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模报道如何做到可信可亲?

科技   2025-02-02 13:02   广东  


导读



为了让英模报道及其所弘扬的价值观念得到受众的认同和接纳,新闻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当下受众的思想动态、价值观念和信息消费习惯,根据受众心理变化趋势,及时调整英模报道的策略,塑造宣传可信、可亲、可学的新时代英雄形象。

本文以湖北日报对武汉民警邱建军的系列报道为例,探讨公安英模宣传报道实践的叙事方式和传播策略,推动社会崇尚英模、学习英模。



凸显时代价值
新中国成立以来,英模报道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新闻工作者要如何将英雄事迹讲得出彩,直达人民内心,成为亟待思考和实践的要务。
英雄模范的榜样事迹
典型人物的英勇事迹是英模精神诞生的重要来源之一。2024年6月1日凌晨,民警邱建军在带队处置一起持刀滋事警情时,遭到嫌疑人疯狂反抗。危急关头,他奋不顾身地与持刀歹徒展开殊死搏斗,不幸身中15刀,英勇牺牲。
湖北日报对武汉民警邱建军的事迹报道。
湖北日报迅速跟进采访,刊发《身中15刀仍与歹徒殊死搏斗,武汉民警邱建军鲜血浸透警服壮烈牺牲》《邱建军在九峰山革命烈士陵园长眠》等系列报道,及时准确、真挚动人,将英雄邱建军的感人事迹记录宣传,展现出当代公安英模鞠躬尽瘁、舍己为民的优良品德。
英雄模范的时代印记
在报道英模事迹时,记者要学会在宏观视野下讲述微观故事,深入挖掘事迹背后的社会价值。英雄模范的报道应该突出英模人物与时代发展的互动关系,要洞见人物的时代属性。
在邱建军事迹报道《被刺15刀仍奋力追捕歹徒,武汉民警邱建军壮烈牺牲 浸透鲜血的警服见证“真心英雄”》中,记者以“英雄梦始”“暖心舍长”“奔赴基层”“拼命三郎”等关键词,勾勒出一个初入警校英勇热血、职责在身克己奉公的警官形象。邱建军扎根基层一线,30年职业生涯里,参与破获刑事案件千余起,包括要案、命案200余起。同时,他也为派出所的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让奉献精神在新鲜血液中代代传递。邱建军的人生经历不是“高大全”的圣贤故事,而是群众身边的“平凡”榜样。
英雄模范的先锋引领
模范的精神能够带动激励身边人,英模报道更应扩大影响力,推动英模人物的事迹在社会中传播和发扬。报道中,邱建军的同事称邱建军总是冲锋在前。这种精神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位同事,使他们在工作中更加勇敢坚定。记者采访了社区居民和受助过的群众,他们话语中的肯定和惋惜,无一不印证了邱建军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和尊重。
2024年7月9日,邱建军同志警号封存仪式在武汉举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邱建军牺牲后,社会各界缅怀英雄、悼念好人,网友们纷纷留言致敬。官方发出向邱建军同志学习的号召,英雄的女儿也发下“继承父亲遗志,成为光荣人民警察”的宏愿。有温度的故事才能塑造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有细节的事件方能引发人民群众的共鸣。
记者只有通过这样的深度挖掘和多维度展现,才能将英模人物的故事从单一的线性叙述,变成一个立体的社会文化现象,从而形成学习英模、争做英模的良好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强化平民视角

在英模人物报道中,叙事要精练,而非罗列繁多的事件;要减少主观性的评判,增加客观性的场景再现;要以小见大,用真挚的情感打动更多的读者群体。
“接地气”的英模事迹
公安英雄模范大多来自基层,他们的奋斗故事需要记者近距离观察才能被发现。记者必须深入现场,亲身体验和感受,才能写出“接地气”的英雄模范事迹。牺牲前几日,邱建军都在所里加班度过。同事们告诉记者,自穿上警服,邱建军三次因处置险情负伤,是所里闻名的“拼命三郎”,但“拼命三郎”在执法规范方面小心细致,永远让人“找不出茬儿”。通过寥寥话语的精练总结,一位投身基层、有勇有谋、忠于职守的警官形象便赫然立在读者面前。
2024年7月11日,湖北日报记者深入现场,写出“接地气”的英雄模范事迹报道。
邱建军为了报警群众费尽心思、跨区并案,称这些群众为自己的“亲戚”,以求得到更多的重视。同事们不解,邱建军则说因为“老百姓都是我们的亲戚”。有居民看到,办事群众给邱建军送礼,却被连人带礼送到门外,折射出他“为人清廉、办事公道”。记者的采访要极尽详细,而选取的事件必须具有代表性,能够多方面、全维度展现英模人物的特质与品格。
“真实感”的工作日常
英雄模范同样是血肉之躯的凡人,英模报道应当描绘“真实”,把他作为一个“人”放在被关注的主体位置,以“人”的价值为取舍标准,使读者在其中找到个人特质与英雄精神的共鸣点。
报道中,记者着重描绘了邱建军的办公桌。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些刑法相关的书籍,读书笔记同样工整地摆在一起,最新的笔记更新在牺牲前一日。桌上的玻璃杯里,有几株栀子花还散发幽香,是他出警行动前放的。书籍是否为他追求进步的例证?花朵是否为他热爱生活的投射?记者不需要重复地强调与强行拔高,这些生活的点滴、细节的勾勒、克制的表达,足以构成一个完整的邱警官,让读者走近他的工作与生活,让他的形象更加全面而生动。


