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大会发言是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和重要舞台。2024年,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市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紧扣“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聚焦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群众关注热点、社会治理难点,坚持“不调研不建言”,形成了一大批主题鲜明、观点突出、引人深思的调研成果。2024年12月24日,在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共有28名市政协委员进行了大会发言。现开设“委员建言”专栏,选取部分委员发言分期予以摘登,供大家参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水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支撑。衡阳地处衡邵干旱走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衡阳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全市水利基础设施多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多年来历史欠账较多,防汛抗旱短板、弱项不少,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2024年,衡阳市聚焦保安全、优生态、惠民生,大力推进水利建设,争取上级资金超30亿元,建设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灌区项目、中小河流治理等7大类200多个水利项目,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额均创历史新高。目前,水利建设正处于重要机遇期,为深入推进全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突出统筹规划,有序推进水利建设。坚持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民生优先、生态优先原则,加快编制市级、县级水网建设规划,科学制订本地中长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和年度建设方案,统筹整合本地涉水涉农资金使用,集中力量办大事、要事,避免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撒胡椒面”的现象,确保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实施。具体水利项目规划建设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属地乡镇、村组的意见,确保水利建设项目契合当地实际需求、发挥最大实效,成为推动农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
二、突出建设重点,加快补齐工作短板。坚持“抓大”“强小”并举,加快补齐防汛抗旱工作短板,提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水平。在“抓大”上,以市、县水网建设规划为引领,加快构建水网主骨架、畅通水网大动脉、建设骨干输排水通道,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在“强小”上,以防范水库垮坝、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等风险性灾害及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重点,科学布局水库、河道、塘坝、堤防、蓄滞洪区功能建设,加强供水水源不稳定区、洪涝干旱易发区、粮食主产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深入推进体系布局完善、设施集约安全、管护规范专业、服务优质高效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
三、突出资金筹集,着力破解经费瓶颈。力争上级支持,深入研究国家、省支持水利建设政策,积极整合、包装水利建设项目,最大限度争取国债水利投资等上级资金支持。加大本级投入,坚持将水利建设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明晰市、县两级财政在水利建设投资中的具体职责,认真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等政策规定,用足用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引导社会融资,积极探索“财政+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国有企业”等形式的组合式投融资体系,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通过募投建管一体化方式,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四、突出质量监管,切实保障工程品质。严格落实水利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落实落细各方责任,尤其是主管部门、项目法人及施工、监理、检测、监测等单位的责任,突出加强项目法人管理。狠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禁止施工单位违法转包、分包所承揽的工程施工业务,强化主要原材料、关键部位和重要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严格工程质量评定和验收。强化工程质量监理,规范监理行为,禁止超越资质等级许可范围承担或转让工程建设监理业务。健全水利建设监督制度体系,完善监督机制,加强日常监督、专项监督、专业监督、媒体监督、群众监督,深化水利与审计、纪检、执法等部门的联动监督,探索推进驻点式监督、联合化监督、信息化监督,进一步提高监督成效,以水利工程高质量建设助力衡阳高质量发展。
●衡阳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胜利闭幕 刘越高讲话 朱健出席 刘正兴主持
关注衡阳政协官方微信
投稿邮箱:hyzx2022hyzx@163.com
编辑:钟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