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了10多年的节目被合办方通知停办……不甘心,咋办

科技   2025-02-13 07:57   广东  
2024年10月17日,中国记协发布第一批“我的工作室”优秀案例库入选名单,由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运营的“天下温州人工作室”位列其中。

《天下温州人》是办了15年的老牌栏目,但就在2年前,该栏目被合办单位通知要停办,理由很扎心:电视没人看了……主办团队不甘心,果断转型短视频,实现了涅槃重生。

工作室负责人翁逻沿近日在《传媒评论》撰文,介绍了其转型故事。

图片
翁逻沿在第十一届浙江省“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现场

1
一档老牌电视栏目的融媒转型之路

作为一档老牌电视栏目,十五年前在温州电视台经济科教频道开播的《天下温州人》曾为许多海外温州人津津乐道,是当时温州连接世界温州人一个重要媒体窗口。

就在两年前,栏目组接到合办单位的委婉告知,他们要停办《天下温州人》栏目,理由很扎心:现在电视没人看了,要把宣传经费投入大家更喜闻乐见的短视频领域。

我们不想就这样被淘汰,但要做出有影响力的短视频品牌谈何容易。

看着平台上大量制作精良的短视频,我们在心里掂量,这有限的合办经费到底能支撑做几条短视频?更让人忧心的是,不是高质量就能有高流量,甚至有人说出现爆款短视频根本就是玄学。还有同事说,除非花钱去买,否则我们做的这些既不猎奇又不媚俗的正能量短视频根本不会有流量……

难道,我们就只有困难吗?除了困难,我们还有什么?

我们有!我们有在多年岗位实践中练就的采编和导向把握能力,我们有能说会道的主持人,更重要的是有取之不尽的天下温州人精彩故事。

于是,基于对这些优势的深度思考,我作为频道副总监,一个猛子扎到了新栏目创作第一线,从设计短视频节目样态到制作样片,对《天下温州人》栏目进行了颠覆式流程再造:

一、引入云端采访,打破采访的时空限制,让我们的采编触角通过网络覆盖全球;

二、节目视频以资料编辑为主以自采为辅,有效避开经费不足的难题;

三、全面实行采编设备平民化,手机拍、剪映编……不仅可以做到全天候创作,快速反应,更能有效压缩成本。

之所以要如此严格控制成本,是因为我知道:“做视频号就像打井,只有坚持得够久,才更有可能打出水来!”

于是,一档全新的《天下温州人》短视频节目正式诞生。每期两三分钟,以最简单的主播讲述、最朴素的视频包装,向大家介绍那些我们采访过的、感动过我们的各行各业的天下温州人故事。他们中,有为世界游泳创造了历史的温州人潘展乐,有担任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秘书长的温州人林建海,有把意大利城堡“搬”回中国的温州人周海波,有参与筹建中国首个驻战乱国家记者站并担任站长的温州人陈林聪等等。


从2023年2月到现在,我们以腾讯视频号为主账号,创作播出了133条《天下温州人》短视频,因为普遍在线,偶尔爆款,趋势向上的良好数据,作品经常获得平台推荐,也让越来越多的观众在手机端与《天下温州人》栏目重新建立了连接。

随着刷到我们节目的人越来越多,开始有单位主动向我们提供经费赞助并寻求栏目合作。更让人意外的是,那些涉侨节目借助世界温州人社群网络在海外形成了有效传播,有些节目还被当地华文媒体翻译成外文刊发。

而作为全国广电媒体融合成长项目——“温州人融媒资源平台”有机组成部分,《天下温州人》短视频这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其实也是对温州人融媒资源平台既定的“讲故事、做汇聚、谋产业”9字方针的深度实践。通过讲故事与嘉宾建立有效连接,将他们的故事在温州人手机客户端进行汇聚展示,同时在深入沟通基础上发现潜在产业拓展机会。

2023年9月,经节目嘉宾、喀什温州商会名誉会长林文俊牵线,由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和丝路沿线各温州商会共同发起的“丝路温州人融媒中心”正式揭牌,并以此为切入点,探索未来“媒体+商会”产业合作的无限可能。

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当我们将“格斗女王林荷琴”“在沙漠中建酒店的陈祖品”“蕃茄新声陈柔依”“香港十大杰青郑颖”“写科幻的人李易谦”“汉白玉女王吴静”等温州人故事讲给世界听时,能感受到我们在为改变外界对温州人只会做生意的片面印象贡献着绵薄之力。同时,因为温州人遍布全球的特殊性,讲好天下温州人故事,实际上也是在为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而努力。

图片《天下温州人》团队直播采访工作照

2
融媒时代,我们怎么做记者

我们投入大量资源、耗费巨大心力采制一期十分钟新闻专题,在电视和手机进行大小屏播出后,能触达的观众却非常有限,而网友随手拍的十几秒视频却收获了惊人流量……

面对这样的窘境,许多同事会有困惑:今天的我们还需要强调记者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吗?