邱建军的办公桌。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个性化”的场景符号


在信息爆炸的社会里,为了让报道直抵人心,记者在写作中需要构建场景,增强叙事的画面感。在邱建军的事迹报道中,一件被鲜血浸透的警服成为了一个强有力的符号,它不仅仅是一个物品,更是邱建军英勇精神的体现。警服是警察身份的代表,但邱建军的这件警服却被刀划破,浸满鲜血……无须多言,读者就能知道它的主人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经历了怎样的恶战。血染的警服以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读者仿佛亲临当时激烈搏斗的场景,也成了邱建军的精神象征,有助于事迹的推广和精神的传播。
聚合平台影响力
在互联网时代,大众媒介的叙事与传播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媒体的话语主导权、议程设置能力以及社会影响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和影响。在媒介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仅要弘扬主旋律,还要实现现代化转型,利用受众喜闻乐见的平台进行传播,构建更加贴近受众的话语体系,从而切实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精确性和实效性。
利用平台矩阵覆盖广泛受众
传播方式直接影响受众的关注度。为了强化邱建军事迹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湖北日报整合媒体平台资源,形成了强大的传播矩阵。报纸通过详细的新闻报道,经由长篇特写、人物访谈以及对事件的深入分析,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刻的视角。
2024年7月12日湖北日报报道
在微博上,湖北日报采用“短文本+图片”或“短文本+视频”的格式,通过短小精悍的文字和代表性影像资料,大范围传递邱建军的事迹和最新动态。微博的即时性和互动性使得信息能够快速扩散,吸引大量关注和讨论。微信公众号则通过图文并茂的文章和视频号,详细介绍邱建军的故事,借助微信平台的高用户黏性和社交属性,使得报道能够通过朋友圈转发、点赞等方式进行社交圈传播,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湖北日报分集制作了系列视频讲述邱建军的故事。内容不仅有邱建军的工作场景和英勇事迹,还包括他的家庭生活和个人爱好,展示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平凡一面,使邱建军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增强报道的感染力。
湖北日报在抖音平台发布合集“热血民警邱建军”
多元传播策略发挥长尾效应
传递公安英模精神是一个互动性的长期过程,需要关注受众的差异性。在宣传中要采用多元化的传播策略,发挥融合媒体的优势。
湖北日报将此次英模宣传分阶段逐步推进。第一阶段重点介绍邱建军的生平事迹,第二阶段深入探讨他的精神内涵,第三阶段则通过学习活动巩固宣传效果,发挥长尾效应。
结语



今后在进行英雄模范报道时,还可尝试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设置互动环节,如留言区、话题讨论、在线问答等,鼓励受众参与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英雄故事;运用AR、VR等技术手段制作数字宣传片、数字展览等,创新公安文化传播策略,提高受众参与度;组织座谈会、展览等线下纪念活动,通过直播形式扩大影响力,缩短与受众的时空距离。通过这些方式,拉近受众与英烈的心理距离,增强报道的感召力。


(作者钱舒健系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杨然系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本文摘自《新闻前哨》2024年12月(上),原标题新时代公安英模形象的“立体化”塑造 ——以武汉民警邱建军事迹报道为例。引用请参考原文。


来源丨新闻前哨公众号

作者丨钱舒健

联系我们


转载 请在文章后面留言编采圈转载须知


投稿 请发y767593159@163.com编采圈投稿须知


市县媒体领导新闻业务交流群  加微信cfbjq3,注明姓名、职务、单位,核实后拉入群。新闻业务交流群群规


实用文章

全员提升式新闻业务培训   

评奖高手是如何找到获奖选题的(完整版)

一大波很可能获奖的新闻选题来了!

职称申报 ,你的评审材料准备好了吗?

新闻专业技术工作述职报告

新闻部副主任竞聘报告

新闻部主任竞聘报告(2份)

新闻频道总监竞聘报告

总编室主任竞聘报告


往期经典回顾

台包括台长,统一基础工资标准3500元
速收藏!国务院机构简称名单来了
新闻审校“四必看”“四必查”
主流媒体如何做好短视频
夜班小编92后,一年内得了7个省新闻奖
“宣传部长”还是“宣传部部长”?很多人分不清,唯一的区别在这,千万别写错
国家规定“作出”“做出”“和”“及”等词的规范用法
90后拿了5个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就3个!


点击名片 关注星标我们





关注我们  点赞 转发 在看 留言

编采圈
新闻人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原采访编辑圈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