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发表 | 华东理工大学杨有军教授《Nature Communications》:短波红外纳米带光声成像引领体内骨骼成像

文摘   2025-01-17 14:42   江苏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哦!

Nat. Commun.


《Nat. Commun.》(IF = 14.7)近日发表了华东理工大学杨有军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文章标题为“A stable and biocompatible shortwave infrared nanoribbon for dual-channel in vivo imaging”。这篇文献采用晶体辅助聚集体合成(CAASH)方法,以双苯并环硅罗丹明(Esi5)为支架,设计并合成水溶性的短波红外(SWIR)J-聚集体,通过改变 Esi5 的晶体结构,实现从单体到聚集体的转变,并通过引入亲水性链段增强其在水中的聚集倾向,随后通过双通道荧光成像和光声成像,验证聚集体在体内成像中的应用效果。通过这种研究,能够实现更深入组织的成像、更清晰的图像对比度以及更安全的临床应用,从而为疾病的早期发现、精准治疗和疗效评估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

文章重点

短波红外区域(1000 nm及更长波长)因为它具有更好的组织穿透能力和更低的光毒性,从而被认为是下一代生物成像的理想光谱窗口。这一区域的成像技术对于深组织和高对比度的体内成像、疾病诊断、光疗和手术导航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已有多种 SWIR 活性材料被报道并应用于不同领域,但这些材料都存在一些限制。无机 SWIR 材料含有重金属,其长期毒性尚未得到系统评估;有机染料虽通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 SWIR 吸收有机染料自身面临诸多挑战,如共轭主链易被内源性/光诱导氧化或普遍存在的亲核试剂破坏,导致其热力学不稳定,限制了它们在实际和临床应用中的潜力。所以开发稳定且生物相容的 SWIR 材料对于提升生物成像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监测和手术导航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效果至关重要。

图1. ESi5 在晶体中的分子堆积及其 JV-聚集体的设计。

该文献在 ESi5 染料的基础上,巧妙地将分子两端的氯原子替换为叠氮基团,随后通过点击化学反应引入磺酸根。这一系列精妙的化学修饰,使得所得分子在水环境中能够迅速(于秒级时间尺度)自发聚集,形成具有独特三峰吸收光谱的聚集体。借助吸收光谱分析、单体分子的晶体结构解析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的高分辨率成像等多维度表征手段,研究人员揭示了这种聚集体新颖的组装方式:分子链内部呈现出斜向聚集(V-聚集)的构型,而不同分子链之间则展现出典型的 J-聚集特征,因此将这类聚集体命名为 JV-聚集体。随后系统性的评估了所合成聚集体的光物理性质、稳定性、生物相容性以及在体内成像中的应用潜力,ESi5-S 聚集体在体内双通道荧光成像和光声成像中表现出优异的成像效果,能够实现高对比度的骨骼成像和肝脏分布监测,为生物成像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工具。

图2. 活体小鼠体内双通道荧光成像。

通过尾静脉注射了 ESi5-S 聚集体溶液后。成像结果显示,注射后 10 分钟,1064 nm 激发下的荧光信号主要分布在肝脏、脾脏和骨骼(如椎骨),而 808 nm 激发下的信号主要集中在肝脏。在接下来的 180 分钟内,荧光信号强度逐渐减弱,但分布模式基本不变。椎骨与软组织的荧光强度比值在 180 分钟时达到峰值,表明 ESi5-S 聚集体在骨骼中具有较高的亲和力。此外,通过线强度分析,可以测量出不同解剖结构的尺寸。这些结果表明 ESi5-S 聚集体在体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可用于在体内可视化整个骨骼系统,能够清晰地显示骨骼和肝脏的分布。

图3. 活体小鼠体内光声成像。

小鼠进行的体内光声成像实验结果显示,注射 ESi5-S 聚集体溶液后 180 分钟,1064 nm 激发下的光声信号主要集中在肝脏和骨骼(包括胸骨、肋骨和腰椎),与荧光成像结果一致。特别是对于腰椎,垂直和水平分析(ROI 1 和 ROI 2)显示了八个和三个光声强度峰值,可以区分不同的椎骨,包括后关节突。这些结果表明 ESi5-S 聚集体在体内优异的光声成像能力,能够提供高对比度的骨骼成像,进一步验证了其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潜力。

这篇文献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 SWIR 聚集体的合成方法,还展示了其在生物成像和治疗中的巨大潜力,为未来开发高性能生物成像材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文章中光声成像部分的实验数据用的是 TomoWave 自主研发的 LOIS-3D 小动物全身 3D 光声成像系统。


论文信息:

A stable and biocompatible shortwave infrared nanoribbon for dual-channel in vivo imaging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5445-x


特姆威隆重推出光声成像测试服务,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详细信息呦!



