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没忍住,我在高铁上对一对带娃出行的夫妻发脾气了……

文摘   2024-10-17 17:36   江苏  

前几天,在高铁上,正在刷着手机,突然被一声怒吼吓得跳了起来了:


“你能不能安静点!你耳朵白长的吗?!我跟你说了几遍了!是不是非要打你一顿才舒服” 


我一看,旁边位置坐的是一对夫妻,带着一个大概跟我们家圆子差不多大的小男孩。


老实说,这孩子其实大部分时候都很安静,刚上车没一会儿就在他爸爸怀了睡了一会儿,睡醒了也比较精神,加上可能觉得比较无聊,就开始有一些小动作,在座位上动来动去。


但说真的,我真没觉得他影响到我了,反而看着他各种卖萌,我还觉得很可爱~


但是,他父母似乎不是这么想的……


接下来,有几次他的胳膊不小心碰到我的小桌板和电脑了,活着不小心脚丫子碰到前面乘客的座椅后背(其实我感觉我们大家完全不介意),但是,好像每次只要他影响到别人一点点,他爸爸就像一个突然爆炸的炸药包🧨,立马就开始压低声音开始吼他:


你能不能安分点!你那个手乱碰什么呢!


咋说呢,由于太突然,别说孩子了,萌医生当时都有点被吓着了。后来孩子的妈妈也来帮腔:


你这手想不想要了!你再不老实,让你爸把你的手剁掉!


沃尼玛……我就在一旁瑟瑟发抖……


之后可能是想让孩子安分一点,孩子的爸爸就拿出平板,给孩子带上耳机,让他看动画片。


但小孩子嘛,咱们有娃的都了解,他们看动画片的时候会非常沉浸,难免就忘记了周遭的环境,偶尔动画片里有一些很好笑的地方,他们就会突然笑出声来。


这个小男孩第一次笑出声来时,他爸爸直接在孩子头上来了一下,扯掉孩子的耳机吼他:


怎么看动画片还不老实!你这样会吵到别人的你知不知道!再笑就别看了,你就站那给我站到下车!


Emmmmm……作为离这孩子最近的乘客,我想这个孩子爸爸说的“别人”里肯定包含我,但萌医生也是有两娃的老父亲,所以我非常能理解,也一点都不介意这孩子偶尔笑两声。


PS:我其实也在看他的动画片……


退一万步讲,这孩子已经算是很“懂事”的了,坐高铁两三个小时基本没发出过几次声音,根本也没影响到我和其他乘客什么,车上也没有任何乘客抱怨,甚至还有好几位老年旅行团的奶奶,看着小孩撒娇或者好动的时候,满脸慈爱的笑容,反而——


  • 过道另一侧的两位乘客从上车开始就时不时以比这孩子的笑声更大的声音畅聊;

  • 坐我后面两排的一大爷在外放手机短视频;

  • 前面还有一哥们在打电话大声聊工作;

    ……


整个车厢比这孩子动静大的真多了去了。


我当时就觉得,这夫妻俩是不是主要怕孩子打扰到我?于是我就跟孩子的父亲说:


其实你们家孩子已经很不错了,上车不吵不闹的,也完全没有打扰到我,而且这车厢里比你们家娃吵的大有人在,他看个动画片想笑就笑两声没什么的,你们就别再说他了。


但没想到,这位父亲一下来精神了,对着我一顿吐槽:


这孩子就是欠收拾!尤其是在外面,子不教父之过,必须得严惩,否则别人会觉得我们当家长的有问题,自己的孩子自己不教训,总有一天会被别人教训!


听完这顿输出萌医生没吭气,虽然不太认同孩子父亲说的这些,但毕竟不是我家孩子,我也没啥资格指手画脚的。


后来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明显小心翼翼了不少,偶尔发出点声音都会瞟他爸爸一眼,但可能动画片里有什么特别好玩的情节,导致孩子忍不住又一次笑出了声,结果孩子的爸爸暴怒,指着小男孩的鼻子非常凶的说:


你要是再发出声音,我就把你的舌头割下来!


孩子听了这话哇的一下就哭了。



天呐,萌医生那一刻真的跟那个小孩“共情”了。我实在没忍住,直接对他父亲说——


你能不能别再这么吓唬孩子了!

他已经很乖了!

没人会要求一个孩子,在高铁上要做到一声不吭!

你就大大方方让他自己玩一会!

至少我一点也不介意!


话音刚落,前面的一位女士也转过身来——他(指我)说的,也是我想说的,你们能不能别这么吓孩子,你们也吓到我了好不好?!你让你家孩子自己玩一会吧~一个孩子一路上一声不吭才是怪事呢!


