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华夏东极·共迎旅发大会 | 红色记忆——三江地区革命文物精品线上系列展之董仙桥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用过的毛笔

2024-09-26 15:45   黑龙江  



佳木斯市博物馆馆藏董仙桥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用过的毛笔,董仙桥孙子董国兴捐赠。毛笔长22.88厘米,直径1.5厘米,重量38.4克,现定为国家二级文物。此件文物保存完好,为研究战争年代佳木斯历史和人物留下了宝贵的史料佐证。



董仙桥(1895年—1990年)原名董海云,吉林省榆树县人。1912年在上大学期间受进步思潮影响,思想积极进步。1933年在佳木斯加入中国共产党,组建了佳木斯地区第一个中共党组织——西门外党小组,先后担任西门外党小组组长、西门外支部书记、西门外特别支部宣传工作负责人。1937年7月,任中共佳木斯市委第一任书记。1938年被捕,他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宁把牢底坐穿也拒不向敌人透露任何党的消息,直到光复后出狱。1945年8月,担任佳木斯市政府第一任市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松江省法院院长、高院东北分院办公室主任、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等职。1958年担任吉林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1990年因病去世,享年95岁。


董仙桥


西门外党小组旧址(现长青路西侧)


董仙桥同志早年在白色恐怖下,传播马列主义、共产主义学说,把革命火种播撒在佳木斯热血青年心中,他在日伪残酷统治下,创立了佳木斯最早的党组织,宣传抗日救国,为抗联传送情报、筹集军需物资、输送干部,组织矿警起义,战斗在日伪残酷统治的心脏地区。在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的过程中,革命意志坚定,思想品德高尚,为党的地方组织建设、建立和巩固新生政权、支援全国解放做出了卓越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不忘初心、坚定信仰,为党和人民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梧桐河金矿旧址(全景)


董仙桥同志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和革命乐观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按照遗愿,他的骨灰撒在了松花江上,永久留在了三江大地上,他的精神和风骨将始终激励佳木斯人民奋斗前行!






撰稿:张凌瑞

编辑:宋佳兴

责编:徐熙若

审核:付春梅

监制:吴  江


佳木斯市博物馆
为了宣传介绍三江地区的特色文化,历史发展,人文景观、城市变迁等各个方面。丰富市民业余生活。弘扬文明新风尚,传播社会正能量。咨询电话:0454-8066166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