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在古代社会是民间“四时八节”之一,人们一般都要举行祭祀活动。中国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立冬期间,有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在南方,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北方,人们爱吃饺子。
一、立冬的来历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它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为冬三月之始。在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当太阳黄经达到225°时,即为立冬。斗柄指向西北,象征着冬天的来临。
二、立冬三候
立冬后温度降低,黄河、淮海一带的气温变低,水面上开始结冰。标志着气温的进一步下降和水体状态的转变。
随着气温的持续降低,秦岭-淮河线以北 的地区开始变得寒冷,地面上出现冻土现象。这反映了土壤在低温下的物理变化。
野鸡一类的大鸟在这一时期不再多见。古人认为它们会变成蛤蜊藏在海水里面避寒,这其实是浪漫主义的想象。实际上,这些鸟类更可能是在立冬后南迁或藏匿在温暖的地方避寒。这一候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想象。
三、立冬习俗
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中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立冬节气吃饺子的习俗,在立冬这天改善一下生活,好吃不过饺子。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此外,饺子谐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
立冬后,由于冬天的蔬菜比较少,民间习惯把菜腌起来以备整个冬天食用。在北方,冬天最常腌的菜就是白萝卜和韭菜花等。
四、立冬养生
立冬后,白昼渐短,夜晚渐长,此时的作息不能再强调“早睡早起”,而是要顺应“冬藏”的规律,做到“早睡晚起,必待日光”。睡觉时要盖好被子,做好保暖措施,起床时间不宜太早,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利于阳气的潜藏。
晨运勿早须防寒
立冬节气前后,由于地表在夏季贮存的热量还没完全消耗,所以一般不会太冷,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还能感受阳光的温暖舒适。但早晚气温往往较低,需根据温度变化适当增减衣物,以免着凉。即使素体健康之人也不宜穿着背心、短裤到室外锻炼,老人及体弱之人夜间外出最好穿戴帽子、围巾、过踝长袜等保暖衣物,以避免头颈、肩部及下肢受寒。
冬日晒太阳,胜似喝参汤,其实立冬最好操作的补肾方法便是晒太阳。阳光可壮人体阳气,使气血和畅,阴寒得除,对肾虚有好处。
立冬进补有讲究
立冬时节,北方地区已进入寒冬,民间常有立冬吃饺子驱寒保暖的习俗,更有“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谚语。
立冬夜舟中作
南宋·范成大
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增。
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
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棱。
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
立冬
唐·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我们看过春日的繁花,挥洒汗水走过无尽的夏,在秋日寄一封乡思之信,现在来到初始的冬让我们携手把新的篇章写下奔往更远的未来!
END
药物与化工学院
新媒体中心
扫码关注我们
网络编辑:陈 盼 好
文字编辑:贾 沛 琳
责任编辑:杨 强 旭
罗 燕
编审指导:龙 凤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