺的趣事

兄妹之情重如山深似海

五十九岁生日聚会之追忆

我治愈了红颜同乡的失眠顽症


虽不是学生,却永远崇敬——怀念书法大家胡问遂

我与音乐大师温可铮的两次奇遇

我和“光棍结巴”以及碎瓷片的往事回眸

大杨浦老式弄堂石库门图片前的对话


不是亲情 胜是亲情——我和嫂子高亚芳

(上) (下)


在崇明岛江边的堤岸上.....

“衡山路”放弃追求“杭州路”的故事


朱修祥:爱情降为友情的一声叹息

  (上) (中)


当年的“跳橡皮筋”和“跳橡皮筋”的歌谣

母亲制作的“油面筋塞肉”之追忆


▶成王败寇——我和已故妹夫的悠悠往事

(一) (二) 

(三)   尾声


【往事追忆】“大饼、油条、豆腐浆”以及“柯湘头”

   (上) (下)


▶我和老爸强强联手改变了老姐的毕业志愿

   (上) (中) (下)


清晨出工“耍油”记

三代不出舅家门:外甥买车之趣事


当年农场的好姐姐您今在何方?

   (上) (下)


由首次上海飞往蒙特利尔的机票票根引起的追忆

   (上) (下)


情义无价——写在即将返沪省亲的日子里

我恨爱交加的农场情缘


▶那天,我躲藏在周家牌路隐蔽处祭奠亡友

     (上)  (中) (下)


沪上书法大家董其昌精品墨迹“苏东坡-前赤壁赋”在蒙特利尔欣赏记

西津渡的一次艳遇

一声长啸撼夕阳

上海外婆在蒙特利尔的一天

俊俊和他的爸爸妈妈以及热恋女友

   () (中)


上海外婆在蒙特利尔招聘家政面面观

肥牛河粉、艺术家以及孔孟夫子

由《繁花》里宝总在后厨吃“干炒牛河”这段引起的联想……

那年农历新年的合家欢

青少年时代的一段趣事


令人啼笑皆非的心酸故事——读古华《色审》有感

龙年元宵夜的惊艳奇幻

我和沪上“白玉兰” (上)

忽悠吧,继续忽悠……

“单身狗”的快乐您不懂


夭折的国产开罐器让我蒙羞

朱丹华、金蓉娣和朱修祥:关于“拯救元明遗址-沈庄老镇”引起的一场讨论

从周润发演袁世凯谈起……

王二妮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以及其他

由范曾的“再婚声明”而想起


晒晒当年所谓“上海女郎”的两封邮件

母亲节的追忆——童年的照片里隐含着娘亲的殷切期望

假如当年我去海南宝岛插队落户

从上海男人裤带的变迁想起……

我和痴迷上海的蒙特利尔老市长布克合影往事追忆


从大杨浦的“三角眼”想起了曾国藩的一双三角眼

【犀利影评】呜呼!我替孔夫子、周润发悲哀……

与生俱来潇洒浪漫的伟人毛泽东

曾祖父和祖父的往事追忆

昔日我在餐馆打工的日记片段


“豁胖”过头“豁边”记——我在蒙特利尔餐馆打工的趣事


我知道你在看哟~

阿拉老底子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不忘昨天, 激励今天, 走向明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