话音又落,旁边几位奶奶也开始点头……



“表演型育儿”的怪圈


的确,萌医生也承认我自己当时也有点生气了。


人家管教自己的孩子我瞎参和啥。


但问题是,这孩子并不是那种胡作非为的“熊孩子”,谁坐高铁坐三四个小时能没点动静?作为路人甲,该配合演视而不见的我也实在忍不了了。


就算孩子有做的不妥的地方,咱不能跟孩子好好说吗?动不动就是——


  • 你就是欠收拾……

  • 你就不能安分点……

  • 你要是再怎么怎么样我就把你……


翻来覆去就那几句“台词”,真的特像游戏里触发了 NPC,娃一有动静就来一套“表演式育儿”,重点是这样也完全起不到效果啊!


为啥非要这样对孩子说话呢?萌医生当时真的想唱出来——


  • “你又不是演员,别设计那些情节”

  • “你的教育太过表面,像没天赋的演员,观众一眼能看见”

  • “什么时候我们开始收起了底线,顺应时代的改变看那些拙劣的表演”


虽然萌医生遇到的这种情况属于比较极端的,但有些父母确实也挺经常陷入这种“表演型育儿”的怪圈。


比如只要两个小孩吵架、打架、闹矛盾,家长总是先骂自己家小孩。


也不管谁对谁错,也不听孩子解释,上来就对孩子一顿教训,真相是什么好像完全不重要,孩子当下的感受也完全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面子”,是“息事宁人”



当然,这种做法萌医生也可以理解。


就像高铁上的父亲说的,“自己不教育自己的孩子,别人就会来帮你教训”。于是当孩子犯了错,很多家长觉得怎么着也得有一个表示,自己得先把“讲道理”的人设立起来,“表演”给对方的父母看,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这样确实更能在短时间内“息事宁人”,但这样真的好吗?


教育很重要,但教育的方式是不是也很重要,如果在教育的同时也给孩子带来了难以愈合的伤害,是不是对“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来说有点残忍了,这种伤害明明是可以避免的,我们至少先弄清楚发生了什么,再来公平公正的处理。



“表演型父母”的背后

是“无力感”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也感受到萌医生写这些的时候情绪比较强烈,不过,在萌医生不赞同这种“表演式育儿”的另一面,作为一位父亲,萌医生其实也非常能理解,我今天更想说的,是藏在“表演型父母”背后的东西。


大家有没有觉得,现在很多时候咱们带娃到公共场合,都有点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



我相信大多数家长都像萌医生这样,不想当一个“熊家长”,于是在公共场合,可能就慢慢变成了“卑微型父母”对内要伺候小孩,对外要时刻小心打扰到别人遭人白眼,简直就是内忧外患。


可以说,在今天,带娃出门,成了很多父母的“地狱模式”。很多父母的“表演”,实际上也是迫于无奈,因为比起年少无知的孩子,监护人的不作为更不会被谅解。


对于公共场合小孩的吵闹,不少人的态度都是这样的——


很讨厌在公共场所吵闹的熊孩子,但事实上比起孩子,更在意的是照护人的不作为。如果照护人在尝试安抚,但是孩子还是哭闹不止,也能给予宽容,但是如果照护人是放任“熊孩子”不管的“熊家长”,就会更加讨厌。


简单来说就是:


容不容忍小孩取决于照护人的态度,只有照护人立刻拿出积极处理的态度,小孩才可能被原谅。或许比起“熊孩子”,大家讨厌的更是那个“不作为的熊家长”。


因此,不少家长就会像游戏中被触发的 NPC 那样,一遇到这种情况就开始“展现演技”,甚至有的时候会“用力过猛”。


而这种“用力过猛”,恰恰来源于一种“无力感”


当然,作为孩子的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照护人,我们让孩子诞生在这个世界上,并且几乎都在尽我们所能地养育、教导他们,作为公民,我们也有义务在公共场所展现出较高的素质。


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父母是孩子全知全能的保护者,是孩子安全健康的唯一责任人,是能随时随地让一个天性无拘的孩子立刻噤声的超人。


社会不应该鼓励“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用成人的力量欺负孩子”,对孩子和家长的包容需要社会共同承担。



母婴室、儿童车厢、亲子机舱、安检特殊通道……我们需要这些儿童友好的基础设施,而不是孩子哭闹时家长只能抱着孩子去往车厢连接处或粗暴的广播指责,不应该将一切全都变成是落到家庭和任何一个个体身上的责任。


相反,现实就是,让一切责任完全落在了家庭身上。



三、厌童?厌弱?


