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项目丨打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红色课堂——“北大红楼读书会”项目

文摘   2024-12-19 18:30   北京  
编者按:

近年来,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各地积极响应,孕育出一批既具创新性又富有成效的阅读推广项目。

2024年9月,“2023-2024年度全民阅读优秀项目经验交流会”召开,一批接地气、有影响的优秀项目代表在会上进行了交流。这些项目展现了全民阅读工作的广泛性和深入性,全民阅读正在中华大地蔚然成风。

其中,“北大红楼读书会”项目依托北大红楼、蒙藏学校旧址等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的丰富红色资源,借助北京广播电视台优秀制播团队和传播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的阅读传播新方式,凝聚青年一代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2022年4月23日,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在京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阅读红色经典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
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纪念馆以此为工作遵循,在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与北京广播电视台合作,共同策划推出了融媒体红色阅读活动“北大红楼读书会”自2022年4月以来,已连续推出3季共30期活动,累计受众突破1.5亿人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


“北大红楼读书会”项目依托北大红楼、蒙藏学校旧址等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的丰富红色资源,借助北京广播电视台优秀制播团队和传播渠道,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在红色旧址中与青年朋友一同鉴读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革命先烈的经典名篇,通过“线上+线下”的阅读传播新方式,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营造全社会“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书香氛围,凝聚青年一代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传承红色基因,

在红色旧址中让阅读与历史同频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学术立馆、社教兴馆”的工作思路,持续深挖北大红楼、蒙藏学校旧址等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红色资源,持续打造“北大红楼读书会”系列活动,助力红色文化与全民阅读有机融合。


北大红楼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更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孕育地,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的集中体现。


首先,这里具有百年红色课堂的光荣传统。北大红楼建成于1918年8月底,主体建筑红墙红瓦,曾是北京大学校部、文科和图书馆所在地。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党的主要创始人都曾在这里工作,李大钊最早在这里开设马克思主义课程,毛泽东、邓中夏、高君宇等一大批进步青年,在这里阅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书籍,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并从这里将革命火种播撒到全国各地。1961年,北大红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大红楼大教室位于北大红楼二层西侧,是楼内面积最大的一间教室。百余年前,李大钊在这里讲授《唯物史观》,鲁迅在这里讲授《中国小说史》课程,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鲜明的红色记忆。“北大红楼读书会”将课堂实景设置在北大红楼大教室,邀请专家学者与当代青年共读红色经典,并结合现代融媒技术,打通了百年红色课堂,传承北大红楼传道授业的光荣传统,是活化利用红色资源的生动典范。


▲北大红楼读书会邀请权威专家学者以全新视角解读红色经典

其次,这里具有丰富厚重的红色阅读资源。早在20世纪初,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以北大红楼为主阵地,打开了思想解放的大门。《新青年》杂志迁至北京后,在北京大学迅速形成一个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他们创办杂志报纸,成立研究团体,讲授专门课程,深入工农大众,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留下了丰富的红色阅读资源。这些相关红色阅读资源,包括《新青年》《每周评论》《湘江评论》《京报》《劳动音》《少年中国》等报刊,其中有李大钊的《青春》《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陈独秀的《敬告青年》《文学革命论》,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民众的大联合》,鲁迅的《狂人日记》《随感录》等经典名篇,历久弥新,时至今日依然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北大红楼读书会”带领读者在北大红楼大教室重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红色刊物,以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体育之研究》等经典文章,引领全民阅读,正是对北大红楼丰富红色阅读资源的当代利用。活动通过“名师授课+青年诵读”的模式,增强互动性,打造沉浸式体验,不仅提升了阅读的感染力,也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时代意义。


再次,发挥建党主题片区联席会议机制作用。2020年3月,北京市统筹规划了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将31处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有关的重要会议场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和重要党史人物故居等共同组成了建党主题片区,成为北京市建党、抗战、新中国成立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大红楼读书会”充分发挥首都红色片区的独特优势,邀请青年走进红色旧址,诵读红色经典,探寻革命足迹。如在主讲《从〈敬告青年〉到伟大建党精神》时,带领读者走进《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诵读《敬告青年》;主讲《周恩来的人格风范》时,带领读者前往陶然亭慈悲庵诵读周恩来《我之人格观》;主讲《探源工程二十载,实证中华五千年》时,带领读者来到李大钊故居诵读李大钊《史观》节选;等等。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节目形态、增强了阅读体验,也向读者展示了北京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邀请权威专家,聚焦现实主题,

让阅读与时代共振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始终坚持在传承历史的基础上聚焦时代主题,邀请各领域权威专家,结合新时代党和国家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自身成长历程、工作经验,分享阅读感悟,以全新视角对红色经典进行新时代解读。


截至2024年9月,“北大红楼读书会”已邀请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古鸟类学家周忠和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王巍,中央编译局原副局长王学东,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三位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专家。还邀请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巴莫曲布嫫,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君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等党史、文化、民俗、科技、文学等各领域专家学者共30位。


贴近当下的选题和权威专家的加入,不仅有助于培养读者观众对阅读的热爱,吸引更多关注,更激发了大家对于新时代党和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的思考与认识,让读者观众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全社会营造学习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浓厚氛围。传承历史,聚焦当代,“北大红楼读书会”通过多元的红色经典阅读活动,将历史与现实的红色光辉照耀在每一位读者身上。


