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在泥土里虽不起眼,但在医学领域,却是个耀眼的明星,并且还拥有一个炫酷的名字——地龙!
地龙不仅能够清热息风、平喘利尿,还因其含有的丰富氨基酸、蛋白质、酶类等成分,展现出抗炎、抗血栓、心脏保护、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现代医学研究更是发现,它在调节生殖系统、促进伤口愈合等方面也有不俗表现。随着对地龙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深入研究,其药用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日益受到重视[¹⁻²]。
地龙做为中药使用时往往需要炮制成地龙干。接下来,小编就和您一起了解这一神奇的过程。
Step1 蚯蚓采集
要做地龙干,自然得先有地龙。在每年的雨季,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有效收集这些“泥土小精灵”[³]。小编提醒:千万不要被金钱诱惑而大量电捕蚯蚓,这不仅对我们的环境有害,而且还是违法的[⁴]。
Step2 预处理净化
为保证地龙干的品质,需先用稻草灰对蚯蚓体表的杂质进行吸附,为后续的深层清洗奠定基础。
Step3 深层清洗
采用温和的物理方法,小心剖开蚯蚓并进行深度清洗,确保其纯净度,为炮制准备最佳原料。
Step4 自然脱水
利用日光浴的自然方式,使蚯蚓体内的水分逐渐减少,促使其向地龙干形态的转变。
Step5 炮制
这是蚯蚓干成型的关键环节,包括干炒、酒炙、滑石粉制和甘草水制等技术,优化地龙干的药性和风味[⁵]。在这个过程中,尤为讲究“火候”。文火慢炒,确保地龙干的热变性过程均匀,最大程度保留活性成分。炮制过程还要观察地龙干色泽的变化,根据地龙干的色泽和香气,准确判断出锅的最佳时机,保证品质。
Step6 冷却固化
炮制完成后,迅速冷却,以固化地龙干的药效和形态。
制备好的中药材地龙干要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使用密封包装隔绝湿气和异味,定期检查,以预防霉变和虫蛀,确保其药材质量和药效。同时记录和监控存储条件,确保每一份药材都能保持最佳活性[⁶]。
小编提醒:虽然地龙药效好,而且通过严格的管理,其质量和药效能够得以保证,但还是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免因剂量不当、药物相互作用等原因,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同时也要注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地龙干,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李雷,孙为婕,张汉明,等. 地龙鉴定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3, 38 (01): 285-288.
2. 梅艳飞,王晖. 药材地龙鉴别及其有效活性成分鉴定的相关研究进展 [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0 (08): 56-59+64.
3. 范如芹,张晓平,梁爱珍,等. 不同蚯蚓采样方法对比研究 [J]. 生态学报, 2012, 32 (13): 4154-4159.
4.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国家林业局(现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 2023年6月26日. 发文字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告2023年第17号.
5. 关水清,周改莲,文建军,等. 地龙本草考证及炮制方法历史沿革 [J]. 亚太传统医药, 2023, 19 (07): 167-175.
6. 章一菡,陶晓斌,王艳春,等. 中药沪地龙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研究 [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3, 41 (07): 428-432.
关于蚓言
我们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土壤生态与蚯蚓生物技术研究课题组,长期致力于蚯蚓资源的调查、鉴定、保护和利用。近年来,蚯蚓的身影越来越少,甚至还出现了对蚯蚓“灭绝式”的捕杀。这一切都让我们深感痛心。虽然蚯蚓不是野生保护动物,一直以来也没有受到公众的关注,甚至还有许多误解,但是它对于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却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我们创立“蚓言”公众号,旨在从各个方面向大众科普蚯蚓对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意义,打破公众对蚯蚓的刻板印象,激发公众对蚯蚓、土壤动物以及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 本文创作团队 -
总顾问 | 邱江平 总策划 | 赵琦
审核 | 李银生
文稿 | 李佳丽
编辑 | 易筱樱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带领一群“土壤高级玩家”,一同创作出了本部集科学性、趣味性和前瞻性于一体的科普著作——《鲜活的土壤》,以科研者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笔触,向大众讲述了土壤的本质、功能、土壤污染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等人们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
书中不仅涵盖了土壤的形成、分类、功能等基础内容,还深入探讨了土壤与生态环境、人类健康、文明演变进程等方面的紧密联系。用丰富的科研数据与成果揭示了土壤作为农业生产之基、生态系统之本的不可替代作用,更强调了在当前全球环境变化与资源约束加剧的背景下,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乃至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价值。
《土壤盐渍化的诊断、评估、减缓与适应技术指南》由联合国粮农组织 / 国际原子能机构粮食和农业核技术联合中心水土管理和作物营养科专家穆罕默德·扎曼、李恒所著。著者长期致力于改善土壤、水资源与肥料管理的生产实践,为促进国际社会农业积极适应气候变化做出了贡献。
该书回顾了全球土壤盐渍化的历史和治理成败经验,旨在制定盐度和钠化度的评估技术规程,完善盐渍化土壤的缓解和适应措施,创新和推进核技术和同位素技术等的应用,为可持续地利用盐碱地提供可行性方案。该书具有先进性、指导性和实用性,能够切实解决生物盐碱农业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该书可为进行景观和农田土壤盐渍化评估和诊断,利用核技术和同位素技术制定边际土壤可持续利用战略的技术研究人员、一线管理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康绍忠院士序|《土壤盐渍化的诊断、评估、减缓与适应技术指南》出版发行
张佳宝院士序|《土壤盐渍化的诊断、评估、减缓与适应技术指南》出版发行
Rainer Horn 博士,德国基尔大学教授,世界著名土壤物理学家。现任中-欧土地和土壤合作专家组委员,曾任世界土壤联合会(IUSS)主席,IUSS土壤物理委员会、土壤技术委员会以及第三工作组主席、土壤耕作研究组织主席、德国土壤学会主席等土壤学术组织重要职位。Horn教授在不饱和土壤力学理论创新和应用、土壤物理多尺度过程、土壤力学与水力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并成功应用于指导固废处理、地质工程安全以及电缆地下埋藏等社会经济多方面。发表100余篇期刊论文,数十部土壤学专著以及数百篇技术报告,荣获美国土壤学会、美国农学会会士,罗马尼亚、波兰、德国土壤学会以及国际土壤耕作研究组织等学术团体先后授予Horn教授荣誉会员称号。
该书由赵英博士和张斌博士组织,邀请了诸多从事土壤物理研究的中青年工作者共同翻译。他们花费很大精力把该教材引进国内,可使更多的科研人员系统了解土壤物理学,对推动我国土壤物理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邵明安院士序|《土壤物理学精要——过程、功能、结构和力学导论》
《土壤物理学精要——过程、功能、结构和力学导论》出版—赵其国院士序
近期文章推荐
【土壤+肥料检测指标汇总】特色指标(残体碳/有机酸/PLFA/氨基糖和抗生素)、基础指标、元素、理化性质、酶活性及重金属等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会同院士专家完成我国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亮文解读丨不同小麦产量下麦玉轮作体系中的土壤健康与微生物网络分析
CSA丨农业农村部环保所保琼莉揭示不同C:N作物秸秆影响水稻土甲烷排放及水稻镉积累的机制
邓蕾研究员最新GCB成果||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增加而微生物碳利用效率降低
AGR SYST | 双季稻秸秆还田和免耕的温室气体排放权衡
精选土壤好书,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请大家将土壤家加为星标,或每次看完后点击页面下端的“在看”,这样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推文!合作、转载、入群,请加13926117407微信号(或发邮件至14999638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