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AI帮你又好又快地写一份优质材料?

科技   2025-02-10 13:55   广东  

如何让AI帮你又好又快地写一份优质材料?

我的经验是,把AI当成一名医生。

啥意思呢?

想想我们日常看病的场景,要么是自己身体不适,要么是家人抱恙。
这时,你会怎么跟医生沟通?
是不是得如实描述病症,告诉医生你期望得到何种帮助,把患者的基础信息,比如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交代清楚,病程持续多久了,具体什么时间段出现哪些症状,体温有何变化,之前用过什么药品,病情有没有反复等等,这些基础信息提供得越详尽越好。
而不是简单的告诉医生一句,我病了。
同理,你如果想让AI帮你完成一份优质材料,切不可把AI当成许愿池,输入“帮我写个讲话稿”就坐等结果;或者把AI当魔术师,以为动动嘴皮子就能变出完美文章。
图片来源丨微信公共图片库(Pixabay提供)
让AI帮忙写作更像是求医问药,需要望闻问切的全流程配合。
比如,要对基础材料有充分的掌握,然后精准、真实地向 AI 描述你的需求。如果啥材料都没有,空着手就要求 AI 帮你写,这跟无病呻吟没啥两样。
只有案头工作做到位了,才能有底气地向 AI 发出请求,当然,一些简单的材料整理工作也可以试着让 AI 协助完成。
首先,你要明确自己的核心观点,这是整篇材料的灵魂所在;
其次,你要有支撑核心观点的数据和基础事例,没有事实依据的观点就像空中楼阁,站不住脚;
第三,保密意识千万不能丢,不能啥都指望 AI 完成,也不能毫无保留地把所有材料都给 AI 提供,毕竟有些信息涉及隐私或机密。
把 AI 当成提高自己工作效率的工具,学会掌握它、用好它、驾驭它,而不是被它牵着鼻子走,过度依赖它而丧失了自己的思考和创作能力。
比如,你要写一篇关于本地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材料,那就要尽己所能,利用政府公报,权威媒体报道,自己采访政府主管部门、从业者、消费者等,搜集近期本地新能源汽车的品牌数量、销量数据、从业人数、市场份额、上牌数量、消费者使用反馈等第一手的基础资料,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去提炼自己的核心观点,有了核心观点之后再进一步的搜集基础材料充分佐证自己的观点。
这一步是AI不容易替代的。
有了基础材料之后,你就可以开始着手整合和梳理这些信息,并利用 AI 进行初步的草稿生成。但切记,这个过程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需要你发挥主导作用,结合自身对材料的理解与判断,与 AI 进行反复的沟通和调整。
首先,可以将核心观点和支撑数据按照逻辑关系排列成一个大致的提纲。
接下来,把提纲以及相关的背景信息输入给 AI,让它帮你生成一个初步的文稿。这个过程就像是向医生提供详细的病史,帮助它更准确地“诊断”出你所需的文章框架和风格。
比如,你可以赋予AI一种角色,
“你现在是政策研究室资深研究员,需要撰写一篇关于《本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调查报告》”
或,
“你是一名深度调查的新闻记者,需要做一个关于《本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调查》的深度报道。
向AI提供你之前掌握的所有基础材料,让它帮你搭建一个大体框架。
“请根据以下材料(数据)为我分门别列整理分析框架”。
向它入你的核心观点。
“撰写文稿时,在你整理的框架基础上要体现如下观点”
最后,让他帮你润色升级
“请将某段文字转换为适合口语化的表达..."
这时,你就会得到一份初稿。
有了初稿之后,你需要仔细阅读 ,看看是否准确传达了你的核心观点,以及数据和事实是否得到充分体现。
这时,你就像得到了医生的第一份药方和诊疗方案。
可以像去医院“复诊”似的,继续向AI投喂材料。
还是以新能源汽车为例,
可以请AI分别以技术专家、消费者、政策制定者、经营业户等不同角度审视这篇初稿。
如果有不足之处,不妨再次补充详细信息,并让 AI 重新生成或修改相关段落。
这样的反复打磨,正是发挥 AI 辅助写作优势的关键所在。
此外,对于一些细节性的问题,比如语言风格、语气调整、逻辑衔接等,也可以借助 AI 进行优化。
你只需明确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请使这一段语言更具说服力”或“请增加一些实际案例来支持这一论点”,AI 就会根据你的指示进行调整。这样一来,最终生成的材料不仅质量有保证,而且更能体现你的思考与判断。
最终,可以让AI帮你激发灵感,比如让他分析《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的同类文章结构和题目,为你的作品赋能。
最后可以模拟企业CEO、高校教授、投资人三种视角进行内容校准,可以大大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在这一过程中,保密意识不可忽视。对于涉及机密或隐私的数据,务必在输入 AI 之前进行脱敏处理,确保安全性。
记住,AI 只是一个工具,关键的核心判断和独到见解,始终需要你亲自把关。
总之,把 AI 当成一位协助你完成写作任务的“医生”,既需要你提供详尽而精准的信息,也需要你不断地与它互动、修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 AI 帮你又好又快地完成一份优质的材料,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来源丨熙玉安公众号

作者丨熙玉安

联系我们


转载 请在文章后面留言编采圈转载须知


投稿 请发y767593159@163.com编采圈投稿须知


市县媒体领导新闻业务交流群  加微信cfbjq3,注明姓名、职务、单位,核实后拉入群。新闻业务交流群群规


实用文章

全员提升式新闻业务培训   

评奖高手是如何找到获奖选题的(完整版)

一大波很可能获奖的新闻选题来了!

职称申报 ,你的评审材料准备好了吗?

新闻专业技术工作述职报告

新闻部副主任竞聘报告

新闻部主任竞聘报告(2份)

新闻频道总监竞聘报告

总编室主任竞聘报告


往期经典回顾

台包括台长,统一基础工资标准3500元
速收藏!国务院机构简称名单来了
新闻审校“四必看”“四必查”
主流媒体如何做好短视频
夜班小编92后,一年内得了7个省新闻奖
“宣传部长”还是“宣传部部长”?很多人分不清,唯一的区别在这,千万别写错
国家规定“作出”“做出”“和”“及”等词的规范用法
90后拿了5个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就3个!


点击名片 关注星标我们





关注我们  点赞 转发 在看 留言

编采圈
新闻人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原采访编辑圈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