特姆威光声成像产品线


特姆威简介

TomoWave Laboratories, Inc.创立于2010年,总部位于美国休斯顿,TomoWave作为生物医学光声成像的生产商,致力于高分辨率、高对比度,高灵敏度的3D光声层析成像(OAT)技术的开发与转化,长达10年的研发经验,TomoWave已经成为世界生物医学光声成像技术的先驱者,为全球科研人员及临床乳腺癌诊断提供精准的成像诊断方案。

特姆威(苏州)医学影像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1月,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园以及太仓市创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参与注资和产业孵化。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新型科研组织,是全省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姆威医学影像作为生物医学光声成像的生产商,致力于高分辨率、高对比度、高灵敏度的3D光声层析成像技术(OAT)的开发与转化,目前已实现临床前动物光声成像系统,以及临床乳腺癌光声诊断系统的全面国产化。

特姆威联系方式

特姆威(苏州)医学影像有限公司

Tomowave (Suzhou) Medical Imaging Co., Ltd.
地址:江苏省太仓市昭衍路1号13幢204室
邮箱:kw@tomowave.cn
网址:www.tomowave.net
电话:+86-13816319480 / 0512-56660588

END



扫码关注

发现更多精彩


精彩回顾

点击跳转

文献发表 | 南京林业大学刘志鹏教授《Org. Lett.》:用于多通道光声成像的近红外吸收剂BODIPY-氧杂蒽杂化物

文献发表 | 曲阜师范大学渠凤丽教授《Talanta》:利用胃酸稳定的荧光-光声双模态探针对药物性急性胃炎进行高保真成像

文献发表 | 南京工业大学董晓臣教授:多酶活性ZIF衍生物通过光声成像监测的高温增强铁死亡化疗联合治疗

文献发表 | 浙江省人民医院杨向红教授《Chem. Eng. J.》:NIR-II 光声成像引导 NO 释放修复急性肾损伤

文献发表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刘念研究员:通过唾液酸化工程促进肿瘤中药物蓄积从而提高光声成像和光疗能力

文献发表 | 南京工业大学董晓臣教授《Chin. Chem. Lett.》:光声成像引导下的协同光热和光动力治疗

文献发表 | 上海师范大学安璐教授《Chem. Eng. J.》:一种钙离子递送纳米药物用于结肠癌的光声诊断和双重促进钙超载治疗

文献发表 | 青岛科技大学周现峰教授《Adv. Funct. Mater.》:正交电荷转移机制改进小分子染料,实现高效诊疗一体化

文献发表 | 华东理工大学杨有军教授《Adv. Mater.》:白蛋白包封的深NIR三芳基甲烷染料用于高对比度体内成像和光热治疗

文献发表 | 南京邮电大学范曲立教授《Angew》:基于膜锚定NIR-II小分子设计的光放大质膜破裂以改善癌症光免疫治疗

文献发表 | 川北医学院刘军教授:一种具有协同光动力和光热特性的NIR-II自降解 I/II 型光敏剂可用于抗菌和抗癌治疗

文献发表 | 陆军军医大学郝玉徽教授《Small》:新型纳米酶 CWP 助力放射与免疫疗法联手突破乳腺癌治疗

文献发表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刘念研究员:通过供体工程优化克酮酸菁染料,实现近红外二区高效光热转换

文献发表 | 南京工业大学董晓臣教授《AHM》:J-聚集体促进的NIR-II发射用于荧光/光声成像引导光疗

文献发表 | 浙江省人民医院蔡宇教授:NIR-Ⅱ Cro-Jul分子联合Fe(III)-槲皮素复合物用于口咽癌的有效温和光热治疗

文献发表 | 南京邮电大学范曲立教授《Adv. Sci.》:新型纳米平台融合光热疗法和化疗及活性氮协同治疗有效攻克肿瘤耐药性

文献发表 | 郑大一附院李岱峰主治医师:阳离子共轭聚合物偶联非共轭段用于双增强NIR-II荧光/光声引导的低温光热气体治疗

文献发表 | 澳门大学赵琦教授《Adv. Sci.》:抗体共轭的金属配位 NIR-II 纳米佐剂通过重编程肿瘤代谢增强免疫治疗

文献发表 | 南京邮电大学范曲立教授团队: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活性氧响应性 siRNA 纳米粒子诊疗一体化平台

文献发表 | 广西大学曾林涛教授和中南大学蓝敏焕教授:用于细菌性肺炎内源性 CO 成像的新型近红外荧光/比率光声双模探针

文献发表 |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吴爱国研究员团队:氧缺陷氯氧铋纳米片通过超声空化增强的声动力和 NIR II 光诱导的乳腺癌治疗

献发表 | 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裴仁军研究员《Nano Today》:DNA 引导的纳米粒子实现精准光疗与基因调控