一是把握历史节点,解读红色经典。“北大红楼读书会”开播当天适逢李大钊牺牲95周年纪念日,邀请全国知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何杰,与首都高校同学共读李大钊《青春》,从经典中汲取奋进力量;党的二十大闭幕当天,结合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适时推出“重温《共产党宣言》”主题活动,邀请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专家王学东同志带领读者一起重温《共产党宣言》,在历史与现实的映照中,体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在北大红楼听讲座(第一辑)》

二是结合时代精神,触摸社会脉搏。2022年秋季开学之际,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主讲“开学第一课”,结合新文化运动中“科学”一词的含义和自身的成长经历,阐释了“国家的发展培育我成长”;第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后,邀请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专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王巍,结合李大钊名篇《史观》中“历史不怕重作,且必要重作”的观点,与青年读者一起分享“探源工程二十载,实证文明五千年”的伟大实践,从中华文明中探求新时代的精神伟力。


三是致力青年教育,打造大思政课。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持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借助“北大红楼读书会”系列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北大红楼打造成传播红色经典、拓展思政教育的红色活动品牌。


“北大红楼读书会”邀请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第六十五中学、景山学校等院校的优秀师生代表,以及首都文明办、西城史志办“史志青年宣讲团”等单位400余名青年参与现场活动录制,在红色场馆中诵读李大钊的《青春》《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陈独秀的《敬告青年》《新青年》,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等经典篇章,与权威专家面对面交流阅读体会,分享阅读收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加强青年一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更好地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使北大红楼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实景课堂。
  

创新传播形式,

在全民阅读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北大红楼读书会”作为一档融媒体红色阅读活动,积极构建“沉浸式实体阅读+新媒体传播”的全方位阅读推广体系,创新传播形式,弘扬伟大建党精神。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入选书香京城建设暨第十三届、十四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总体方案,成为“党的孕育地”阅读引领计划重要活动之一。通过“央级媒体信息发布、主流媒体活动直播、地方媒体传统播出、生活化场景碎片覆盖”多样化传播渠道,“录制+特定点位网络直播”、特定时间节点延时直播、精编节目全媒体推广“三步走”传播方式,有效打破实体场馆空间限制,让阅读推广活动得以覆盖更广大读者群体。


拓展传播渠道,形成宣传矩阵。“北大红楼读书会”自推出以来,不断优化数字阅读资源供给,引入线上直播、网络电台等新型阅读媒介,积极拓宽传播渠道。活动内容在新华网、“学习强国”、中国网、文旅中国等中央媒体平台上进行信息发布,在北京广播电视台官方客户端“听听FM”“北京时间”,以及“北大红楼”、北京团市委“青春北京”、全国100多家电台组成的“融媒体声音联盟”等多个媒体矩阵上进行直播。将活动音频视频精剪后,在北京广播电视台青年频道、新闻频道、财经频道以及新闻广播、故事广播等黄金时段播出,形成矩阵宣传,全方位讲好红色故事。


细分传播形式,精准触达读者。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与北京广播电视台通过近三年持续发力,“北大红楼读书会”已成为具有鲜明北京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红色阅读品牌。为进一步扩大宣传效果,纪念馆与策划团队不断细分传播形式,结合当下新媒体传播特点,在新浪微博开设#北大红楼读书会#主话题,结合各期活动主题,设置#中国共产党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梁启超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相关分话题,累计阅读量超过2000万。


针对碎片化阅读场景,同步制作多样化宣传材料,将节目视频根据不同的媒体特点以及宣传渠道的受众喜好,精剪30秒至5分钟不等的视频,配以300余张宣传海报、超150篇特色稿件等图文信息,在微信、微博、百度、今日头条、知乎等不同媒体平台上持续投放,形成传播效应。同时,与北广传媒合作,在北京市域内109路公交、1、6、13号地铁车厢和站台电视等滚动循环播出,仅2024年度,已累计覆盖观众超7000万人次,传播受众和活动影响力仍在持续扩大中。多样化传播让读者、观众能随时随地获取活动资讯,感受红色文化和阅读魅力。


提升阅读品质,完善配套出版。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与北京出版集团合作,共同策划推出《在北大红楼听讲座》系列丛书。丛书将活动现场的专家分享、青年领读等内容进行精心整理编辑,并配以相应的史料图片、音视频二维码,实现了“可读、可听、可看”的立体化阅读体验。如《红楼内外的邓中夏》章节中,开篇配以邓中夏历史照片、背景知识点介绍,内文插入“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第五十二展厅中展示的邓中夏于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的照片以及《北大红楼读书会》主讲嘉宾照片,还有本期讲座的音视频二维码、邓中夏著《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不同版本封面图、邓中夏著《工会论》等资料图片,在丰富书籍内容的同时,让读者更深入了解建党早期历史,感受革命先驱的光辉思想,同时助力红色文化与全民阅读更好融合。


通过近三年的不断深耕,丰富的红色阅读资源、重量级嘉宾数量、“沉浸式”阅读体验、全媒体覆盖传播已成为“北大红楼读书会”活动的独特标签。“北大红楼读书会”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特色社教宣传活动品牌。


今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将继续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的历史细节与人物故事,推动学术研究成果转化,加强阅读引领,涵育阅读风尚,推动“北大红楼读书会”活动宣传覆盖、品质提升,助力书香京城建设、书香中国建设,共同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


来源《新阅读》
编辑、审校:赵敏

书香中国
“书香中国”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指导,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的全民阅读官方新媒体平台,以权威政策、专业智慧、全国联动、媒体融合为原则,通过全民阅读政策指导、工作动态报道、监测数据发布、研究成果宣传等,促进全民阅读繁荣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