萌医生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妈妈的求助帖:


每次带娃坐高铁、飞机之前,都会做很久的功课,买玩具、零食、做各种思想建设、调整好自己的心情,生怕孩子在公共场所对别人造成影响,但即使这样有的时候孩子太小还是会哭闹,我到底该怎么办……


这里,萌医生觉得首先得做一个严格的区分。


婴儿的吵闹和熊孩子的吵闹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车上遇到大吵大闹大声尖叫跑来跑去的“熊孩子”,乘客及时制止或者请乘务员协调,萌医生也觉得完全没问题。


但如果孩子已经在努力遵守规则,或是有的孩子因为年龄太小而产生家长也难以处理的、不可控的哭闹,比如孩子饿了或者尿了,比如高铁、飞机的噪音、密闭的空间导致孩子产生恐惧等,我们是否能给予一些宽容?


一方面,一岁婴儿的哭闹是否该被列为“噪音”? 



德国本是一个对噪音管控非常严格的国家,但在 2011 年,德国出台了一项议案,以法律保护 6 岁以下儿童制造噪音的权利。即使附近的居民受到噪音之扰,也不得因此驱赶儿童。


“这是一个支持社会关爱幼儿的清晰的立法信号。孩子们制造出的喧闹声不能和工业设备制造的噪音以同样的方式对待。”


另一方面,即使是当代社会,很多照料孩子的任务依然更多的落到妈妈们的身上,因此,通常,有这样带娃出行焦虑的更多的是女性,在公共场所带孩子时被指责的更多的也是母亲们。


为什么?


因为“👩母亲+👶孩子”的组合,是“弱势群体”的组合。


从萌医生自己坐高铁的经验来看,成年人在乘坐高铁时的不文明行为比孩子多多了——


  • 高铁站台上,在“请勿在站台抽烟”的广播下,围在垃圾桶旁悠然抽烟的男性大有人在;

  • 在商务座大声打电话聊商务的“老板”大有人在;

  • 聊天外放短视频看剧打游戏的乘客更是比比皆是。


但萌医生做了这么多年高铁,真的从来没看到过有人制止这些行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个原则,叫“泰森原则”


“泰森原则”是由拳王‌迈克·泰森的名字命名的,它是一种通过对比极端情况来理解社会行为的原则。


简单来说,就是设想一个极端情况以此来反思对孩童行为的宽容度,比如如果是一个充满肌肉的拳手泰森在公共场所制造噪音,人们会如何反应,而一旦这个噪音是一个妈妈带的孩子制造的,人们又会作何反应?


这一原则由泰森在一次采访中提出,旨在通过这种对比来探讨公众对于不同行为主体的双重标准。


事实上,研究也发现,大多数人可以忍受成年人在车厢内长时间通话的噪音,但却难以忍受孩童的大声说话。


可以说“厌童”的底色就是“厌弱”,是欺软怕硬



前几天团子妈带团子坐出租车,当时团子非常困,一上车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当时团子妈就准备把团子的鞋脱掉,因为害怕搞脏人家司机的车座。


但就在这时,司机开始斥责团子妈,说什么他的车子要保持干净啊,不能有污染,要一尘不染(其中当然还夹杂着一些不好听的话)


但,当时团子妈已经在给团子拖鞋了,退一万步讲,不能好好说话吗?


所以团子妈也丝毫没有退让,说:


最好的一尘不染方式,就是你不要出来开车,自己回家歇着就行。


回家团子妈就把这事给我讲了,我就说,你要是换成当时是我跟我爸两个人带着团子,高高壮壮的往车上一坐,他绝对不敢多啰嗦,就算说,也肯定会客气许多。


但团子妈当时也是:


干得漂亮!


在萌医生看来,在公共场所带娃的父母,并不是天然就是“待罪之身”,我们自己争做有素质的家长,不去做“放任孩子不管”的“熊家长”就可以了,真的不必如此“卑微”,更完全没有必要为了去迎合别人、讨好别人而对自己的孩子过于苛刻



萌医生说

好啦,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啦!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就在右下角帮我点个在看吧!


我是萌医生,让我们在这里,一起成长吧!



推荐阅读



End

欢迎大家点击在看,或者转发到朋友圈哦

设计: 游鱼 | 责任编辑: 游鱼 | 撰文: 萌医生



公众号又改版啦!

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篇文章哦!



点一下在看,给我一点鼓励吧!

萌爸说育儿
坚持科学育儿的医生奶爸~让我们在这里,一起成长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