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问月。

乐活   文化   2024-09-15 15:58   中国  

文字|目錄君

图|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

苏轼时在密州任上,“欢饮达旦,大醉”

作《水调歌头》,“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写作此词,苏轼与苏辙分别已有六年,

又逢人间团圆佳节,望月怀思,

遂生出无限悲欢之感。

宋代胡仔曾评“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


          


此前熙宁八年(1075年),

他曾深切怀念元配妻子王氏: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熙宁七年(1074年),

苏轼由杭州赴任密州途中,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月夜不眠,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

遂写下《沁园春》以寄苏辙: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仕途坎坷,恩爱夫妻生死别离,至亲手足天各一方。

越是良辰美景,越是情恸难耐!

无可奈何之际,他将生命历程中的无限悲伤,诉诸笔端。


祈求与至亲之人能够团聚、人生得以长久。

因这寻常风月,或是佳景流年,

人世里普遍存在的种种美好,

让他尽管好奇九天宫阙,欲乘风归去,

但依然愿意流连在人间。

-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

四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苏辙与之偕行,

到达徐州后,苏辙在此停留百余日。

兄弟二人终于得以共度中秋,泛舟赏月。


中秋过后,

苏辙随即转道南都(今河南淮阳)留守签判,

临别之际,亦回赠苏轼一首《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久别重逢,却又要分别,

圆月在天,却倾泻出满地离愁。

想起王粲曾滞留荆州十二年,

抑郁不得志,才华不得施展,

登楼远眺,北望家乡,

心中翻滚起无限相思乡愁。


恐宦游茫茫,前途未卜,

生生忍受亲人相隔两地的愁苦。

宴会气氛越是祥和喜乐,心中哀愁便愈加幽深,

大抵分别才是人生常态吧!

-


                    


莹莹玉盘,任浮云半掩。

轻拂晚风,清泠月色。

在更深人静时刻,

那从远古走来的圆月,

才渐渐显露身影。

于是终于相信,

这样的一轮圆月,

曾照彻大漠孤寒与闺阁柔情。

从稚子童真到漂泊羁旅,

它总是那样高高挂在夜空,

从不偏颇,从不言明。

-


          


只是我们都懂内中的无限情深: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在明亮的月光之下,

律动的心与万物同归于寂静。

灵魂与肉体同样浸在月光中,

清爽,从发梢到脚趾,

亦从骨血到魂与魄。

如此奇异的灵觉体验,

好似月色为我们“加持”。

它亦叹息。亦温情脉脉。

-


          

是否所有孤独的人,

曝露在月色下,

更容易动心?

-

 

      


今夜的天空有星光点点,

渺远与清澈向人间投奔而来,

可以想象街巷是怎样的人声鼎沸。

良辰美景,那些欢声笑语,

总是格外具有感染力。

佳节总是模糊个体的感官能力,

我们的欢欣鼓舞,

在千万人潮中别无二致。

所以才偏爱寻觅静处,

为让想念更加细致可感。

-


          


梧桐还一院秋色,

天香醉一城寂寥。

青石板街、里巷人家,

儿时拜过月娘,

又从谁的手中接过甜甜的饼子?

而今茕茕檐前听雨,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永恒的还是天上那轮月,

变幻的从来是月下人间。

-


          

一生中要走过多少个城市,

路过多少个陌生的村庄,

才能相逢一轮默契的月亮。

相顾无言,最好相顾无言。

未能道明的心绪,

藏在彼此的相视一笑里。

而这样坦荡的月光,

照见我们的黯然神伤,

也照见我们的落落大方。

-




赏月六境


淡雲薄靄,松間朗照,

汲泉烹茶,

是以為月之禪也;

-

月中佳人,

佳人有夢,

是為月之寐也;

-



欹花握杯,聞花香,

觀木樨,品酒釀,

月之夢也;

-

膏雨濃雲,

風嚎樹動,

小窗偃臥無人語,

月之寤也;

-



雨後初晴,

雨滴階聲,

月朗照書顏,

月之醒也;

-



月醒而人不醒,

月朗而書已倦,

敲門聲起而無應答,

是為月之惜也。

-



月总是与思乡之情关联万千。
明月高升之夜,往往为合家欢聚之时,
人们在月下团聚,随意闲话,
屋内欢声笑语,窗外明月高悬。
他日独在异乡,再见明月轩朗,
忆起家中高堂,不觉潸然泪目。

-



汉有貂蝉拜月,千古传唱,
人们都相信月宫中住有仙子,能佑人间平安,
每逢月圆之夜,点蜡焚香。
夜阑更深,静静祷告,寄希望于明月,
将心底密语,默念与月亮知。
不知那轮圆月,载了多少凡人夙愿,
又在何时,能够心愿达成,愿望成真。

-



许多文人墨客不曾对日吟诗,却对月感慨万千。
月是清亮的,皎洁的,温柔的,
这样的月,更受到文人喜爱,
没了白日忙碌与燥热,他们相约黄昏后,
待月出之时,在自家园林之中,
三两好友,把酒言欢,吟诗作对,
饭后一盏清茶,互诉衷肠,
院内不需点灯,一轮明月高挂空中就足矣。

-



泛舟于湖上,视野开拓,遥观天上月,
好像这样就离明月更近了几分。
与月为伴,举酒对饮,
神态不喜不悲,耐人寻味,
孤坐船头,无人相扰,感受着夜的静谧。
天上飞云变幻,江上行舟平稳,
一动一静,突出天色的深不可测。

-



对月独饮,抒胸中不快,

特地将地点选在山林之间,
悬崖秋夜,皓月当空,多了几分清冷。
画家画腻了白日的山水,转向了夜晚的苍穹,
面对一尘不染的月亮,不仅画出了月夜的氛围,
更是画出了月的意蕴,

以及文人内心的高洁情怀。
一人坐磐石,持酒杯向月,一童捧壶侍立。
或许酒至半酣,又向明月倾诉,

托仙子庇佑,求事事如意。

-



“ 茗杯书卷意萧然,灯火微明夜不眠。
竹树雨收残月出,清华凉影满窗前。”


夜凉如水,更深人静,步于庭院之中,
煮一壶清茗相伴,驱寒醒神。
远天之上,微云掩映,一轮明月隐隐若现,
静静地向大地泻落层层光阴。
文征明的闲庭信步,隔着画面都能感受到,
画家正处于一个非常宁静悠远的空间,

享受着夜的美妙。

-



时光白驹过隙,唯月色千古不变,
月的美好,不仅仅在于她的清亮,

亦在于她的婆娑。
月夜里,风花雪月,无尽浪漫。

如此良辰美景,

愿河海清晏,花月皆圆。 



中秋快樂





中秋福袋

-

桂花木樨沉香一罐、桂兔精美铜制书签一个、

桂花香囊灯挂一盒、桂花冰花梅煎两包、

碎金纹冰盏一个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商店

設計目錄
用設計看世界。用美來傳播觀點。做最美的微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