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提高儿童阅读能力与人力资本质量赋能乡村振兴

文摘   2024-12-12 18:30   北京  

教育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基石,更是国家和民族振兴的重要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支撑,要通过优质教育提升国民素质,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持。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了通过发展教育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乡村地区文化素养和居民生活水平。在此背景下,通过改善儿童的阅读能力来提高教育质量,提升乡村人力资本质量,为培养乡村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显得尤为重要。
  
阅读能力有助于社会流动性,通过获取信息和资源,提高个体在社会中的流动和竞争能力,也是构建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是探索知识宝库的钥匙,不仅是学习数学、科学、语言等其他学科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个体人力资本持续增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不仅关乎文字解码与信息理解,还影响着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儿童教育越早注重阅读能力培养,越能帮助其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积累技能、提升生产力,从而为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提升乡村地区的人力资本质量。教育是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教育投资的收益不仅体现在个人收入的提升上,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与生产效率。而儿童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阅读能力培养,是形成高质量人力资本的起点。高阅读能力的个体更容易获得知识、发展技能,适应职业变化,参与社会建设。乡村地区的儿童如果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便能通过学习获取更多机会,进而摆脱贫困和社会边缘化的风险。相反,如果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阅读能力不足,儿童在未来将难以进入优质教育或就业系统,阻碍个体发展与提升。
  
在认识到阅读能力对学生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后,许多发达国家开始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状况的关注,投资了大量的精力、财力来提高学生早期教育阶段的阅读能力,实施不同类型的阅读项目以改善学生的课外阅读,并建立大量的阅读项目帮助学生改善其阅读能力,旨在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业表现,提升人力资本的质量。这些国家和地区开展的阅读项目不论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丰富多样。比如,有些阅读项目侧重于提高家长和老师对阅读的认识并引导他们给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希望从老师和家长的角度帮助学生,改善其阅读能力;还有些阅读项目则通过改善图书管理员的知识水平和指导能力,希望从图书管理员角度改善学生的阅读。也有很多研究通过提供图书并开展其他形式的干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成绩。
  

我国也关注到阅读对教育和学生本身具有重要意义,进而提出了一系列的举措以促进乡村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2003年,政府推出政策加强全国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促进乡村学生阅读资源的普及性;2008年出台了《乡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规定校舍必须设有图书室,并依据学校规划规定图书室的面积指标等具体问题。

2014年开始,政府每年都将“全民阅读”纳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开始大力倡导“全民阅读”活动,鼓励社会各阶层各年龄段的公民进行阅读;2016年,十八届五中全会还倡导把全民阅读活动纳入到“十三五规划”中,成为政府制定的首个国家级“全民阅读规划” ;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通知,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建设,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2019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的通知,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图书馆(室)图书质量,推动中小学生阅读活动深入开展。“双减”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课业负担,为乡村儿童创造了更多自主学习和阅读时间。此外,国家通过《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鼓励志愿者和优秀教师赴乡村支教,为乡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尽管如此,目前我国在提升乡村儿童阅读能力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挑战。一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与城市相比,乡村学校的图书馆设施、教学设备及数字化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机会与阅读兴趣。同时,因缺乏专门针对阅读能力培养的课程和系统教学,导致乡村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发展不足。

第二,师资力量薄弱与教师流失问题。乡村学校存在一定的教师短缺和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阅读教学培训,难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阅读指导。同时,乡村教育环境相对艰苦,教师流动性较大,优秀教师难以长期留任,使得阅读推广项目的实施难以持续。

第三,乡村地区社会支持体系相对薄弱。由于受教育水平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乡村地区家庭对儿童阅读的支持不足,很多家长缺乏陪伴孩子阅读的能力和意识。由于乡村文化资源的相对匮乏,难以通过公共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后,城乡鸿沟与教育公平问题。乡村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足不仅影响其学业表现,还导致其在升学和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之间的社会流动性差距,阅读能力不足的问题不仅是教育层面的挑战,更成为社会发展的结构性障碍。
  
在此背景下,为促进乡村地区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以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首先需要进一步落实“乡村书屋”与“书香校园”计划,确保优质教育资源和图书能够覆盖到最偏远的乡村地区。同时,通过推进“互联网+教育”模式,让乡村教师和学生能够使用线上资源,与城市教育实现无缝对接,不仅能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还能为乡村学生创造更优质的学习和发展环境,提升人力资本质量。


第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推动阅读教学创新。教师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尽管“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在提升教师待遇和吸引教师留任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乡村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仍有待提高,未来应通过更多系统化培训提升教师的阅读教学能力,尤其是在儿童阅读兴趣激发和跨学科阅读教学方面。同时,推动教师轮岗和城乡教师交流制度,让更多优秀教师深入乡村传授教学经验,保障阅读推广项目的长期可持续性。

第三,构建多层次的社会支持系统。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依赖学校教育,还需要家庭和乡村的支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构建家、校、社协同发展机制,通过设立乡村阅读活动、书籍捐赠计划和亲子阅读培训课程,激发乡村家庭对阅读的重视与参与感。此外,政策应鼓励社会力量,如企业和公益组织,参与到“书香乡村”等项目中,实现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多方协同。

第四,促进教育公平,实现社会流动性。教育公平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为其未来的升学和职业发展提供竞争优势。当前乡村学生在教育和职业机会上仍存在劣势,国家应加大对乡村学生的支持力度,如通过升学专项计划和职业教育扶持政策,帮助其进入高水平教育和就业系统,打破城乡社会流动性障碍,为乡村人力资本的优化创造条件。

第五,推动政策协同与可持续发展。推动阅读能力提升和人力资本建设需要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密切协作,政策的落实应有明确的监督与评估机制,避免短期化和形式化倾向。长期的阅读推广项目应形成制度化安排,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规划,确保教育和人力资本建设同步推进。此外,要鼓励跨部门合作,实现教育与文化、科技、农业等部门的联动,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动力支持。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其中,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推动人力资本水平提升的重要路径。通过改善儿童的阅读能力,有效提高乡村地区的教育质量,进而提升乡村人力资本质量,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展望未来,国家应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构建有效的政策支持、资源下沉、教师培训和家、校、社协同发展机制,以切实改善儿童的阅读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和人力资本水平,包括加大对乡村学校图书资源的投入,开展教师阅读培训,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鼓励家庭参与孩子的阅读活动等。通过多方协作,形成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合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来源:光明网
作者:王楠(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讲师)、贾会新(甘肃省嘉峪关市教科所高级教师)

编辑、审校:赵敏

书香中国
“书香中国”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指导,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的全民阅读官方新媒体平台,以权威政策、专业智慧、全国联动、媒体融合为原则,通过全民阅读政策指导、工作动态报道、监测数据发布、研究成果宣传等,促进全民阅读繁荣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