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平城这封在许多人眼里“姗姗来迟”的道歉回应,其实能够反映出很多很多实际处置工作中的现实难题,没有一些观点认为得那么简单,而如果大同这个事放到其他地方,我猜测其结局可能也差不多,有的地方甚至还不如大同。
1.关于道歉回应是否“姗姗来迟”的问题。从舆论处置专业视角看,其反应时间明显滞后、有违快速反应、迅速回应这些“抢时间”的处置原则,但如果站到涉事主体的角度,却也未必。这是因为事情实在闹得太大,已经不是古城街道、平城区政府能够拍板决定,基本上都要经过大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拍板同意,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大量时间都花在汇报、开会、研讨等一系列内部流转层面,再加上舆情本身具有负面属性的影响,属地都会尽可能将责任地“上移”,即让更高层级、更大职权的部门和领导作出决断,来最大限度规避因为自主拍板而带来的责任风险。这方面,浙江、广东、江苏、四川、成都这些备受舆情困扰的地方已经慢慢琢磨出了自己的一套处置方法,可能会好一些。但山西在这方面的工作经验总体还相对落后,属地对于舆情规律的了解、认知和把握还较为欠缺,这次能够回应发布,个人认为还是要以鼓励为主,毕竟工作总得一步步来。
2.关于回应是否刻意淡化、敷衍了事的问题。从回应字眼看,这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但从处置部门的角度看,我想说也只能回应到这个份上了。这是因为对于他们而言,即便大同市委市政府只是向下要求“达到95%亮灯率”这样的完成指标,没有下过默认可以“破门亮灯”这种违法方式的命令,也会尽可能地进行“保全”,毕竟自己提出的“达到95%亮灯率”先违背市场规律和工作规律,指挥棒本身就有问题,如果这次再加以严肃的处理,接下来难免会对更多基层一线的工作信心造成影响,“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的道理相信他们更懂。但因为这个事情的性质实在太过恶劣,社会对“非法撬锁”“破门进入”,特别是发帖人录音爆出的涉事工作人员“威胁”语音,后续对允许破门而入责任人员的处理可能会进一步作出,这也是当地纪委接受采访表态已经介入的原因。
3.关于对大同当地媒体刊发正面报道“对冲”的处置操作。在道歉信回应凌晨发布后,大同当地媒体连续刊发多篇标题为《彩灯商铺扮靓夜大同 拉满古城春节氛围感》《这个春节,大同实力出圈》这类的正面宣传报道,我判断这应该是当地想用正面新闻去稀释网上已经形成的负面舆论氛围,想当然地以为舆论会因为这些正面宣传报道的注入而按照设想的路径发展,这其实是个昏招。事实上可能恰恰相反,在社会已经形成一致抨击力量的语境下,刊发这一系列带有“自夸”倾向的宣传报道,不仅会给人们形成更大的情感反差,还会让社会对大同形成“对问题不屑一顾”“对批评强行洗白”的负面印象,形成更为顽固的负面记忆,这个操作让人遗憾。
4.关于对山西、大同处置舆论风波工作的一些建议。窥一斑应知全豹。大同现在发生的一些事情,大致能够分析山西整个舆论工作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一是要重视宣传网信部门的专业地位,作为圈内人大致可以看出属地宣传、网信部门没有被当作“谋士部门”对待,甚至压根没有听取他们的建议,更多地是被当成“救火”队员,这是处置舆论风波这类专业问题的应对大忌。二是要强化横向部门与宣传网信之间的配合度和协同度。横向部门、条线单位要摒除“能瞒则瞒”“能躲就躲”的错误应对思维,现在不少地方都应该深有同感,当舆情苗头出现时,自下而上报告的信息都是“片面真实”,即不讲全部的事实,而又要宣传网信出面牵头,导致宣传网信部门无法给出精准的判断。三是要把舆情处置作为属地党员领导干部必备能力位置常抓不懈。舆情处置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操性,这些能力不是几堂课、几个讲座、几个培训就能全面掌握,而是要靠各部门各单位自觉抓、主动抓、经常抓,一步步地学习提升。
以上观点,以供圈内读者参考。
来源丨墩墩舆情课工作室公众号
作者丨墩爸
联系我们
转载 请在文章后面留言。编采圈转载须知
市县媒体领导新闻业务交流群 加微信cfbjq3,注明姓名、职务、单位,核实后拉入群。新闻业务交流群群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