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novation Geoscience | 宏基因组-SIP技术揭示土壤活性病毒在氮循环中的潜在作用

学术   2024-12-01 08:32   广东  

随着多组技术的进步,环境中病毒生态功能被逐渐认识。尽管病毒携带氮元素循环的辅助代谢基因(Auxiliary metabolism genes,AMG),然而,尚无实验证据表明病毒参与土壤氮循环。为此,本文利用宏基因组-SIP技术研究活性病毒在土壤氮循环中的作用。



导 读


病毒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实体,但其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仍不明确。尽管在土壤病毒组中发现了反硝化基因(norDnorQ),但迄今为止,尚无实验证据表明病毒参与土壤氮循环。为此,本研究联合15N-稳定同位素示踪(SIP)与宏基因组,表征了土壤活性病毒(具有感染宿主活性)侵染固氮细菌特征。通过观测细菌在土壤培养过程中对15N的吸收情况,揭示了15N在不同营养水平之间的迁移,为病毒参与氮循环提供了实验证据。


图1 图文摘要


为了探究土壤病毒在调控氮素循环中的作用,本研究首次联合15N-稳定同位素示踪(SIP)与宏基因组,表征了具有感染宿主活性的土壤活性病毒与固氮细菌之间的关系。 实验处理设置如下:i) 处理组:10 g土壤样品装在60 ml血清瓶中,顶空为50 ml O215N2; ii)对照组:只将14N2代替15N2, 其他条件与处理组相同。每个处理重复三次,孵育90天(30℃),在实验开始后的第0、30、60和90天取样分析(图2A)。

图2 宏基因组-SIP微宇宙实验设计示意图及15N同位素丰度和微生物多样性差异


在同位素标记孵育过程中,土壤中15N同位素丰度在孵育30天后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孵育90天后差异达到最大值(图2B),表明土壤微生物参与了N2固定。将15N214N2处理组的DNA样本经过超速离心分层后进行宏基因组测序,研究参与N循环的活性病毒及其宿主。基于宏基因组测序,共获得了609个大于5 kb的病毒基因组(vOTUs)。通过比较15N2不同组分之间的病毒群落,发现重组分的病毒和细菌Richness和群落组成(p< 0.05)低于轻组分(图2C),表明15N标记病毒和细菌只是少部分。基于15N214N2处理的线性判别分析,发现65个vOTU只富集于15N2标记的重组分处理,表明这些病毒可能参与了氮素转化(图3A)。

基于15N宏基因组-SIP,共鉴定到10个具有氮代谢潜力的细菌MAGs,其中3个编码固氮基因nifH(图3B)。基于CRISPR-spacer病毒宿主预测,3个氮代谢MAGs与4种病毒存在潜在宿主关系。其中MAGs (bin 23和bin 46)编码亚硝酸盐还原酶基因(nirBnirD), 鉴定到MAGs被两个烈性病毒侵染。此外,溶解病毒vOTU1具有感染固氮细菌bin 6。同时,15N标记的病毒与宿主丰度在同位素重层具有一致变化关系,表明病毒与宿主之间具有紧密的动态偶联(图4A)。此外,通过DRAM-v注释病毒辅助代谢基因(AMGs)。在vOTUs中发现了两个参与羟胺代谢的羟胺脱氢酶AMGs(hao,图4B-C)。表明,病毒可以帮助氨氧化细菌将羟胺转化为亚硝酸盐的潜力,减轻因羟胺对宿主的毒害作用。上述结果表明,病毒通过侵染氮转化细菌和携带AMGs参与氮循环过程。

图3 宏基因组-SIP揭示氮循环中活性病毒和MAGs的丰度变化


综上所述,宏基因组结合DNA-SIP技术为病毒通过自上而下调控氮循环提供了实验证据:活性病毒裂解固定细菌和编码氮循环的辅助代谢基因参与土壤氮转化。本研究表明活性固氮菌固定N同位素可以通过病毒裂解扩散到病毒基因组中,为研究病毒在土壤中氮周转提供了重要实验证据。

图4 土壤病毒参与氮循环的实验证据


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结合DNA-SIP和宏基因组技术提供了病毒参与氮循环实验证据,揭示了病毒在土壤氮循环中的潜在作用。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不同环境条件下病毒与氮循环的关系,尤其是土壤类型和气候变化对病毒功能的影响。此外,利用高通量技术,可能识别更多病毒-宿主互作关系,并分析病毒如何通过代谢基因助力细菌氮转化。对病毒功能的深入理解或能开发新型微生物群落调控策略,优化土壤氮管理,提升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




责任编辑


孙 晶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杨 阳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扫二维码|查看原文


原文链接:https://www.the-innovation.org/article/doi/10.59717/j.xinn-geo.2024.100101

本文内容来自The Innovation姊妹刊The Innovation Geoscience第2卷第4期以Report发表的“Deciphering the hidden role of soil viruses in nitrogen cycling revealed by metagenomic stable isotope probing” (投稿: 2024-04-23;接收: 2024-11-06;在线刊出: 2024-11-26)。


DOI:10.59717/j.xinn-geo.2024.100101


引用格式:Liu C., Liao H., Gao T., et al. (2024). Deciphering the hidden role of soil viruses in nitrogen cycling revealed by metagenomic stable isotope probing. The Innovation Geoscience 2:100101.



