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文旅故事|唐代名臣后裔聚居褚家庄

文摘   2024-12-05 18:13   河南  


  传承华夏文明 讲好偃师故事  
  《偃师文旅故事》  

唐代名臣后裔聚居褚家庄 

宽阔的斟鄩大道与夏都大道交汇,交汇处东侧路南,有一座高大的石牌坊。这就是“褚家庄”牌坊。牌坊两侧,有河南省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穆朝庆老师题写的对联:“褚氏聚褚氏亭因地为姓,褚氏人褚氏风忠孝传承。”这个牌坊是该村乡贤、企业家褚维智先生捐资兴建的。说起褚姓,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褚遂良。他不仅为后人留下了楷书名碑《大唐二帝圣教教序碑》,而且还是唐代有名的冒死直谏的耿介之臣。牌坊正南这个村子聚居的褚姓家族,就是褚遂良的后人。

褚家庄是洛阳市偃师区最大的褚姓聚落——隶属于岳滩镇尚庄行政村。褚家庄现有褚姓村民580余人。沿着长长的水泥村道,走进褚家庄,这个不大的村庄里,有一条东西大街,大街上有一个坐北朝南的小院落,就是褚氏祠堂。最让褚家庄人骄傲的是,祠堂里供奉的一幅褚遂良彩色画像(褚家庄人称其为“影像”),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这幅长约2米、宽约1米的画像上,人物峨冠博带、色彩鲜明,栩栩如生。人像头顶写着“、不土/日”,据说是慈禧皇太后的御笔。
关于这幅画像,还有一段传奇故事:
清朝末年,由于时局动乱,褚家祠堂里供奉的褚遂良画像莫名其地丢失了,大家也不知祖宗画像流藩何处。有一年,慈禧太后出巡至河北某地,恰遇一家大户娶亲,地方官乘兴邀请太后升座观礼。令人奇怪的是,天地桌前,挂的竟然是一幅褚遂良画像。太后就差人去问。这家主人说,他们是从别人手里花钱请来的,自己也不知道此人是谁,只觉得是位很神气的大官,就挂在天地桌前拜礼。慈禧太后遂在画像上题了“、不土//日”后,扬长而去。

消息传到褚家庄,褚家庄人带着厚礼、抬着食箩,到河北致谢,把老祖宗的画像重新请回了褚家庄。此后,褚家族人人悉心收藏,逢年过节挂在祠堂里,焚香礼拜。
那么,如今岳滩褚家庄的褚氏一脉,是从何处迁来的呢?据《偃师姓氏源流》载,褚姓发源于偃师。西周时期,在成周洛邑附近有一个叫“褚”的地方,居住的人以地为姓,“周有褚地,居之者以为氏”。《左传》中更明确地提到洛阳县(今偃师汉魏洛阳故城)南部有褚氏亭;《后汉书·郡国志》上也记载有洛阳有褚氏渠,两书同时认定这里有一支褚姓的聚落。春秋及汉代洛阳县南的“褚氏亭”“褚氏渠”,大抵在偃师中部一带。褚姓另一来源为商族后裔,宋恭公之子子段封于褚地(今洛阳偃师西南),德行可嘉,人称褚师,其后代以褚师为姓,后改为褚。可见两个起源,都是同一地,在偃师境内。褚家庄的褚姓是同一族人吗?
让我们追踪一下褚氏家族的迁徙轨迹。褚家庄文化人褚建军有一套初编于明嘉定年间,经多次修订,成形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褚氏家谱》(旧家谱)。据《褚氏家谱》记载,“始祖遂良,唐右仆射也,祖玢、父亮本偃师缑山褚家堂人,后徙杭州。殁后追谥宰相,归葬于偃师,还故土也。祖有五子,季子随来守坟,我皆季子后裔也。”“始祖坟在缑山之阴、马河村东南,内有八冢”。
起源于偃师的褚氏家族,大约自秦代后向外迁徙,其中一支迁居颍川阳翟(今禹州市)。阳翟褚姓曾一度成为望族。魏晋时,因为中原战乱,褚姓后人从阳翟人经江苏丹阳迁钱塘(今杭州)、苏州等地。褚遂良的祖父褚玢,南朝陈时,官至中书侍郎,居家杭州;褚遂良也被人称阳翟人、杭州人、丹阳人。其父褚亮,先后仕陈,入隋、唐,授为秦王府文学。后从唐太宗征战,多有进谏,官至通直散骑常侍,死后陪葬昭陵。大概在褚亮时代,褚家又重归祖地河南郡(洛阳偃师居住)。后来褚遂良封河南郡公,家住缑山褚家堂,位于缑山之阳(古属缑氏县,故有“家世缑氏”之说),据《偃师姓氏源流》考证,褚家堂大约在今府店镇庙前一带。

