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文旅故事|来定印象

文摘   2024-12-10 16:56   河南  


  传承华夏文明 讲好偃师故事  
  《偃师文旅故事》  

来定印象

在偃师区东南部嵩山腹地的香炉寨下,坐落着一个美丽的山村。从前有一个人见这里风景秀丽来此定居,这个人叫李来定,这就是来定村名的由来。因为风景美丽,人来了就不想走,人来了就想定居下来,也有这个意思。总之,这是一个风景美丽迷人的地方。
来定村位于偃师区府店镇东南山区,辖裴窑、来定窑、庄上、马窑、韩窑、洞门、小王沟7个自然村。全村有10个村民组,268户,1003口人,共有山坡旱地1200亩,全村土地总面积12.6平方公里。
来定村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革命老区村,1944年11月,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队部由杨窑村移驻来定村。以皮定均为司令员、徐子荣政委等支队首长驻在村民李二旺、李银化、李丙成、李胡、韩三窑等村民家里,指挥着佛光抗日根据地的对敌斗争,来定人民为偃师的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村里在韩三窑家建有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指挥部纪念馆。2021年原皮、徐支队偃师独立团团长裴子明的妹妹——抗战老兵裴秀英,代表皮旅老兵和家属向纪念馆捐赠的100件珍品在馆内展出。
来定村又是一个风景秀丽的优美山村。她坐落在偃师区第一高峰,海拔1302.3米的香炉寨(香炉峰)西北山麓,境内的香炉寨直插云端,主峰貌似一位清纯的少女,微启秀唇,情吻中岳。妙华岩(又叫十二生肖峰)紧贴在香炉寨北麓,海拔1000余米,地势险要,山高林密,鸟语花香,风光无限。更奇的是妙华岩东侧的陡峭似刀削的山脊上,自下而上镶嵌着虎牛羊猴等十二生肖石,惟妙惟肖,巧夺天工,俗称十二生肖峰。老母洞、石门沟、西寨沟、状元岭及状元印大石、佛光寺遗址、尼姑塔遗址、密布周围,文化浸润,丰富多彩。紧邻妙华岩的西南侧,是东、西磨脐山;远观在那高高的山脊上,有两个酷似磨脐形状的山峰,故名磨脐山。又分东磨脐山和西磨脐山;在东西磨脐山中间,夹着一座山峰,酷似一只神龟,头东朝向香炉寨,神形兼备,憨态可掬,这就是有名的龟山。在西磨脐山的西侧,也就是来定村的西南边界和史家窑村的马鞍山(偃师市第四高峰,海拔1258.1米,著名的偃师八景之首就是“马鞍山色”。)之间,就是檀树庙隘口,古时偃师和登封的“茶马古道”。隘口的茶庵古庙、明清石碑以及檀子栎树,迎风沐雨,见证着历史的沧桑,丰富着文化的内涵。
以上这些山峰都是东西走向,基本在一条线上,也是偃师区和登封市的边界。这些山峰的北边,有三道山岭,最东边的山岭叫西红岭,和柏峪村搭界,中间的叫长岭,最西边的叫短岭,隔小王沟和史家窑搭界。三道岭组成了两条较大峡谷。来定村的七个自然村就坐落在这两条峡谷内。
来定河(又叫来定沟水)发源于香炉寨北麓,位于西红岭和长岭之间,因上游为来定村故名。河水流经来定村、东窑村、佛光村,河水流向为从东南到西北,曲曲弯弯,最后注入九龙角水库。全长9.6公里,河道宽5-20米,一年四季有水,河畔有著名的马刨泉和珍珠泉。来定河的上游还有小王沟水和洞门沟水汇入。
洞门自然村坐落在洞门沟内,洞门自然村和洞门沟水皆因吕洞宾洞而得名。吕洞宾洞,隐蔽在洞门自然村的一处石崖下,洞门朝西。进入该洞又分两个大洞,常年有水,水下两洞互通。洞长深不可测,曲径通幽,有少量钟乳石。据传此洞和山南登封市境内的牡丹洞相通,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在这里修过仙。神话传说中的吕洞宾戏牡丹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传说为吕洞宾洞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其名声远播。抗日战争期间,附近的村民经常在此洞躲避日本鬼子。据老年人讲:“当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来扫荡,全村一百多口人就躲进这个洞里。这里面还曾驻过八路军呢”。原来洞口很小,现在的洞口是又开凿出来的。洞门村人饮水都是从这个水潭抽出来的。附近的村民非常敬畏和感恩此洞。
来定村生态环境很好,峰峦叠嶂,山峦叠翠;悬崖峭壁,奇峰怪石;植被繁茂,林木森森;溪流泉瀑,鸟语花香;有崇山峻岭,也有茂林修竹;春有桃、李、杏、连翘、油菜山花烂漫,香椿、槐花漫山溢香。夏有奇花异草竟艳,鸟鸣雉叫,亦有松鼠、野兔跳跃;秋有黄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板栗、木瓜、柿子、核桃、郁李、山楂、棠梨、野果、中药材随手可采。冬来,白雪皑皑,山舞银蛇,冰挂山崖,千姿百态。正所谓,一年分四季,月月景不同。闲暇那里去,偃师有来定。
近年来,革命老区来定村的优美生态环境,引来了国内许多美术院校的师生驻扎写生;农家乐“来定人家”的山珍野菜,美味佳肴,幽静环境,竹林帐篷,也名声在外;漂亮的农舍,蜿蜒的户户通道路,五颜六色的小轿车正承载着来定人民的幸福梦想奔驰在希望的前进路上。
来定秀美风光正迎接着八方游客,诠释着生态偃师。

作者:常景周



编辑|王   萍
审核|段松水
监制|任丽娟

偃师文旅
偃师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官方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