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友梅:蒋家第四代长女,为脱离家族远赴伦敦,嫁英王室后裔,直言“与蒋家人已无来往”

文化   历史   2024-07-18 20:45   山东  
点击👇下方小卡片关注老路
在中国人的语言习惯里,当我们想表述一个人自幼家境优渥,拥有得天独厚的家庭条件时,常会用“含着金汤匙出生”来形容。

这些被幸运之神选中的孩子,往往拥有着比普通人更高的人生起点,可以踩在巨人的肩膀上,轻松摘到最亮的星。

但这其中,也不乏孤勇者,不愿也不屑依附于家族的影响力之下浑噩度日,而是尝试用自己的双手去拼搏,打造属于自己的另一片天空。

上述孤勇者不在少数,蒋家第四代长女蒋友梅,便是其中佼佼者。


1961年春,蒋家第四代的第一个孩子,在一个拂晓呱呱坠地。

喜得长孙女,祖父蒋经国十分高兴,立即驱车前往士林官邸,向蒋介石为孙女求名。
 
蒋介石几经思索,最后决定,便以“梅兰竹菊松柏常青”为第四代取名。

这八个字,取了馨香久远,生命常青的寓意。

“友”字便不必说,是来源于蒋家族谱这一代子嗣的辈份。

就这样,蒋介石为这个曾长孙女取好了姓名,“蒋友梅”。
 

相比起在娱乐界和商界都非常活跃的堂弟蒋友柏,蒋友梅则非常低调,网上鲜少能看到关于她的消息。

不过,蒋友梅虽然为人低调,却堪称多才多艺,集画家、作家、诗人、艺术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
 
严格来讲,蒋友梅对绘画的热爱,源于曾祖母宋美龄。

晚年时,宋美龄在台湾常以作画消遣,而蒋友梅少年时期曾在士林官邸住过6年。

这一时期,蒋友梅每日看宋美龄作画,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兴趣,也获得了宋美龄的悉心指导。

自台湾女子高中毕业后,蒋友梅一心想脱离蒋家的光环,渴望做个普通人。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蒋友梅放弃了家族为她安排的留美计划,而是孤身来到英国,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国际商贸。
 蒋友梅与祖父母

商科毕业后,蒋友梅所作出的择业决定,再一次震惊全家人。

她没有头顶蒋家的光环,而是通过层层面试,进入英国渣打银行总部,成为了一名专业对口的普通职员。

在英国的很长时间里,没有人知晓她的身份,这让她过得十分轻松、宁静。

直到祖父蒋经国和父亲蒋孝文相继过世,蒋友梅陷入了迷茫,不知该何去何从。
 
由于父母早年间留学海外,蒋友梅自幼由祖父母带大,所以她与祖父蒋经国的感情犹为深厚。

祖父逝去后,蒋友梅在迷茫无助中越陷越深,无法再继续从事渣打银行的工作,甚至一度患上抑郁,乃至想轻生。
 
蒋友梅与蒋经国

为了遣散愁绪,她全身心投入到了油画艺术学习中,技艺突飞猛进。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她邂逅了自己的真命天子。

在爱情与艺术陪伴下,蒋友梅内心的顽疾,不治而愈。
 

1992年,31岁的蒋友梅决定重返校园,再次踏入剑桥大学求学。

这一次,她选择了自己钟爱的艺术专业,开启圆梦之旅。

在校期间,蒋友梅刻苦学习,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也爱钻牛角尖。
 
为了临摹《马拉之死》,她和丈夫亲自飞去法国,到罗浮宫实地观摩,让自己翱翔于艺术的海洋中,亲临其境地领略艺术的内涵和深度。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毕业作品《雾城之晨》,被剑桥大学作为保留作品,这也是对蒋友梅绘画能力和天赋的肯定。
 
1995年,34岁的蒋友梅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拿下了艺术史和英国文学史双重学士学位,满载而归。
 

毕业后的蒋友梅,正式开启了她的艺术绘画生涯,也引起了画坛的密切关注。

与此同时,她的真实身份也逐渐被人知晓,慢慢被外界披露。

一时间,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蒋氏家族第四代,出了一位女画家】。
 
蒋友梅虽然高龄学画,但她过人天赋以及努力,将中西画风融合在一起,使她在很快画坛上占有一席之地,闻名于外国艺术界。
 
蒋友梅的艺术作品运用多重视角,线条富有书法之笔意,得华夏文化之真传。

比如油画《泰晤士河》,便是她以自己全新视角所画的作品,这也是她的典型代表作。
 

从努力地要脱离蒋家的光环,到最终决定与身世和解,释然地站在光环之下,做个努力的普通人,蒋友梅这一生,逐渐活得通透淡然

如今,她长期隐居英国,成为了知名的现实主义画家,嫁给了英国皇室后裔,有一个可爱漂亮的混血女儿,也过上了自己喜欢的生活。

蒋友梅一家三口上次公开露面,还要追溯到2005年,返台出席母亲徐乃锦的葬礼。



在一次难得的公开采访中,蒋友梅直言:
“我是父亲的独生女,没有亲生兄弟姐妹,与堂弟妹们的情感难免淡薄。

虽然都流着蒋家人的血,但各自人生态度不同。

大家都在世界各地有了自己的生活,近年来,已经不常来往。“
时至今日,蒋氏家族人丁兴旺,枝繁叶茂,但是他们的生活里,已然不再充斥着军事和政治。

曾经需要蒋友梅刻意躲避光环,如今已经慢慢黯淡,蒋家后人们正各自寻觅着属于的道路,然后,像普通人一样努力前行。

 往期好文 
点击蓝字即可跳转

|  曹诚英:“插足”胡适婚姻未果,皈依佛门被拒,余生钻研农学再未婚嫁,成果救活数万人
|  梁启超:因误诊被切除肾脏,三年后因副作用病逝,为何临终前仍发文夸赞医术高明?
你的「赞」+「在看」,老路都看得见👇

老路如是观
让文化走进生活,用知识温暖人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