作者简介

廖汉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万人青年拔尖人才,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福建省雏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福建省高层次B类人才。主要从事环境健康与固废资源化研究,以一作或通讯(含共同)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包括:Nat. Commun. (2篇) 、Mol. Biol. Evol、ISME J (2篇)、Environ. Sci. Technol、Environ. Microbiol、Applied. Environ. Microbiol.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面上2项,青年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入选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福建省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联盟专家。


Web: https://hjswdhx.fafu.edu.cn/1b/42/c12133a334658/page.htm

周顺桂,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特聘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长期从事土壤生物电化学、有机固废生态循环利用基础理论与新技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包括杰青、优青、重大研究计划、联合基金重点、面上及青年项目)、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重要科研项目3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150余篇(其中Nature Water、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ISME Journal、Angewandte Chemie、Nano Energy、ES&T等IF5-years>10.0论文80余篇),论文SCI他引超15000次,个人H指数75,自2020年起连续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0余件、美国发明专利3件。


Web: https://hjswdhx.fafu.edu.cn/12127/list.htm



《土壤盐渍化的诊断、评估、减缓与适应技术指南》由联合国粮农组织 / 国际原子能机构粮食和农业核技术联合中心水土管理和作物营养科专家穆罕默德·扎曼、李恒所著。著者长期致力于改善土壤、水资源与肥料管理的生产实践,为促进国际社会农业积极适应气候变化做出了贡献。



该书回顾了全球土壤盐渍化的历史和治理成败经验,旨在制定盐度和钠化度的评估技术规程,完善盐渍化土壤的缓解和适应措施,创新和推进核技术和同位素技术等的应用,为可持续地利用盐碱地提供可行性方案。该书具有先进性、指导性和实用性,能够切实解决生物盐碱农业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该书可为进行景观和农田土壤盐渍化评估和诊断,利用核技术和同位素技术制定边际土壤可持续利用战略的技术研究人员、一线管理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康绍忠院士序|《土壤盐渍化的诊断、评估、减缓与适应技术指南》出版发行


张佳宝院士序|《土壤盐渍化的诊断、评估、减缓与适应技术指南》出版发行


新书推荐 |《土壤盐渍化的诊断、评估、减缓与适应技术指南》出版发行


Rainer Horn 博士,德国基尔大学教授,世界著名土壤物理学家。现任中-欧土地和土壤合作专家组委员,曾任世界土壤联合会(IUSS)主席,IUSS土壤物理委员会、土壤技术委员会以及第三工作组主席、土壤耕作研究组织主席、德国土壤学会主席等土壤学术组织重要职位。Horn教授在不饱和土壤力学理论创新和应用、土壤物理多尺度过程、土壤力学与水力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并成功应用于指导固废处理、地质工程安全以及电缆地下埋藏等社会经济多方面。发表100余篇期刊论文,数十部土壤学专著以及数百篇技术报告,荣获美国土壤学会、美国农学会会士,罗马尼亚、波兰、德国土壤学会以及国际土壤耕作研究组织等学术团体先后授予Horn教授荣誉会员称号。


该书由赵英博士和张斌博士组织,邀请了诸多从事土壤物理研究的中青年工作者共同翻译。他们花费很大精力把该教材引进国内,可使更多的科研人员系统了解土壤物理学,对推动我国土壤物理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邵明安院士序|《土壤物理学精要——过程、功能、结构和力学导论》


《土壤物理学精要——过程、功能、结构和力学导论》出版—赵其国院士序


新书 |《土壤物理学精要——过程、功能、结构和力学导论》




陈怀满研究员序——《健康土壤培育与实践指南——健康土壤的生态管理》(原著第四版)出版


《健康土壤培育与实践指南——健康土壤的生态管理》(原著第四版)出版——朱永官院士序


《健康土壤培育与实践指南——健康土壤的生态管理》(原著第四版)出版——张甘霖研究员序

《健康土壤培育与实践指南——健康土壤的生态管理》(原著第四版)出版——张福锁院士序






  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购买本书(可开发票,请在备注中注明开票信息和邮箱)







近期文章推荐 

优秀!土壤氨基糖、木质素酚、磷脂脂肪酸、酶活、元素、理化性质、有机肥、复混肥等检测指标汇总


重磅引进:日本生态学会奖励奖、农学进步奖、河合隼雄学艺奖——《大地5亿年:土壤和生命的跃迁史》出版


Plant Cell Environ.: 山东农大解志红课题组揭示土壤磷水平决定农田菌群功能


中国农科院盐碱地改良团队揭示了生物炭提升滨海盐碱地土壤水文功能的作用机制


STR | 不同小麦品种及其相关微生物组在不同耕作和施肥强度下的性能:来自瑞士长期田间实验的见解


日媒:生物炭技术助力环境共生型农业





      




  精选土壤好书,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请大家将土壤家加为星标,或每次看完后点击页面下端的“在看”,这样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推文!合作、转载、入群,请加13926117407微信号(或发邮件至149996384@qq.com)

             

土壤观察
分享土壤科研成果、传播土壤科普知识、宣传土壤管理政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