1.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都说一名好记者需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闻敏感性、过硬的写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持续学习和适应能力等等,当然同样重要的还得有经得起考验的政治素质。我认为,无论媒体形态如何变化,好记者的基本素质是不变的,甚至对记者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3年初,我们对《天下温州人》在手机端播出的短视频样态节目进行颠覆性流程再造。转型后的《天下温州人》短视频在内容生产上可以不用专业演播室,可以不用专业摄录设备,甚至可以不用专业编辑制作系统,但唯独不能没有的是记者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它包括捕捉选题的新闻敏感性,于茫茫人海中联系到嘉宾的社会动员能力和产出高品质报道的采编能力,以及在复杂的社会舆情中把握好主旋律的导向把握能力等等,记者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在融媒转型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2.锤炼讲故事的能力

故事是传播的灵魂。融媒时代主流传播方式早已从传统媒体时代的“我播你听”,变为如今的“你播得好我听”。因此,记者在强调自身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的同时,还需要锤炼讲故事能力,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打动观众心灵,赢得传播主动权。

在《天下温州人》融媒转型实践中,非常注重对于人物故事讲述能力的尝试、总结和提升,比如一开篇便通过设置悬念和冲突,激发观众继续看下去的兴趣;通过讲述具体人物的故事,将宏大主题微观化;通过捕捉采访对象成长经历中最能打动人的细节,来增强报道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节目中穿插各种音视频素材以增强报道的丰富性和情境感等等。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天下温州人》短视频已经逐渐形成了包括“引人入胜的开头、逐步展开的情节以及给人以遐想的结尾”这种结构化的讲故事风格。

《天下温州人》短视频也正是通过认认真真地讲述一个个温州人充满张力的鲜活故事,建立了与越来越多的观众,特别是世界温州人的情感连接。这种情感连接又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内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图片2016年融媒记者在巴黎采访
3
走出舒适区,直面新挑战

正如曾经的记者张泉灵所说:“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招呼都不会打。”这正是当前传统媒体生存处境的生动写照。

面对以新技术武装到牙齿的新媒体的挑战,我们没有退路可言,必须走出舒适区,直面新挑战,学会并用好新技术带来的新工具,才能继续履行好作为记者的职责和使命。

为应对不同短视频平台的特性和受众群体,我们深入研究各个平台的优势和劣势,制定符合栏目特点的传播策略。因为“天下温州人”作为一个独特地域标签的社群,在内容传播上有非常强的私域属性。而起步相对较晚的腾讯视频号平台,正以基于微信这个私域社交平台发展起来的,与《天下温州人》短视频有着天然的匹配度。于是,《天下温州人》在谋划融媒转型之初,就将腾讯视频号作为主阵地,而《天下温州人》视频号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也再次印证了这一判断。

当然,融媒时代记者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无论是AI工具的使用,还是视频直播的策略,甚至是大数据、云计算等,都需要不断学习和挑战自我,去适应新的技术和环境。只有掌握的工具足够多,使用得足够精,才能在面对竞争时多一分掌握主动的实力和底气,也才能更好地承担好记者的责任和使命。

作者名片
图片
翁逻沿:主任记者,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经济科教频道副总监、主持人。温州市政协委员、温州禁毒形象大使。曾四次获浙江新闻奖一等奖,五次获浙江省政府奖电视主持一等奖。温州市首届十佳新闻工作者、第二届全国百优主持新星、市第九届文学艺术创作奖“金鹿奖”、第四届浙江省“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第十一届浙江省“好记者讲好故事”金奖获得者。入选温州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文社科领军人才。

来源丨传媒评论公众号
作者丨翁逻沿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原标题丨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走出舒适区,直面新挑战

联系我们


转载 请在文章后面留言编采圈转载须知


投稿 请发y767593159@163.com编采圈投稿须知


市县媒体领导新闻业务交流群  加微信cfbjq3,注明姓名、职务、单位,核实后拉入群。新闻业务交流群群规


实用文章

全员提升式新闻业务培训   

评奖高手是如何找到获奖选题的(完整版)

一大波很可能获奖的新闻选题来了!

职称申报 ,你的评审材料准备好了吗?

新闻专业技术工作述职报告

新闻部副主任竞聘报告

新闻部主任竞聘报告(2份)

新闻频道总监竞聘报告

总编室主任竞聘报告


往期经典回顾

台包括台长,统一基础工资标准3500元
速收藏!国务院机构简称名单来了
新闻审校“四必看”“四必查”
主流媒体如何做好短视频
夜班小编92后,一年内得了7个省新闻奖
“宣传部长”还是“宣传部部长”?很多人分不清,唯一的区别在这,千万别写错
国家规定“作出”“做出”“和”“及”等词的规范用法
90后拿了5个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就3个!


点击名片 关注星标我们





关注我们  点赞 转发 在看 留言

编采圈
新闻人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原采访编辑圈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