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华夏东极 共迎旅发大会春节习俗展之清朝皇室的过年习俗(中)

2025-01-28 09:31   黑龙江  



2025 HAPPY NEW YEAR
蛇来运转
HAPPY NEW YEAR

蛇来运转 灵蛇轻舞


前言

春节,亦称“过年”,在古代中国新年通常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九,乃中华儿女最为庄重之传统佳节。清朝皇室的春节活动始于腊月初一,终于二月初二,除夕和元旦达到高潮。诸般庆典活动,皆寓含民众对美好生活之殷切期盼。无论深宫幽院,抑或寻常巷陌,皆共守同一文化根脉,虽表现形式各异,其精神内核则一脉相承。家家户户沿袭古风遗俗,国典礼仪备受尊崇。古代帝王身为国之象征,皇宫内庆祝新春之际,更显庄严,而清代宫廷之新年庆典,则巧妙融入满族风情,别具一格。

八、除夕


除夕于保和殿筵宴蒙古王公。

外藩宴,岁除日设保和殿,赐蒙古王、公等,凡就位、进茶、馔爵、行酒、乐舞、谢恩,并如元会仪。其来朝进贡,送亲入觐,或御赐恩宴,或宴礼部,取旨供备。至诸国朝贡,如朝鲜、安南、琉球、荷兰遣使来京,亦有例宴。乾隆间,缅甸使臣陪宴万树园,以其国乐器五种合奏。厥后凡遇筵宴,备陈准部、回部、安南、缅甸、廓尔喀乐。


九、元旦


(一)坤宁宫祭祀

坤宁宫是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两次毁于火,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明代是皇后的寝宫。清沿明制于顺治二年(1645年)重修,十二年(1655年)仿沈阳盛京清宁宫再次重修,改建后为萨满教祭神的主要场所,其中宫的地位并未改变。康熙四年(1665年)玄烨大婚时,太皇太后指定大婚在坤宁宫行合卺礼。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大婚,溥仪结婚也都是在坤宁宫举行。雍正以后,皇帝移住养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宁宫,坤宁宫实际上已作为专供萨满教祭神的场所。

坤宁宫祭祀乃满洲旧制,“每岁元旦子刻,司香神位前上香,皇帝、皇后行礼。正月初旬,暨每月朔日朝祀之礼……炕上设低桌二,陈炉三,盏三,时果九,糕十,炕前设献案,陈黄瓷碗二,以一实酒,虚其一。案下列尊酒,前设采毡。”


(二)开笔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贴福字。清代康熙皇帝是第一个书写“福”字下赐群臣的典例,自康熙朝始,皇帝在内廷要亲自御笔书写“福”字,所写出来的第一个“福”字要悬挂于乾清宫正殿,其余张贴宫廷内苑各处,以及颁赐后妃近侍、王公宠臣、内廷翰林等。此后,清宫御赐“福”字仪式成为典制。

雍正朝之后的清代皇宫,每年除夕子正时分,也就是年三十的午夜,刚刚进入年初一的时刻,皇帝的第一件事是洗漱好,穿上冠服,郑重其事地到养心殿的东暖阁举行元旦开笔仪式。皇帝用“赐福苍生”笔(康熙用过的御笔,上面刻着“赐福苍生”四字)在龙笺上书写第一个福字贴在乾清宫,再写十余幅贴于其他宫中。之后,皇帝还会陆续写一些福字,赏赐大臣与外藩。赏赐名单由奏事处事先拟出,皇帝钦定。亲书赐“福”更是清朝皇帝彰显圣恩、笼络重臣的重要手段。


康熙帝御笔福字


雍正帝御笔福字


乾隆帝御笔福字


雍正时期,皇帝于每年腊月底书写“福”字,除依前朝惯例张贴与颁赐外,还会颁及各省将军督抚等。作为封疆大吏,凡有钦赐“福”字,均“率文武各官,出郊跪迎,至署恭设香案,望阙叩头谢恩”。然后,再专门写一道奏折谢恩,对皇上的“隆恩”和“垂念”感激一番。

