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上50万人转发的“母女吃鱼”事件,看爽了多少中国年轻人

职场   2024-08-08 07:31   上海  

文 / 小椰子  
微信:小椰子专栏(ID:xiaoyezizhuanlan)

最近有这样一个视频很火,看得很多人神清气爽。



奶奶做了四菜一汤,叫高中生的孙子来吃饭时,问他:


“我给你做了这么多饭菜,这么辛苦,热死了都不开空调,你知道为什么吗?”



孙子直接怼了她一句:“因为你脑子有泡,热死都不开,你只能感动自个,感动不了我任何一点。”



评论区里很多人都说,这孩子简直就是我的嘴替。



很多老一辈就是喜欢没苦硬吃,最后还要PUA孩子说是为了他们才委屈自己。



这几年,很多经历过这种老一辈没苦硬吃的“吃苦教育”的年轻人,正在慢慢觉醒了。



就像前几天超过50万人转发的“母女吃鱼”视频,就用反讽的形式,模仿了父母喜欢自我感动的名场面:


女儿给妈妈炖了一锅鱼,然后就开始不断地PUA妈妈:“这鱼可贵了,要不是为了你,我才舍不得。”



妈妈问她怎么不吃鱼,她说:“我吃粉条子就行,哪敢吃鱼啊,这不都得留给你吗。要不是为了你上老年大学,我一年都没买新衣服......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让很多中国孩子会心一笑,纷纷转发到“相亲相爱一家人”群里。



你会很难理解,明明现在的生活条件已经和以前大不相同了,为什么有些长辈仍喜欢以吃苦为荣、为乐。


比如,有女儿吐槽妈妈,给她炒的新鲜菜是一口不吃,非要抱着个咸菜盆吃得不亦乐乎。



吃了一个多月的咸菜配米饭,还没吃完,让她别吃了也不肯,主要是这天天吃咸菜对身体很不好啊。



比如,有人拍下了自己妈妈,在大夏天40多度的高温下,偏偏要在大太阳底下拔鸭毛。



子女们叫她拿到大厅里,既阴凉而且他们也能帮忙,妈妈却说他们矫情。



每天把自己整得累死累活,身体越来越差,赚的一点钱全都给村里的卫生院了。


再比如说到医院,有人就拍下了这样一幕:



红衣服老太太,自己在地里捡了40斤小麦,累得犯病住半个月的院;



花衣服老太太,不顾自己身体硬要下地干活。



儿子女儿请假五天回来给她收800斤小麦、100斤蚕豆,要知道路费来回就得4000多了。


还有人拍下了自己的婆婆,总是喜欢做一些没苦却要制造苦难的举动:



明明有煤气却偏要早起烧柴火炒菜,明明很热却从不用风扇,明明有洗衣机却偏偏要在大冬天把手洗得通红。



更离谱的是这样一条新闻,杭州79岁的张奶奶,在37度的高温下不舍得开空调。



被热得昏迷不醒送进医院,做手术时因为太疼太紧张,咬断了两颗牙,住了好几天的ICU



要知道,ICU住一天的价格大概3000~8000元不等,住重症监护室花的钱都够开一辈子空调了。


作家周国平有句话说得振聋发聩:在所有的人生模式中,为了未来而牺牲现在,是最坏的一种。


它把幸福永远向后推延,实际上是取消了幸福。



太多家长,明明可以不用吃苦,却总是想方设法找苦吃,然后一遍遍地说,都是为了我们。


但就像一位活得通达的奶奶所说:



如果不享受世界上越来越便利的东西,那么长寿就没有意义了。用电费换取寿命,那是很划算的买卖。


正因为经历过很不便利的时代,才能真正体会到现代带来的便利。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不吃没有意义的苦、懂得享受先进科技带来的便利、懂得花钱省时间和精力。


人类不断发明出一些智能家电,就是为了可以解放我们的双手,减少一些没意义的重复劳动。


像洗衣机、吸尘器、洗地机、洗碗机、除螨仪......这些都是能让你提高生活质量、幸福感爆棚的省时省力神器。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中写得好:


吃苦必须有收益,牺牲必须有代价。


有些人认为人必须吃一些无意义的苦,虚掷一些年华,用这种方式来达到崇高。


但这种想法不仅有害,而且是有病的。


苦难会让人把注意力放在鸡毛蒜皮的琐事上面,无法专注于人生真正重要的课题。



更可怕的是,就像基层女性中所说很多父母会通过自虐来引起孩子的愧疚感,从而控制孩子。


有些家长沉迷于一些苦情戏般的表演,是为了从孩子那里获取道德资本。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在《深度关系》一书中提到了一个概念:道德资本。


指的是:一个人不断去干一些看起来很有道德的事情,为自己积攒资本,以此换取权力,让自己处在道德优越的位置上。


有些家长热衷于付出,喜欢演一些苦情戏或卖惨,追求的好处就是,让对方觉得“我这么好”。


这么好的“我”有了道德资本后,你得回报我一些东西,比如亲近、认可、孝顺......


明明可以活得更好,但不行,这证明不了自己的诚意。


于是,我必须亲手毁掉我的好生活,让自己活得苦不堪言,还要说自己心甘情愿、乐在其中。


当一个人有了这种道德资本时,这对于在乎他的人,就构成了一种巨大的压力。


面对这样一个人,别人容易有负罪感、内疚感,总觉得欠了他似的。


更糟糕的是,很多时候这种道德资本,不仅起不到效果,还会起到反效果,让别人更不愿意靠近他。


所以呀,很多时候,家长这种自我感动式的牺牲,往往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


那些大可不必的苦情戏表演、愧疚式教育,就让它在这一代完结吧。


比起没苦硬吃、灌输苦难、引发愧疚,在真实的爱意里互动、让自己和孩子都过得更舒适更好,才能让人积蓄力量。


共勉。


点击查看留言、写留言
银行领导的白日梦
卖保险的小柜员
银行内卷是什么样子的?
在银行的我卑微到尘埃
开门红:任务随便下,完成算我输
躺平有理!躺平光荣!
银行业全员全面营销的局面能否缓解或结束?
我!大帅逼!进了银行!
行长你停下,等等你爷爷
为什么这代银行人对单位风评这么差?

内卷王
银行打工人联合起来呀,拒绝奋斗逼,抱团反内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