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传历史记忆 展黑土风采 | 蛇年新春文创展
2025-02-05 11:45
黑龙江
前 言
蛇,飞不须翼,行不假足,上腾云霄,下游山岳。逢此明珠,预身龙族。在中国文化中,蛇被誉为“小龙”,因多产、生命力强,被古人视为生殖之神,汉代的画像砖便常见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的形象,伏羲、女娲是神话中的人类始祖和保护神,也是蛇图腾崇拜的人格化。
甲骨文“它”字最初表示为“蛇”,其字形十分形象地描绘了蛇的特征:头部呈三角形,身上有花纹,尾部卷曲。秦汉时期,表示蛇的“它”字增加“虫”字偏旁,形成了后来的“蛇”字。可见蛇的形象很早就深入人心。
2025年乙巳蛇年春节,是春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第一个新年,春节基于中国人在漫长的农业生产生活中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承载着中华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的习俗仪礼、技艺与知识,表达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鱼皮制作技艺是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核心元素,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展览用精美的鱼皮生肖蛇艺术作品,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蛇图腾
Snake totem
蛇在中华传统民俗文化中,是一个复杂且有着丰富象征意义的形象。在农业生产尚不发达的上古时代,由于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和对人类起源的不解,每个氏族部落都会将某一自然现象或某一种动植物作为自己的祖先或保护神加以崇拜,因而产生了图腾。
图腾是原始部落视为氏族的象征,同时也有“符号”、“标志”的含义,以各种纹饰的形式来表达,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标志着人类开始形成社会组织的文化现象之一。蛇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图腾之一。
蛇的图腾崇拜在中国古老的民族文化中扮演着神圣的角色,我国原始先民对蛇有着复杂的感情,对蛇纹的应用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对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思想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
神秘的蛇
Mysterious snake
在我国先秦至汉初成书的《山海经》中,记载了大量与蛇有关的神话传说。在这些神话中,蛇往往有着神异性,有兆示祥瑞祸患的能力,且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山海经·海内经》记载道:“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首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维’。人主得而飨食之,伯天下。”
十二生肖
Zodiac; the twelve animals
十二生肖的说法在汉代已基本固定下来。东汉王充的《论衡·物势篇》记载:“寅,木也,其禽虎也……巳,火也,其禽蛇也……”蛇作为十二生肖之一,其形象也随之出现在各种生肖主题的器物之上。
隋唐时期,与十二生肖有关的器物数量增多,如十二生肖纹饰铜镜、十二生肖陶俑等。唐代流行身着袍服站立的兽首人身或抱不同生肖动物的人物形象。唐末至宋,演变为在人物冠上饰以生肖形象。在宋代,生肖俑多被塑造成文臣形象。
雪花十二生肖
蛇之文物
Snake cultural relics
在新石器时代的考古遗址中,蛇的形象频繁出现。20世纪80年代,在辽宁阜新的查海遗址,发现了距今8000多年的蛇衔蟾蜍陶罐,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蛇的形象。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遗址中也多见饰有蛇纹的陶器。
成都金沙遗址的重要发现之一,商周时期的彩绘石蛇,蛇身盘绕呈“S”形,三角形蛇首微微上昂,口涂朱砂,圆眼向上,黑眼眶,眼珠涂朱,黑色瞳孔,眼珠与瞳孔间为白色。扁嘴大张,蛇信上卷,眼后与颈之间朱绘一道弧线,其身中部一条凸起的脊棱从头至尾,曲绕的蛇身还组成两个椭圆,造型简约流畅。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蛇身躯呈S状。头宽大,微上昂,头上有耳,长眼,眼球呈圆形凸起,颈下有二环钮。身上饰菱形云纹,两侧腹部各有一排鳞甲。头顶及背脊上有镂空的刀形羽翅。蛇尾上翘并向前卷曲。尾前端两侧饰卷云纹。尾上两侧各有两条凹纹,贯通至尾尖。
战国中晚期的漆木匜形杯为酒器,由盖、身、足三部分组成,整器以黑漆为底,器盖髹红漆。盖面浮雕一鸟三蛇,一蛇被衔于鸟嘴,二蛇缠绕在鸟翅之间。杯身雕刻成凤形,口部衔珠,器体彩绘变形凤鸟纹,腹部绘四条相互缠绕的龙。
汉代,蛇的形象使用更为广泛,蛇龟交缠的玄武形象与青龙、白虎、朱雀并列为“四神”,代表四方。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T形帛画中,描绘了日月之间蛇身人首的天帝形象,足见蛇在汉代文化中的地位。
西汉蛇纲网状铜器整体作圆形网兜状,一蛇贯穿其中,似网兜的纲绳。蛇头昂首鼓目,蛇口大张,锯齿尖锐;颈部前后弯曲,有菱形鳞纹,腹面扁平,有横格鳞纹,背面中线起脊棱;后端蛇尾作浮雕缠于圆口形銎(qióng,安装柄的接孔)上。
蛇纹在古滇国文化的器物中是一种主要的装饰纹样,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石寨山出土的双人盘舞鎏金铜扣饰,就是西汉时期古滇国贵族腰带上的装饰。人物形象足踏双蛇,踏歌而舞。
魏晋南北朝时期,蛇依旧被视为身份地位的象征。西晋朝廷为归顺的蛮夷部落首领颁发的印信中便使用了蛇的形象。