光绪十五年黑龙江将军恭镗为赐福字叩谢天恩奏折

光绪二十二年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为赐福字叩谢天恩事奏

光绪二十二年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为赐福字叩谢天恩事奏


清朝皇帝赐“福”作为一种恩宠的荣誉形式,不仅仅是为了赏赐王公大臣,更在维护政治统治、纲常名教、社会风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赐“福”,建立起官员群体与帝王之间的互动,实现对官员的有效激励,达到帝王所需的“忠君”的目的,是清朝皇帝维护统治的重要手段,具有强烈的封建政治色彩。

除书福外,皇帝还会书吉语。从雍正朝开始,每年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清帝都会写下吉语。乾隆二十七年(1762)开始,每年的元旦开笔皇帝皆书写24个字“宜入新年,万事如意,三羊开泰,万象更新,和气致祥,丰年为瑞。”此吉语,乾隆、嘉庆两位皇帝共写了58年。


(三)吃饺子


满族把所有面食都叫饽饽,把水饺称为“煮饽饽”。乾隆四十八年(1783)正月初一日寅时(凌晨3—5点),皇帝在乾清宫东侧的弘德殿吃饺子。太监用雕漆飞龙宴盒送来一盘煮饽饽,并将饽饽盘放在大吉宝案的“吉”字上。共送饽饽四个,其中两个包着“通宝”(钱币),吃到有通宝的饺子就表示一年吉利。皇帝吃了三个,剩下一个没有通宝,送到佛堂上供。


(四)元旦大朝(大朝仪)


天命元年,始行元旦庆贺,制朝仪。天聪六年,行新定朝仪,此班朝所繇始,崇德改元,定元旦进表笺及圣节庆贺仪。顺治八年,定元旦、冬至、万寿圣节为三大节。康熙八年,定正朝会乐章,三大节并设。

大朝行礼致庆,王以下各官、外藩王子、使臣咸列班次,所司陈卤簿、乐悬如制。太和殿东具黄案。质明,王、贝勒、贝子集太和门,不入八分公以下官集午门外。礼部奉表置亭内,校尉舁行至午门外陈两旁,奉表入太和殿列案上。鸿胪卿引王、贝勒等立丹陛。鸣赞官引群臣暨进表官入两掖门,序立丹墀。朝鲜、蒙古诸臣自西掖门入,立西班末。纠仪御史立西檐下东乡者二人,丹陛、丹墀东西相乡者各四人,东西班末八人,鸣赞官立殿檐者四人,陛、墀皆如之。丹陛南阶三级,銮仪卫官六人司鸣鞭。钦天监报时,皇帝出御中和殿,执事官行礼毕,趋外朝视事。驾出,前导、后扈如仪。午门鸣钟鼓,中和乐作,御太和殿,乐止。内大臣分立前后,侍卫又次其后护守之。起居注官四人立西旁金柱后,大学士,学士,讲、读学士,正、少詹事立东檐下。御史、副佥都御史立西檐下,銮仪卫官赞“鸣鞭”,鸣赞官赞“排班”,王公百官就拜位立跪。宣表官奉表出,至殿下正中北乡跪,大学士二人展表,宣表官宣讫,置原案,丹陛乐作,群臣皆三跪九叩。退,就立原次。鸿胪寺官引朝鲜等使臣,理藩院官引蒙古使臣就拜次,三跪九叩,丹陛乐作,礼毕,乐止,退立如初。赐坐,群臣暨外臣皆就立处一跪三叩,序坐。赐茶毕,复鸣鞭三,中和乐作,驾还宫。乐止,群臣退。


(五)进表笺仪


凡万寿节及元日、长至,在京王公百官各进表文,在外将军、都统、副都统、督、抚、提、镇各进贺表、笺,汇齐驿递送部。届日设表案太和殿左楹。表文列采亭,舁至午门外,奉陈于案。帝御殿,宣表行礼讫,并表、笺送内阁收储。皇太后圣寿、皇后千秋,王公暨内外文武表、笺,俱陈午门外。礼讫,亦送内阁。表文初用三体字式,后专用汉文,惟满洲驻防用清文。先期内阁撰拟定式颁发,临期恭进。庆贺三大节表式,在京称“某亲王臣某等”,“诸王贝勒文武官等”;在外称“某官臣某等,诚欢诚忭,稽首顿首上言”,末云:“臣等无任瞻天仰圣,欢忭之至,谨奉表称贺以闻。”进太皇太后、皇太后同。皇太子笺式,首具官同,末云:“臣等无任欢忭踊跃之至,谨奉笺称贺以闻。”

