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去成都一家ty常去的理发店理发,坐下边理边听店里的barber们闲聊。
那段时间是网络上姜云升梗最密的时期,一位barber指了指里屋门边上的小板凳,说:
“上次y哥过来姜云升就坐那儿呢。”
我余光瞟了眼那板凳,在门边上靠着,看着有些年头。
然后试图想象姜云升蹲坐在这个小板凳上百无聊赖的等着ty做发型。
就像barber后面感叹那两句一样:“网上这么火一人,就坐那儿一言不发的。”
话又说回来,距离上次姜云升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好像隔了很久,但江湖里一直流传着他的故事。
无论是前段时间爆火的“雪”,“泰裤辣”各种梗,还是临时抱佛脚层出不穷的恶搞改编版。
只要是和黑红搭点边的,就没人会忘了他这一茬。
诚然,所有人似乎都已经默认了一个观点。
姜云升好像更适合当大家作梗取笑的乐子?
归其原因,可以是他短板明显的音乐作品,或者饱受争议的音乐受众。
我们之前也做过有关于姜云升的专访,甚至观点类视频。
在其中我们肯定了姜云升的作词能力,也成功打破了一些大众印象中的刻板偏见。
当然很可惜,如图下这样的私信也不在少数:
把时间倒退回新世代以前,我仍记得《初》的评论区里一派祥和的氛围。
各路歌迷被属于姜云升个人的特点吸引而来,和你歌单里那些被你认为“不火天理难容”的小rapper一样,姜云升得到的是近乎一边倒的夸赞声。
因此我可以很认真负责的讲:姜云升的歌的确具备很强烈的,不可替代的个人特质。
在这里我不想过多赘述姜云升的生平事迹,怎么怎么样才熬到了今天。
回归音乐,我们来聊聊他的上限究竟能到哪里。
这是我20年初时在b站发过的一条评论。
此时我刚刚听完他的新专《初》,得出了一个结论:他字里行间的共情能力非常强!
市面上是没有这样的音乐的。
你很难找到一个词写成这样好,腔调却可以称之为草莽的rapper。
因此他一定是独一份的模板。
独一份的东西在当今创新进步境况低迷的环境里是稀缺的。
只要这份东西有一个点是可圈可点的,我们都应该更加包容才对。
那么话转到我三年前的那条评论上:现在的我确实在姜云升身上看到了所谓进化的迹象。
就在他今天的这首专辑先行曲《迄今为止的生命里》。
回忆中昆明的夏天 是故事起点的那端
不合身的运动校服 不合群在初三二班
糟糕的学业和家庭 是压我头上的大山
我妈妈从来不工作 我爸爸永远不下班
整体听下来,只要你以任何形式了解过姜云升和他原先的音乐,应该都能理解我所说的“进化”的意义。
无论是从歌词,腔调,编曲,整体编排任何一个角度来看,这都是一首用心且进步极大的歌。
你当然也能说在市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歌,这样的内容题材仍然不出挑,姜云升这个吃上风口红利的人也就这点把戏了。
但我想,姜云升粉丝群体能发展到今天,应该不是因为他的音乐真的好听到如天籁之音吧?
我说过,共情是他最大的特长,而这点无疑也在这首歌里被保留了下来。
姜云升的粉丝受众究竟是怎样的人?
怎样的人会去听这样的音乐呢?
当然是缺乏关注,缺乏爱意,缺乏情感慰籍的孩子们。
而这样的人,真的有网络上刻板印象里的那么不堪吗?
如今在这个断层,高压的环境里,作为一个成年人都在社会上寸步难行。
我们能保证在象牙塔里的孩子们不被这种氛围影响么?
而比起我们,他们更有限的空间时间也让他们难以寻求更多的信息支撑。
在这样的境况里一份无偿给予的共情无疑是他们最需求的东西。
我又想起那个当年还能活在小部分人赞美里的姜云升;
那个freestyle battle全国总是拿不到冠的姜云升;
那个从家里别墅搬进西安出租房的姜云升;
那个坐在理发店角落小板凳的姜云升。
我仍不愿意赘述姜云升的生平事迹。
因为在《迄今为止的生命里》这首歌里,他应该比我聊的会更透一些
我突然很期待姜云升的新专辑了,这个在过去三年里一直总体因作品饱受争议的人,最终还是回归到作品本身。
而依照这首专辑先行曲有些“进化”的迹象来看,我依然鼓励所有人对他这样的音乐人更加包容。
当然,如果你真的对他的作品不太感冒,我想也正如《迄今为止的生命里》最后一句歌词一样:
我欣然接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