褚遂良的父亲褚亮为弘文馆“十八学士”之一,与大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等是至交。青年褚遂良拜二人为师,研习书法,尤工隶楷,深受欧阳询器重。褚遂良悉心揣摩王羲之书法,最终形成了自己空灵多变的风格,成为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
唐太宗李世民爱好书法,尤喜王羲之,视虞世南为师长。虞世南去世后,魏征推荐褚遂良入宫“侍书”。褚遂良为人耿直,书法精妙,深得李世民的赏识,升为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记录皇帝言行的官),后擢升为中书令,成为李世民身边不可或缺的重臣。
在高宗登基这件事上,褚遂良立了大功。公元649年,太宗病重,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召入内室说:“卿等忠烈,简在朕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诸葛,朕之后事,一以委卿。”褚遂良和长孙无忌怕夜长梦多,忙奏请太子李治在太宗柩前即位,昭告天下,遂“内外宁谧”。第二年,高宗李治封褚遂良为河南郡公,人称“褚河南”。后褚遂良又历任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仕途一帆风顺。
公元655年,李治欲废王皇后改立武则天,褚遂良与长孙无忌竭力反对,褚遂良表现尤为激烈。他将笏(hú)置于殿阶,叩头流血。武则天怒不可遏,要杀掉这个不知死活的人。众臣为褚遂良求情,他才暂免死罪,当年先被贬为潭州(今长沙市)都督,后贬桂州(今桂林)都督,不久再被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越贬越远。公元658年,褚遂良在流放中郁郁而终,终年63岁。
公元705年,褚遂良死后近半个世纪,他才得以平反。他后作为功臣配祀于高宗庙中,德宗又下诏将褚遂良等人画于凌烟阁之上,享受与唐初开国英雄同样殊荣。他平反后,和他一起流落爱州的季子(第四子彦季),扶柩北上,将褚遂良骨骸归葬偃师先茔,季子和后人就成了守墓人。明朝兵部侍郎褚宝(移居凤阳卫的偃师人)在出京任四川按察使,曾专程赴偃师祭祖。《褚氏家谱》记载:始祖坟在缑山之阴,马涧河系南有八冢,准确点明了褚氏(包括褚遂良在内)的祖茔位置。
那么褚姓又如何移居尚庄村褚家庄呢?据《褚氏家谱》载:褚姓因种地移居尚庄村。明朝嘉靖年间,居住在尚庄村的褚遂良的四十一世孙褚甫带领儿子移居他们耕种的土地——“井园”(据说是汉代甄官署甄官井所在地),逐渐形成村落,人称“褚家庄”。村南边有供奉文曲星的魁星阁。祖上是有名的书法家,其后代读书学习的氛围也颇为浓厚。褚家庄学生大都勤奋好学,人才辈出。褚遂良书法也为褚氏后人所效仿,尚庄村涌现出一批书法爱好者。
“因为临近二里头文化遗址,又挨着甄官井,发展生态农业,发展文化旅游大有可为。”褚家庄人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作者:李向阳



编辑|王   萍
审核|段松水
监制|任丽娟

偃师文旅
偃师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官方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