结束语
Conclusion
蛇是自然界的一个动物种类,更是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的象征符号。从史前文明到明清时期,蛇的形象经历了岁月的变迁与艺术的演绎。史前遗址中的岩画、二里头文化中的龙蛇纹饰、商代青铜器上的蛇形图案、唐宋与明清时期的民间信仰和文学作品中丰富的蛇形象,展示着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符号意义。在现代社会,蛇依然出现在年画、灯会等传统艺术创作与民俗活动中,成为人们寄托美好愿望和祈求幸福的载体。
穿行于千万年岁月的蛇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在传统与现代交织中散发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其亦邪亦正的双面性,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复杂情感与无尽想象,也是不惧艰难、化恐惧为力量的智慧象征。它教会我们以敏锐的目光洞察未来,以柔韧的姿态应对挑战,以坚定的信念迎接希望。
撰写:
张凌瑞
编辑:
宋佳兴
责编:
徐熙若
审核:
付春梅
监制:
吴 江
佳木斯市博物馆
为了宣传介绍三江地区的特色文化,历史发展,人文景观、城市变迁等各个方面。丰富市民业余生活。弘扬文明新风尚,传播社会正能量。咨询电话:0454-8066166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最新文章
传历史记忆 展黑土风采 | 佳木斯市博物馆创新研学模式 丰富青少年寒假生活
传历史记忆 展黑土风采 | 蛇年新春文创展
追光华夏东极 共迎旅发大会|春节习俗
传历史记忆 展黑土风采 | 庆“亚冬” 迎“旅发”——文创作品展
追光华夏东极 共迎旅发大会 | 2025佳木斯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之灵蛇献瑞生肖图片展(四)
追光华夏东极 共迎旅发大会 | 2025佳木斯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之灵蛇献瑞生肖图片展(三)
追光华夏东极 共迎旅发大会 | 2025佳木斯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之灵蛇献瑞生肖图片展(二)
追光华夏东极 共迎旅发大会 | 2025佳木斯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之灵蛇献瑞生肖图片展(一)
追光华夏东极 共迎旅发大会|春节习俗展之清朝皇室的过年习俗(下)
追光华夏东极 共迎旅发大会 | 春节习俗展之京剧曲目
追光华夏东极 共迎旅发大会春节习俗展之清朝皇室的过年习俗(中)
追光华夏东极 共迎旅发大会 | 2025佳木斯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
追光华夏东极 共迎旅发大会|春节习俗展之小年
追光华夏东极 共迎旅发大会 | 春节习俗展之清朝皇室的过年习俗(上)
2025年佳木斯市“金蛇献瑞,华章喝彩”新春楹联征集活动评奖结果公示
【活动预告】追光华夏东极 共迎旅发大会|2025佳木斯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来啦~
佳木斯市博物馆庆元旦迎新年
佳木斯市博物馆临时闭馆公告
2025年佳木斯市“金蛇献瑞,华章喝彩”新春楹联征集活动启事
筑牢安全底线 守护文化遗产——黑龙江省文物安全宣传教育专题展览佳木斯市分场
历史的见证——爱心人士捐赠侵华罪证
【中国传统节气】二十四节气之——小雪
船儿满江鱼满舱——赫哲族历史文化展
【中国传统节气】二十四节气之——立冬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4周年
【中国传统节气】二十四节气之——霜降
「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习俗与传统
追光华夏东极·共迎旅发大会 | 三江平原历史上的行政设置
追光华夏东极·共迎旅发大会 | 红色记忆——三江地区革命文物精品线上系列展之刘英俊同志在六十年代当学校大队辅导员时佩戴过的红领巾
追光华夏东极·共迎旅发大会 | 红色记忆——三江地区革命文物精品线上系列展之解放战争时期马克正烈士穿过的军服
追光华夏东极·共迎旅发大会 | 红色记忆——三江地区革命文物精品线上系列展之解放战争时期方强使用的军事地图专用眼镜
追光华夏东极·共迎旅发大会 | 红色记忆——三江地区革命文物精品线上系列展之董仙桥赠予李晋三方形的铜墨盒
追光华夏东极 共迎旅发大会 | 佳木斯博物馆迎国庆系列活动
追光华夏东极·共迎旅发大会 | 红色记忆——三江地区革命文物精品线上系列展之佳木斯市市政府第一面国旗
盛世华诞 —— 佳木斯市博物馆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线上展
【活动预告】有趣,好玩的博物馆研学活动不要错过啦!
追光华夏东极·共迎旅发大会 | 红色记忆——三江地区革命文物精品线上系列展之邵云环烈士亲笔信
追光华夏东极·共迎旅发大会 | 红色记忆——三江地区革命文物精品线上系列展之东北人民解放军合江军区司令部、政治部颁布的布告
追光华夏东极·共迎旅发大会 |佳木斯市博物馆推出“激情时代·奉献精神——北大荒知青展” VR线上展览
追光华夏东极·共迎旅发大会 | 红色记忆——三江地区革命文物精品线上系列展之十世纪四十年代孙西林烈士戴过的黄色棉帽子
追光华夏东极·共迎旅发大会 | 红色记忆——三江地区革命文物精品线上系列展之张闻天用过的眼镜
【重要通知】博物馆活动换地点啦!
追光华夏东极·共迎旅发大会 | 红色记忆——三江地区革命文物精品线上系列展之董仙桥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用过的毛笔
爱心人士向佳木斯市博物馆捐赠藏品
【中国传统节气】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活动预告】有趣,好玩的博物馆研学活动不要错过啦!
“追光华夏东极,共迎旅发大会”——佳木斯博物馆迎国庆系列活动招募公告
勿忘九一八!
中秋节的历史发展源流
开学第一课|佳木斯博物馆走进市第二十三小学开展红色思政宣讲活动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