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慈养无限天机
广西德保|郭正学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当时候国家的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各地开始进行各种各样的“聚会”。原省立天保师范也不例外,他们连续三年在德保(昔为天保)搞聚会,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还有老师数名,如梁泽森等。更值得庆幸的是他们原来的校长林本礼(毕业于北京大学),也应邀参加。他们学员中有一位是从台湾来的,叫黄毅。椐说他来时,给每位同学都赠送纪念品。那时候,云山诗社也刚成立不久,许多老会员是原省立天保师范学生,值他们聚会之机,云山诗社邀请林本礼校长来上诗词课,地点就在茴香楼。一天,本人在参加听课后,拿出笔记本请林本礼校长、梁泽森老师,还有黄毅先生题词留念,他们欣然同意。林校长和梁老师,给我题词后,轮到黄毅先生,他拿起笔犹豫了很久,不知该写些什么?我说:“没关系,先生写什么都行。”听了我的话后,黄先生好象消除了顾虑,马上写下两行字。他写完立刻交给我,动作很快,好像生怕别人看到似的。我会意地收起笔记本合上,说声“谢谢”后告辞。回到家后,我才打开笔记本,认真地端详黄先生的题词,是:“忠厚留有余地步,仁慈养无限天机。”其中多数字是繁体字,但我能看得懂。啊,我从心底里感谢黄先生给我这样的题词。他的落款是:“那坡黄毅”。书是楷体。一切迹象表明,他开始之所以犹豫很久,就是怕有什么不妥而牵连到政治问题。他做事想得很周到,我从心底里很敬佩他,眼前又浮现他的身影——人不很高,头顶微秃,面色红润,两眼深邃,身体健朗。记得当初我告诉他:“我伯父郭克定也是天保师范毕业的。”这样他才有所放心地给我是题词。 过后我经常思考黄先生这句题词的含义:忠厚与余地步、仁慈与天机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注意仁慈与天机的辩证关系,发现大凡忠厚“仁慈”者,都是成功者,他们都有好的机遇。我的朋友圈较小,不过有两个成功的人令我很敬佩。一个是戴保清,一个是李春涛。我发现他们两个人都有相似之处,就是心地善良,仁慈。戴保清原居住南宁市后移居香港。他的父亲旧时在天保(今德保)工作,娶了德保壮族女子罗氏为妻,生了戴保清。戴保清生于德保,后其父调到靖西工作,他随父到靖西,在靖西长大。他原本名叫“戴保靖”,意为在德保出生,在靖西长大。后“靖”常被人误写成“清”,故将错就错,改名为“戴保清”,解放后他在南宁生活工作。因其父早年移居香港,故他也于八十年代移港随父。到香港后,在父亲的支持下,戴保清回南宁等地办企业,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获得成功。戴保清成功后不忘社会的养育之恩,大量捐款扶贫济困,因此被誉为“好人戴保清”,众口皆碑。正因为他做了大量的慈善工作,他的事业也顺风顺水,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他先后捐助云山诗社近4 万元人民币。在三年“新冠疫情”期间,尽管企业效益不好,他也坚持给员工发放工资。使得员工安心工作,坚守岗位。疫情过后,企业又恢复生机。关于戴保清先生,在这里我不想多说,因为我已在《古道热肠戴保清》中详述。关于李春涛,他是一位医生,而且是一位名中医生。他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他的事迹已载入《德保县志》(1991--1995),这里我想说的是他行医之外的另一面——为人处世。一次,我到本地一个茶店去买茶叶。我对老板说:“我要买的是本地茶叶,其他的我不买了。外地的名茶,我的朋友经常送给我,可那些多是红茶我不大爱喝,我平时就爱喝本地的‘扶隆茶’。”老板问我:“你的朋友是谁?”“李春涛。”我说。老板听后说:“啊,李春涛医师我认得,他就是我们扶平人。”说完,老板大夸特夸李春涛医师,从他的医术到为人处世,如何如何的好。最后老板惋惜地说:“可惜他调去珠海了,我们不能找他看病了。扶平人很怀念他。”这位茶老板说的话,就是一种民声,不但是他们扶平人的心声,也是全德保县人的心声。李春涛医师原本是国家老龄委在国家人才库中发现他有一技之长——推拿正骨而要调他到珠海的。当时国家老龄委要在珠海办个医院,专门为老干部服务,后因故停办。他随即调入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在那里他创办中医推拿科,取得很大成就,获单位和同事认可。李春涛医师退休后,自己开了一个中医诊所,发挥余热。与其说是名人效应,不如说是“货真价实”——国津专家。找他看病的人很多,有时忙都忙不过来,天天“门庭若市”。