文献发表 | 陆军军医大学罗圣霖教授等《Chem. Eng. J.》:一种GSH消耗型放射增敏剂用于加强铁中毒介导的放射免疫治疗

文献发表 | 广西大学林伟英教授:新型近红外二区荧光/比率光声探针,用于小鼠肝脏中钯离子的双模态精准成像

文献发表 | 南京邮电大学范曲立教授、尹超教授:NIR-II 光声/荧光成像引导具有联合诱导焦亡和凋亡的线粒体靶向光敏剂光疗

文献发表 | 沈阳药科大学罗聪教授《Advanced Science》:光声成像应用于肿瘤缺氧干预,增强肿瘤的治疗

文献发表 | 浙江省人民医院牟晓洲教授、蔡宇研究员:具有NIR-II光声效应的纳米系统用于癌细胞自噬抑制和钙过载增强光热治疗

文献发表 | 上海师范大学杨红教授、上海大学王兆喜教授:Fe(IV) 分子配合物在肿瘤、肾纤维化和脑血管光声成像中的应用

文献发表 | 上海健康医学院黄钢教授、田启威教授《AFM》:光声成像引导的光热治疗调节钙离子内流以增强免疫原性细胞死亡

文献发表 | 南京林业大学刘志鹏教授、南京大学郭子建院士《JACS》: 小分子光声探针用于活体小鼠脑部一氧化氮高分辨率成像

文献发表 | 广西大学林伟英教授 --- 用于高对比度光声成像的一系列可激活NIR-II染料

文献发表 | 南京林业大学刘志鹏教授、南京大学郭子建院士《Angew》NIR-II光声探针用于活体肿瘤NO高空间分辨定量成像

文献发表 | 南京林业大学刘志鹏教授、南京大学郭子建院士《Angew》小分子比例型光声探针用于活体小鼠脑部Cu2+高时空分辨成像

文献发表 |《ACS Nano》一种可用于协同触发内质网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从而治疗癌症的无药大分子

文献发表 | 《J. Nanobiotechnol.》具有NIR-II吸收的金纳米核壳材料,用于多模态成像引导光热治疗

文献发表 | 《Bioactive Materials》用于癌症多模态成像和双重免疫治疗的仿生锰基治疗纳米平台

文献发表 | 《ADVANCED SCIENCE》钽-锆共掺杂的有机金属框架用于转移性骨肉瘤的放射性-放射动力学-免疫疗法

文献发表 | 《Angew》一种不受结构变化干扰的用于检测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生物相容性探针在荧光/光声成像中的应用

文献发表 | 《Advanced Materials》缺陷工程化纳米酶用于靶向NIR-II光热免疫治疗

文献发表 | 《Angew》 通过供体/侧链工程提高分子平面性,以增强NIR-II荧光成像和1064 nm下的NIR-II光热治疗

文献发表 | 《Adv. Funct. Mater.》带隙可控和脂质嵌入的共轭两性小分子纳米粒子,在NIR-II 激发的光热治疗

文献发表 | NIR-II激发的光疗平台协同光热/化疗/化学动力学治疗乳腺癌骨转移

文献发表 |《Sens. Actuators B Chem》一种可激活的光声探针用于检测炎症中的硫化氢含量的升高

文献发表 |《Fundamental Research》具有肿瘤微环境响应的 NIR-II 光声成像光热治疗纳米反应器

文献发表 |《ADVANCED SCIENCE》聚吡咯纳米酶作为肿瘤微环境的调节剂用于重编程巨噬细胞和增强其免疫治疗的效果

文献发表 | 《J Mater Chem B》具有NIR-II吸电子转移结构效应的络合物应用于半胱氨酸消耗介导的铁死亡和光热治疗

文献发表 |《Analytical Chemistry》CO激活的光声荧光双模态探针在小鼠急性炎症病理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文献发表 |《《Chem. Eng. J.》NIR-II光声荧光双模态成像纳米平台指导原位骨肉瘤的NIR-II光热治疗

文献发表 |《Advanced Materials》具有消耗谷胱甘肽能力的有机金属纳米佐剂用于NIR-II区的光热免疫治疗

文献发表 |《Nano Today》近红外二区激光介导的光芬顿反应有选择性地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

应用分享|淋巴管高分辨光声成像(下)

应用分享|淋巴管高分辨光声成像(上)

应用分享 | 基于光声成像技术的伴随诊断

应用分享 | 活体肾脏血管3D光声成像

应用分享 | 光声成像用于监测心肌梗死

应用讲堂|近红外二区光声成像造影剂的研究进展

应用讲堂|光声成像技术 VS 超声成像技术

应用讲堂 | 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 VS 光声断层成像技术

应用分享| Sens Actuators B Chem: 一种可激活水溶性光声探针用于小鼠肿瘤模型中内源性半胱氨酸的实时成像

应用分享|Giant :金和黑鳞量子点的纳米复合材料作为“通用探针”用于多样化诊断和癌症治疗

应用讲堂 | 光声成像的分类

应用分享|Adv Sci :超薄二维等离子体 PtAg 纳米片在NIR-I和NIR-II窗口中用于宽带光热效应

应用分享|生物矿化CuS NPs 活体 NIR-II 三维光声成像

应用分享|Anal Chem:小鼠炎症模型中内源性一氧化碳原位成像的可激活光声探针

应用分享|Biomaterials:癌细胞膜包载的铱配合物功能化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用于级联靶向的NIR-II 光热和声动力协同治疗

应用分享|具有核靶向超小氧化钌(IV)纳米颗粒用于NIR-II光声成像及低温光热治疗





TomoWave
TomoWave 作为生物医学光声成像的生产商,致力于高分辨率、高对比度,高灵敏度的3D光声层析成像(OAT)技术的开发与转化,为全球科研人员及临床乳腺癌诊断提供精准的成像诊断方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