初,元旦、冬至,直省文武五品以上各进贺表、笺,万寿节祗进皇帝表文,并由长官汇进。督、抚不进表、笺,凡遇大典,具本庆贺。寻令各省表、笺通省用总火牌一,专遣赍奉。乾隆时,以布政使、副将不能专达章疏,停附进表、笺例。又定皇后千秋节暨元旦、冬至,永停笺贺。皇太子庆典,京朝官集贺,不具笺,外吏亦免笺贺。

六十年,高宗内禅,称太上皇帝,具贺表式云:“子臣某率王公大臣等谨奏,某岁元旦,太上皇帝亲授大宝,子臣敬承慈命,谨率同王公文武大臣等奉表贺者。”末云:“子臣及诸臣等曷胜钦悦庆忭之至,谨奉表称贺以闻。”贺皇帝登极表式,惟“顿首”下云:“恭逢皇上受宝礼成,登极纪元,谨奉表庆贺者。”馀如前式。


(六)元旦宴仪


雍正四年,定元旦宴仪,是日巳刻,内外王、公、台吉等朝服集太和门,文武各官集午门。设御筵宝座前,内大臣、内务府大臣、礼部、理藩院长官视设席。丹陛上张黄幔,陈金器其下,卤簿后张青幔,设诸席。鸿胪寺官引百官入,理藩院官引外藩王公入。帝御太和殿,升座,中和韶乐作,王大臣就殿内,文三品、武二品以上官就丹陛上,馀就青幔下,俱一叩,坐。赐茶,丹陛大乐作,王以下就坐次跪,复一叩。帝饮茶毕,侍卫授王大臣茶,光禄官授群臣茶,复就坐次一叩。饮毕,又一叩,乐止。展席幂,掌仪司官分执壶、爵、金卮,大乐作,群臣起。掌仪司官举壶实酒于爵,进爵大臣趋跪,则皆跪。掌仪司官授大臣爵,大臣升自中陛,至御前跪进酒。兴,自右陛降,复位,一叩,群臣皆叩。大臣兴,复自右陛升,跪受爵,复位,跪。掌仪司官受虚爵退,举卮实酒,承旨赐进爵大臣酒。王以下起立,掌仪司官立授卮,大臣跪受爵,一叩,饮毕,俟受爵者退,复一叩,兴,就坐位,群臣皆坐。乐止,帝进馔。中和清乐作,分给各筵食品,酒各一卮,如授茶仪。乐止,蒙古乐歌进。毕,满舞大臣进,满舞上寿。对舞更进,乐歌和之。瓦尔喀氏舞起,蒙古乐歌和之,队舞更进。每退俱一叩。杂戏毕陈。讫,群臣三叩。大乐作,鸣鞭,韶乐作,驾还宫。


(七)宗亲宴


清代元旦未正(下午2点),皇帝钦点皇子、皇孙及近支王公等宴于乾清宫,行家人礼,称为“宗亲宴”。皇帝大宴桌设在中央,其余人皆用高桌,二人一席,列于东西。

根据乾隆四十八年(1783)档案记载,皇帝大宴桌围以黄缎绣金龙镶宝石桌刷。桌上自外向内依次摆放:头路有松棚果罩4座、花瓶2个、青白玉盘5个;二路、三路有青白玉碗各9个;四路有雕漆果盒2个、小青白玉碗4个;五至八路有青白玉碗各10个;最内侧有青白玉果盅8个、盘6个、碟4个,箸、匙、叉1份。

清代满族筵宴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饽饽宴(即吃点心、喝奶茶),其次是酒肉宴。



撰写:张凌瑞

编辑:宋佳兴

责编:徐熙若

审核:付春梅

监制:吴  江


佳木斯市博物馆
为了宣传介绍三江地区的特色文化,历史发展,人文景观、城市变迁等各个方面。丰富市民业余生活。弘扬文明新风尚,传播社会正能量。咨询电话:0454-8066166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