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灯——有关的记忆片断
广西平果|潘润佳(壮族)
煤油灯,这个老物件,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在农村长大的人,也许并不陌生。我就是出生在偏僻农村的70后。在那个没有电,但家里有唯一家用电器――手电筒的年代,这可是重要的照明工具,不可或缺。煤油灯造型各异,外形悬殊;制造材料相差较大,有钢的,铁的,铜的,铝的,玻璃的;价格差得甚远,有普通的,豪华的,有的简直就是煤油灯中的“劳斯莱斯”。但在当年的农村,缺衣少食,生活拮据,用的普遍是最简陋的玻璃瓶材质,三部分构成:上部是玻璃灯罩,防风作用;中间部分铁质,也是这类灯科技含量最核心的部分,有一个小铁杆横带一小型齿轮,起到调节灯芯的作用;下部就是一梯型玻璃瓶,灌装煤油,瓶身上有一耳状把手,底座较厚重,其上端较底座小,带螺口,与中间铁质部分的下端螺口相连。听父亲说,当年我国工业底子非常薄弱,物质匮乏,工业品几乎都带“洋”字, 煤油就叫洋油,其它诸如洋铲、洋锄、洋钉、洋火、洋碱。正是因为物质匮乏,那时农村七天才有一圩日;每当圩日,村民像过节一般,穿上最新的衣裳,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圩街,肩扛人挑各种货物,变卖后再买必须家用品,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洋油。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点上暗如萤火的煤油灯,照亮了各家的堂屋后厨;煤油的气味夹杂着柴火的烟味弥漫在小村上空,被微风吹散在村后山腰上。煤油灯除了照明,还有一大用处。夏天闷热,睡前蚊帐里蚊子成群,嘤嘤嗡嗡,不仅叮咬人,还吵得人无法入睡,这时煤油灯派上用场了;先把蚊帐下垂部分塞进凉席四周边沿,煤油灯插上灯罩,拧灯芯上扬使灯火更旺一些,灯罩上口摇摆一股小小的浓烟;人跪在床上,手擎煤油灯上口对着停附在蚊帐内侧的蚊子灼烧,小小的黑烟经过,整只蚊子――这可恶的东西便一命呜呼,跌落在灯罩内;如此反复,五六分钟工夫,蚊子尸体可装满灯罩底部。这时躺下,安然鼾睡,耳畔再也听不到如泣如怨的嘤嘤声了。农村在发展,淘汰煤油灯的是电力。第一次见到电灯,是我四五岁幼年时期,印象颇为深刻。离村三四公里有一煤矿场,我姐嫁到煤矿附近村屯,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村都用上了电。照明用的灯仅限于白炽灯,但比煤油灯亮堂多了。只见厨房中挂满条状烟尘的木杆(挂菜篮用,防猪狗吃菜)上缠绕着红蓝相间一根线,线下端接上一个形状如佛手瓜的“玻璃瓶”,“瓶”里面装一根细如发丝的扭曲铁丝,无柴无油,也能发光发热,很是神奇,百思不得其解,想撑了我的小脑袋。后来到省城读书,见识各式各样的电灯,真是五花八门。有一周末到市中心玩,逛进一家大酒店大厅,大厅正中央高高垂悬着像吃饭围桌那般大小的灯架,数不清的小灯安装在灯架上,闪如天上街市,豪华奢侈,惊呆了我的小伙伴,总是担心这个风一吹会摇晃的玩意掉下来,砸中人的脑袋上,那可是正规的“灭顶之灾”。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国进入开发式扶贫阶段,实施“国家八七扶贫计划”,重点解决农村通路、通水、通电的“三通”问题,偏远的农村也能用上电,煤油灯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其实我慢慢长大的过程,是我与煤油灯渐行渐远的过程,是我逐渐与家乡和父母远离的过程。煤油灯时代,似乎已经远去,却恍如昨日。那是母亲推磨切菜烹煮纺纱织布的劳作,那是父亲晚饭后给我和村里小伙伴的讲古论传,那是家的味道,遥远而亲切。不幸今年暮春,历经民国新中国两个时代变迁的九十六岁慈母仙逝,农村老家已成故居,家的味道不复再返。著名作家毕淑敏在其作品《孝心无价》中写到“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句话鞭策提醒着我在双亲有生之年尽我最大的能力行孝;虽不及孟宗“哭竹”,难比黄香“扇枕温衾”,更难效王裒“闻雷泣墓”,然而每每念及“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时间不等人,珍惜身边相处之人,常回家看看,把爱带回家。我是幸运的,我做到了。但愿天下儿女都可做到。如豆如荧火虫般的火苗,童年记忆中一抹温暖的光,那是希望之火,照亮我前进的路。人生中煤油灯些许片断,也许值得珍惜和拥有。【主编点评】《煤油灯 —— 有关的记忆片断》一文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煤油灯在特定时代的重要性以及它所承载的记忆。作者以出生于 70 后的视角,回忆了在偏僻农村那个没有电但有手电筒的年代,煤油灯作为重要照明工具不可或缺。详细描述了煤油灯的造型、材质和构造,展现了当时物质匮乏的背景下,人们对煤油灯的依赖。不仅用于照明,还能在夏天灭蚊,充满生活气息。接着讲述了第一次见到电灯的新奇,以及后来见识到各式各样电灯的惊讶。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实施,偏远农村也用上了电,煤油灯退出历史舞台。文章最后,作者感慨煤油灯时代虽已远去却恍如昨日,它承载着家的味道,在怀念母亲、反思尽孝的同时,强调了煤油灯在童年记忆中的温暖与希望,以及人生中这些记忆片断的珍贵。整体行文流畅,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李承骏)
作者简介:姓名潘润佳,广西百色人,自号翛然,“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国家注册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师,广西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广西建设工程评标专家。曾就职某机械公司任技术工程师。2003年创办工程咨询公司,从事与建筑工程相关工作。爱好文学,钟情阅读,特殊偏好格律诗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