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文苑 | 正月里闹秧歌

文摘   2025-02-04 07:31   内蒙古  

正月里闹秧歌

大年初一不出门,大年初二拜丈人。秧歌“沿门子”是在初二开始,锣鼓镲子齐响,扭秧歌每步都踩在鼓点上,伞头在领队的指挥下,带领秧歌队扭出腊月里排出的“天地神位”“枣核子乱开花”“蛇抱九颗蛋”等阵型,以最大的诚意敬告天地。当乐器一停,秧歌队围成一个满圆,几个伞头扭摆在其中,便听到一伞头唱道:“日出东方紫气生,秧歌队走出公馆门。老少谒庙拜诸神,满年四季保太平。”秧歌队员们一哇声齐喊:“哎嗨依呀嗨,满年四季保太平。”锣鼓镲子随即响起节奏,秧歌队四人一组,彩扇摆出花开富贵的简单姿势,腰鼓踢出步步高升的架势。锣鼓再停,伞头再唱,直到四个伞头轮番唱完祝词。在我的记忆中,最后一个伞头唱的定是:“正月里来是新春,赶上猪羊出呀了门。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八呀路军。”秧歌队和村里围着观看的父老乡亲们高声唱道:“嗨呀梅翠花嗨呀海棠花,送给那英勇的八呀路军。”唢呐一吹,秧歌队“沿门子”就开始了,老辈的村民说着八路军的神勇事迹,三五成群离去了。只有小孩子追在秧歌队后面,一家家一户户不厌其烦地跟着看表演。村里五百多户人家庄院扭完后,秧歌队每年都会准备文艺节目。

当晚霞铺满西边山脉,云彩亮堂得像着了火。月亮挂上树梢后,村子里撒着朦胧的暗影,月光皎皎遍地,场地四角旺火滋滋作响。父老乡亲步履匆匆行走在乡村小道上,赶着看村庄正月里最喧腾的闹秧歌。听着锣鼓唢呐铿铿锵锵的雄壮声音渐渐逼近时,就是秧歌队从龙王庙迎来双龙进场了,浩浩荡荡的大秧歌就此展开。男人使出浑身解数,走、扭、摇、踢,脚下走得踏实,腰臀扭得活跃,头手摇得癫狂,腿脚踢得迅猛,捣腰鼓还得跳得轻盈。女人使出看家本领,拧、圆、飘、旋,手腕灵活如陀螺,快速拧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扇花或伞花,半个圆侧身,身后的舞者飘到身旁,再一个旋转跟着前面的人涌入秧歌队伍,乍一看,杂乱无章,仔细瞧,却是井然有序,像几条长龙在浩瀚的天上首尾相接、交叉飞舞,壮观极了。

盛大的踩场子要在伞头的引领下,全体秧歌队员手舞伞扇、腰系腰鼓扭半个小时,俗称踢大场子,之后文艺汇演才正式开始。踢小场子和舞龙,是秧歌队自己排练的节目。踢的是八人场子,男女四对,男角表演独具特色的捣腰鼓,十字步,二起脚,金鸡独立,动作潇洒俊秀、粗犷敏捷,女角将舞蹈与秧歌结合,见面扇,摘金环,跌软腰,怀中抱月,凤凰展翅,体态婀娜娇媚、柔美飘逸,那些青春的女子后生演员们,脸上洋溢着桃花般的羞涩,将气韵、神行融汇糅合与唢呐、镲、钹等乐器的激越高亢曲牌相互呼应,踢出陕北人的豪气与宽容,闹出了乡村年味的红红火火、热热烈烈,令围观群众拍手叫好,使得忙碌一年的农人在春节这几天的精神得以愉悦。舞龙在阵阵鼓乐声中,腾飞冲天,两条雄赳赳的龙灯互相穿插,舞出飞龙在天的精彩故事,蹈出吉祥如意的美好祈愿,小孩子们欢呼着要摸龙头,眼看龙须缓缓而来,却在触碰前的刹那急速飞升,灵活得好像东海偷跑的龙太子,若是瞟一眼舞龙的后生,又惊叹于寒冬深夜汗水像水柱一样往下流。

正月十三,乡镇有独具特色的庙会,周围村庄的秧歌队都要来谒庙拜神,就免不得碰头,秧歌队的比劲强烈,闹意倍增,唯恐落后,追着看秧歌的群众呐喊助阵,共祈吉祥。在十字街头,唢呐鸣号,锣鼓雷响,一拨儿秧歌打圆场了,另一拨儿粉墨登场,看得群众应接不暇,十几班秧歌队扭过大街,花花绿绿的彩扇、舞伞、红绸、腰鼓,全都绽放成春日里绚烂的花朵。有扳旱船的秧歌队,旱船里的大姑娘闪着毛眼,顾盼生姿,腰间的旱船左右颠簸,手持船桨的艄公,像醉翁扭来扭去,活灵活现,整个情景真像是盈盈河水中划船过河。秧歌队里最令人笑不停的是蛮汉蛮婆,他们造型奇特,装扮怪异,满脸喜色,夸张诙谐的舞蹈与步伐,惹得观众津津乐道。跑花驴也是非常吸睛的,扮演者的跑驴妙招频出,乐趣横生,花驴过小河、上陡坡、受惊发狂,跟主人耍赖,都表现的惟妙惟肖,农人追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乡亲们看得淋漓尽致,笑声迭起。高跷队登场时,观众终于可以让踮起的脚尖休息片刻了,只见踩高跷的秧歌队稳、快、旋转、扭跳的技艺引得大家不断拍手喝彩。在观众的笑语嫣然中,猪八戒背媳妇也滑稽走来,俊媳妇毛格闪闪眼眼把群众瞧,手拿花绢左摆右摇,不时地低头挑逗,猪八戒摇头晃脑,憨态可掬。

元宵之夜,男女老少秉烛夜游转九曲,祈福今宵红火热闹长安宁。锣鼓唢呐齐奏响,秧歌队来打头阵。秧歌里的伞头如狂如癫地左扭右摆、前跨后踢转进九曲迷宫,洪厚的嗓音随着脚底的灰尘飘荡在夜空:“九曲弯弯一条龙,灯场本是龙门阵,九曲场里转一转,成龙变虎长精神。一转新春开门红,二转夏天雨水匀,三转秋天好收成,四转四季享太平。”人们踏着激越奋进的锣鼓点和唢呐声,祈盼着六畜兴旺、子女成才,万盏明灯金光闪,千米长龙在深深的夜色里久久蜿蜒绵亘,怀着新春余兴,成为新春的狂欢夜。

正月十六夜晚是“燎百病”的日子,每家门口堆一旺火,人们在火苗子上跳来跳去,就可以除百病、驱邪魔,那些已经背井离乡的揽工汉,家里婆姨便把常穿的衣服拿来燎。过了这一天,乡村的农人便开始修整晾晒犁、耙子、锄头,在忙碌中回味着春节闹秧歌的红火,迎接龙抬头的吉日,过完二月二,年的故事也就告一段落了,农人们又开始挑粪播种了……




作者:王攀攀
编辑:王晓鹏
校审:郁英英
终审:徐重阳

1798期  第6717条

内蒙古电力集团锡林郭勒供电公司
感谢关注!在这里,我们为您提供全盟最新电力资讯、办电业务指南和电力科普信息,帮助您快速了解全盟供电要闻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