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益天下,方可惠本国”

时事   2024-09-20 11:01   北京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引用了富有哲理的拉美名言“唯有益天下,方可惠本国”。这句名言在当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旨在强调“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需要的不是制造分裂的鸿沟,而是架起沟通的桥梁;不是升起对抗的铁幕,而是铺就合作的坦途”,深刻揭示了全球化时代国家间交往的本质,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找寻全球与本国利益的均衡点,携手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为各国人民增添繁荣发展的福祉。

“益天下”强调国际间的协同进步和福祉增进,彰显了一种超越国界的公共利益观念。它倡导各国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多元领域,秉持开放合作的姿态,着力解决全球性问题,推动资源的合理调配与公平分配。“惠本国”表明通过为全球发展贡献力量,国家自身能够获取切实的利益,是一种互利双赢的逻辑。“唯有益天下,方可惠本国”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全球化深度拓展的当下,对国际经济合作的指引意义愈发凸显。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度融合互动,一个国家的经济起伏能迅速波及全球,无论是供应链中断导致的生产停摆,还是金融市场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对国际经济秩序造成连锁反应,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各国应当摒弃零和思维,通过合作与共享,构建抵御经济风险的共同防线,促进全球经济体系的韧性与可持续性。中国与非洲的合作正是“益天下,惠本国”的真实写照。中国同非洲国家共同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九项工程”,聚焦非洲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人才培养等重点领域,推动中非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一方面,中国设立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鼓励中国企业扩大对非投资,进一步促进中非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另一方面,中国还实施贸易便利行动,扩大进口非洲商品,支持非洲国家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通过这些举措,推动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丰富了中国市场的商品供应。这为非洲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为中国自身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遇。不仅如此,中国在帮助非洲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还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和形象。

在全球化加速演进的今天,“唯有益天下,方可惠本国”的实践尤其体现在创新驱动的合作上。这是推动各国跨越发展鸿沟、共享科技红利的关键路径。在这一进程中,开放的国际合作成为知识与技术传播的加速器,打破了地域界限,促进了科研信息与资源的自由流动,为全球创新网络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尤为重要的是,面对科技领域日新月异的竞争态势,任何单一国家难以独立应对所有挑战,合作创新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通过共享创新资源,各国可以互补技术短板,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有效对接,形成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同时,开放合作的环境吸引全球顶尖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汇聚一堂,促进了知识与文化的交流互鉴,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多元视角和新鲜血液,增强了全球创新体系的韧性和活力。此外,这种合作模式还促进了创新模式的多样化,包括技术转移、知识产权共享、跨国研发联盟等,为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需求的国家提供了灵活的合作渠道,使得创新成果能够跨越国界、惠及全球。在这一进程中,广大“全球南方”国家得以借助国际平台,快速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跳跃式发展;而发达国家则能通过扩大国际市场,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形成互利共赢的全球创新格局。

新时代的经济合作呈现出多样的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唯有益天下,方可惠本国”的重要体现。推动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等模式,既为全球环境作出贡献,也为本国带来长期效益。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的推进,不仅在国际层面展现了国家的环保责任与远见,更在国内层面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发展动力。通过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与应用,国家能够减少能源进口依赖,降低能源成本,提升能源安全,同时创造绿色就业,带动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兴起,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循环经济的实践,如构建废弃物回收体系和推广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不仅有效缓解了资源约束问题、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还催生了循环经济产业链,为国内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了新方向。此外,这些绿色转型措施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形象与软实力,吸引了更多的绿色外资与国际合作项目,为国内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外部资源与市场。在国际绿色规则制定与标准构建中占据主动,有利于国内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空间,增强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为了践行“唯有益天下,方可惠本国”的理念,需从多个层面着手。首先,强化多边机制。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WTO)、联合国等多边组织,推动国际贸易与投资规则的公正合理,为这一目标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各国应当参与多边贸易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推动制定更加公平、透明和包容的贸易规则,同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并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加强合作,提振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应对全球性经济挑战。其次,推进区域合作。通过区域合作机制加强经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增加对全球健康、教育、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投入,展现大国责任,树立良好国际形象,吸引更多的国际合作。最后,积极提供全球公共产品。这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加大对全球健康领域的投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应对传染病等全球公共卫生危机;通过教育交流项目和援助提升全球教育公平与质量;在环境保护上共同行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及治理环境污染,从而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古语“仁者爱人,智者利人”与拉美名言“唯有益天下,方可惠本国”遥相呼应。中国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践行全球发展倡议,目的就是要实现增长机遇的普惠,推动发展道路的包容。在共赢理念的引导下,中国将与世界携手勇毅前行,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2024年9月20日第2版

本期编辑:董大伟

学习时报
《学习时报》1999年9月创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管主办,面向全国,服务全党,以各级党政干部和广大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党唯一专门讲学习的报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