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节气的特点就是寒冷,但是却还没有冷到极致,它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开始。
“天渐寒,尚未大冷”是小寒的天气特点。小寒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时期,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加之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天气寒冷,人们叫做“数九寒天”。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一候雁北乡
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
二候鹊始巢
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
三候雉始鸲
“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在北方,大部分地区田间已经没有太多的农活,都进行歇冬,主要任务是在家做好菜窖、畜舍保暖,造肥积肥等工作。
而在南方地区则要注意给小麦、油菜等作物追施冬肥,海南和华南大部分地区则主要是做好防寒防冻、积肥造肥和兴修水利等工作。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1.腊八节
小寒时节,民间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习俗,称为“腊祭”。主要是为了感谢诸神上年的恩赐,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伴随一些驱疫避灾的祭祀活动。
2.冰戏
《宋史》有:“故事斋宿,幸后苑,作冰戏。”我国北方各省,入冬后河面结冰厚实,为冰戏提供了天然场所。人们在冰特厚的地方设有冰床,供行人玩耍等,古代称为冰戏。
3.吃糯米饭
在广州还有小寒这一天吃糯米饭的传统习俗。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暖和。中医理论认为糯米有补中益气之功效,在寒冷季节吃糯米最适宜。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小寒》
唐·元稹
小寒连大吕,
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
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
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
春冬正月交。
《小园独酌》
宋·陆游
横林摇落微弄丹,
深院萧条作小寒。
秋气已高殊可喜,
老怀多感自无欢。
鹿初离母斑犹浅,
橘乍经霜味尚酸。
小酌一卮幽兴足,
岂须落佩与颓冠?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小寒节气正处在“二九”“三九”期间,可以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也正是人们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大好时节。
小寒养生包括的内容很多,但基本的原则仍是《黄帝内经》中的那一句格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日万物敛藏,养生就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冬季时节,肾的机能强健,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所以冬日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肾防寒”。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供稿:陈宇曦
责任编辑:康涛霞
审核:谢淑 陈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