然而,如果他没有一颗仁慈的心,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愿乐于助人,他的事业能这样顺风顺水吗? 《弟子规》上说:“泛爱众,而亲仁。”意思是说“关爱大众,亲近有仁心的人。”我们的先人这样的教诲是不错的,其道理不用多说。至于李春涛医师“奉献爱心”的具休行动有哪些,且听我说—— 李春涛除了有仁心有技术给人看病治病外,还尽自己能力做慈善之事,捐善款,献爱心,回报社会恩德。多年来大凡他知道家乡办什么事,需要资金的,他都尽自己能力捐助或出谋献计。如搞村村通公路时,李春涛医师还在德保县人民医院,正好时任德保县交通局黄局长来找李春涛治病,他就与其沟通,希望帮助安排老家建设村公路,得到黄局长理解和支持,及时立项。后来不久家乡真的建好水泥路,家乡人出行方便了。平时,村里做其他公益活动,李春涛医师都捐款援助,有时一出手就是几百元至一千元不等。只要他知道村里需要帮助就慷慨解囊。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他和爱人余医生各捐献1181元,支援灾区重建。2011年,德保县组织编写《云山放歌》一书,李春涛医师资助1100元。2017年3月,居邕的方士杰、林永格两位敬德籍作家编写《敬德广记》,李医师赞助2000元,表示大力支持乡贤。就是敬德中学校友编的《丰华正茂》一书,李医师也捐了2000元。而4年前大学同班同学在南宁聚会,李医师捐一千多元,还买红茶、澳门及珠海特产送教授们及同学们。不忘教授培育之恩和同窗情谊。同样,多年前敬德中学同学在南宁聚会李医师也捐一千多元,买澳门及珠海特产赠送同学们,体现浓浓的同窗情。2O21年12月10日,母校敬德中学成立65周年,李医师捐1000元,敬德初中建立“桃李苑”捐1000元;之前敬德镇举办山歌比赛会他捐2000元,镇政府挂红布书黄色字体张榜公布,引人注目。一女电脑打字员慕名到餐厅找他手法治疗颈椎病 李医生当场施治 2022年2月16日,新冠疫情肆虐德保,原敬德中学校友支援抗疫,献爱心,李春涛医师共捐献1000元。后他又与夫人余医生各捐1000元给足荣镇巴明村“乡贤活动组委会”,支援余医生家乡抗疫。他说,平时母校或老家村里搞什么活动,捐100--200元是常态。有的因天长日久已经记不清了。 如果说,以上这些款是捐给“集体”的,那么有没有资助个人的呢?有!只是李医师不愿细说,本人问到时他谦虚地告诉:“能力有限,支持不够。”其实,早在十多年前李医师还没退休时,本单位一位张姓药师患乳疾,李医师夫妇得知后捐助手术费2千元,其术后还送营养品若干。此外,也是十多年前,本单位麻醉科主住患肾病到西安换肾,李医师夫人也捐给他两千元,还买补品送给他,表示对同事的关心。. “悬壶济世行我善,扶危救困解人焦。”这是李春涛医师在他写的《乡情》一诗中的诗句,反映他心中有他人,处世善举,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已故总理李克强有一段话,令人感动,他说:“以感恩的心,感谢拥有的一切。以真诚的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就在不久前,一位同样从德保县医院调去广东的医生病了,李春涛夫妇得知后,双双去慰问。送慰问金又送慰问品,令这位昔日的同事感动不已。透过以上数字和事迹,我们可以知道李春涛医师和他的夫人都拥有感恩之心和真诚之心,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对社会对家乡对母校对亲戚朋友都是这样,知恩图报,扶贫济困,捐献善款,表达心意。忠厚留有余地步,仁慈养无限天机。像戴保清先生和李春涛医师及夫人这样好心的人,十分难得。愿好人一生平安。【主编点评】这篇文章以 “仁慈养无限天机” 为主题,通过讲述作者与多位人物的经历,展现了仁慈与成功、机遇之间的关系。文章从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天保师范的聚会引出黄毅先生的题词,随后分别介绍了戴保清和李春涛两位成功人士。戴保清在事业成功后不忘回报社会,大量捐款扶贫济困;李春涛作为一名医生,不仅医术精湛,还在为人处世上尽显仁慈之心,积极参与慈善活动,为家乡建设、抗震救灾、校友聚会等捐款捐物,对同事也关怀备至。文章还引用了《弟子规》和已故总理李克强的话,强调感恩和真诚的重要性。最后,作者再次强调仁慈的价值,祝愿好人一生平安。整体而言,文章内容丰富,事例具体,通过多个故事阐述了仁慈的意义,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启示性。(李承骏)作者简介:郭正学,壮族,广西德保人。大专文化,爱好文学。原供职于德保县妇幼保健院,已退休。在职时业余爱好写东西,曾有稿件被报刊采用。散见于《右江日报》《百色早报》《健康报》《云山鉴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