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火锅。

乐活   2024-11-10 22:28   浙江  



阳盛曰火,温器谓锅

冬日严寒,朔风瑟瑟,将火锅二字并联,仅是瞧着便觉暖意盈满心间

更别提一家人围坐在隔绝寒风的室内,围坐在热气腾腾的火锅旁,满屋飘香

进屋,脱衣,入座,冰凉的四肢渐渐找回温度

-



食物在锅里随着汤水翻腾,热气模糊了视线

便只顾埋头涮菜,牛羊细嫩,滑丸鲜美,即使是青菜也别有一番滋味

哪管外头依旧风雪漫天

-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

中国人对美食的讲究古已有之

火锅,古称“古董羹”

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

它是中国独创的美食

火锅的起源已不可考,只知形似火锅的青铜器商周已有之

《韩诗外传》中载古人“击钟列鼎”而食,可见火锅传统源远流长

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供》记录了他在武夷山上吃兔肉火锅的经历

并美名曰:拨霞供


“向游武夷六曲,访止止师。遇雪天,得一兔,无庖人可制。师云:山间只用薄批,酒、酱、椒料沃之。以风炉安座上、用水少半铫,候汤响一杯后,各分以箸,令自䇲入汤摆熟,啖之乃随意各以汁供。因用其法。不独易行,且有团栾热暖之乐。

-




越五六年,来京师,乃复于杨泳斋席上见此,恍然去武夷如隔一世。杨勋家,嗜古学而清苦者,宜此山家之趣。因诗之‘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末云‘醉忆山中味,都忘贵客来。’“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初看以为山间之景,再读乃似锅中之状。


火锅本为寻常物,文人眼中则清汤白沫皆可歌咏,以小见大,一锅可纳山海、烹日月

-




火锅发展至今已有诸多流派

北派有木炭铜锅,自满清入关传进中原


民间有“一炭、二料、三肉、四鲜、五绝、六件、七拼、八碗、九杂、十大碟子”之说,

讲究不少,可说到底不过为吃个开心罢了

铜火锅以大葱清汤为底

涮羊肉最佳,辅以麻酱蘸之

麻酱重口,可极好掩盖羊肉膻气

更宜佐以韭花,异香萦绕唇齿,经久不散

无论麻酱或是韭花,皆是其貌不扬却有大滋味

譬如北人,朴实无华但有真性情

-





南派首推重庆火锅,红油亮泽,香味扑鼻


一口下去

麻辣鲜香尽在齿间,辣意自喉间直下胃部

顿时满面红霞、泪眼扑朔

顾不得顶上热汗淋漓,只大呼过瘾

重庆火锅宜蘸油碟,一碟香油、一撮蒜泥

调味、解辣、降温

虽简单却能保全食物原本的风味

南派除重庆火锅外

还有海南椰子鸡火锅、广东砂锅等

一道胡椒猪肚鸡火锅

不知征服了多少饕餮客

-



火锅吃得是团圆

是北风凛冽下佳节临近的喜庆

蒸汽如云霞腾飞,红汤似浊浪翻滚

一双双筷子在其中搅弄风云

透过雾气望见的皆是亲朋好友的笑靥

筷箸纷挥,觥筹交错

可诉思念,可道衷肠,可话沧桑,可换祝愿

杯子碰在一起,都是热闹的声音

-




1、重庆麻辣火锅


麻辣火锅,起源于重庆。嘉陵江畔当时挑担子工人买来水牛的内脏,洗净后,将肝、肚切成小块,担头设有炉具,上设一只大洋铁盆,成为多格,盛载一种麻、辣、咸的卤汁,专向码头工人兜售。客人光顾时,各人认定一格,且烫且吃。民国23年,重庆城内出现较具规模的麻辣饭店,只是将分格铁盆换成了赤铜小锅,由客人自行调制卤汁、蘸汁。



2、北京羊肉涮锅

北京涮羊肉,正宗老北京火锅的风味,传承老北京涮羊肉的特点,采用铜锅炭火,羊肉讲究肉质细且无膻味,鲜嫩无比,其他食材新鲜。经济实惠,味道独特,细致周到的服务,为每一位顾客奉献出纯正的传统火锅。

3、广东海鲜火锅

海鲜火锅是中国传统的民间美食,然而随着消费者对餐饮的要求提高,传统的海鲜火锅已不能满足大众消费。全新的海鲜火锅“裸烹”成为火锅餐饮行业的新法宝,纯天然火锅新模式,在国内火锅餐饮门店掀起了一波海鲜火锅热潮,深受人们欢迎。


4、山东肥牛火锅

山东肥牛火锅是一种北派火锅,汤锅的锅底相对清淡,调味料的品种很多,偏爱麻酱。北派火锅:北派火锅最大的特点就是食材偏爱肉类,尤其是羊肉和牛肉,熟知的有老北京火锅、内蒙古肥羊火锅、东北白肉火锅、羊蝎子火锅、山东肥牛火锅等,汤锅的锅底相对清淡,调味料的品种很多,偏爱麻酱。

5、菊花暖炉

陶渊明创“菊花火锅”。我国食菊的习俗由来已久,除了屈原之外,晋人傅玄在《菊赋》中写道“服之者长寿,食之者通神”。菊花既然有保健养生的功效,如果放在火锅里煮食,既能清热解毒,又添雅兴情调,岂不美哉?菊花火锅是一道虾肉、牛柳、猪里脊、鸡肉、白菊花等材料制作的菜品,属于豫菜系。它以鲜鱼为主(有“四生”和“八生”之别)。在火锅内兑入鸡汤滚沸,取白菊花瓣净洗,撕成茬丝洒入汤内。待菊花清香渗入汤内后,将生肉片、生鸡片等入锅汤熟,蘸汁食用,其滋味芬芳扑鼻,别具风味,被视为火锅家庭中之上品。

看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是两顿。




2025花历

盲购特价|活动最后1天


点击图片|快速购买


設計目錄
用設計看世界。用美來傳播觀點。做最美的微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