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文/王贵林
孩子上初中后,孩子的学习任务日渐繁重,领着孩子和母亲一块住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特别是去年寒假,孩子临近中考,过年也只和母亲呆了两三天。我和闺女开玩笑“你一个中考弄得我都六亲不认了”。闺女笑着说“坚持三年半,等我考完大学,给你办个认亲大典”。
这几天,把手头的事放开,终于能带孩子和母亲、二姐一块住几天了。第一次母亲知道我们要来,就早早地在路边坐着等着。看到女儿后,腿脚并不灵便的母亲走得飞快,边走边乐呵呵地和身边同坐的老人们说“三闺女和外甥女来了,我得赶紧回家”。第二次知道我们要来,母亲一大早赶出去买菜,但又担心我们来了进不了家,买了菜中途都不敢歇着,一路忙不跌地往家赶。
时间都去哪了?
我看着步履蹒跚,絮絮叨叨,满头白发,耄耋之年的母亲。我看着年华正茂,鲜衣怒马,一身朝气即将上高中的女儿。我想着步入中年,在生活中跋涉,坚持,努力向前走着的自己。
时间早已这样过去了,还会这样继续过下去。
晚上,是最快乐的时间。
母亲耳朵不好,看电视时总要把电视的音量开得特别高。我,二姐,外甥,女儿彼此开着玩笑,有时会不自觉地把另一个人当成主攻的对象。笑声弥漫着……母亲会回过头问“你们笑什么?”女儿会很机敏地说:“姥姥,我们都在夸您哪!”,母亲也笑了。孩子们闹够了,开始各自干自己的事。我和二姐开始谈以前的事,现在的事,以后的事。即使再大的压力也经不起这气氛的折腾,很快不见了,消散了。
家人团坐,灯火可亲,人生足矣。
而这样的日子于我而言,太少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开始转智能呼啦圈健身,二姐不停地感叹女儿的姿态的优雅;我和女儿不停地笑话二姐姿态的笨拙。笑声不断,但完全没有嘲弄的意义,只是一种单纯的发自内心的开放。记得前段日子和大姐在一块时曾说过:“太难了,我都觉得进入了人生的瓶颈期了”,大姐却很轻松地说:“其实,我们人生的瓶颈期早过了,老爸和大哥去逝的那段日子都过去了,一切都不会再难了”。仔细想想也确实是这样的,最艰难,最晦涩,最黑暗的那段日子都过去了,我们真得已没有什么再值得惧怕了,也没有什么不再让生活变得更好的理由了。
几天过去了,我洗菜,母亲跟着我转来转去;我做饭,母亲围着我绕来绕去;我擦玻璃,母亲更是忙得里一下,外一下,生怕我掉下来摔着。母亲开始像孩子一样,但母亲比以前更爱自己的孩子了。
家就是一份攥在手里的温暖和感动。
家就是一个踏月而归,不问曲折,一心向暖,共享团圆的窝。
一家人在一起吃什么,穿什么,干什么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开开心心,平平安安已是最好。
要离开了,母亲站在窗前目送着我和女儿。
虽相隔不远,今夜我们都会彼此想念和孤独。
作
者
简
介
王贵林,女,四子王旗人,自由职业。爱好文学,多次在《大同文苑》发表作品,早年诗歌多次获奖,但后期中断诗歌创作。
《笔架山文苑》编辑部
文学顾问:崔世国、更生
主 编:荆文明
副主编:方荣 宿兆平 谢青海
编 辑:李润和 温连根 赵瑞清 董连智 乔珍 陈明海 谢巴特尔 王春庆 王鹏
图文总监:方荣
策 划:晓岚
征稿要求:
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均可,须积极向上,弘扬主旋律,不涉及 政治和宗教问题。诗歌(组诗):不超过50行,其中,古体诗词须注意格律平仄,不合要求者不 予刊发;散文、小说一般不超过5000字。必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凡投稿作品,《笔架山文苑》均有权酌情进行局部修改。
投稿方式: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 ,并附作者简介和照片。稿件如果留用,七日内回复,七日内不回复,请另投。请加主编微信,方便联系用稿和其他事宜。
关于用稿:
1.根据作者个人意愿在文章内贴入作者本人的微信“赞赏码”,所得赞赏全部直接汇入作者本人的微信钱包,平台不提取一分钱。
2.平台会继续以《笔架山文苑》作者的名义,把发表在平台的优秀文章推荐给纸刊或官方媒体,比如《乌兰察布日报》、《敕勒川》、《草原》等。
投稿邮箱:FR13694735776@126.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笔架山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