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扶又出新案例?郑州女子好心扶老人,2个月后被警察找上门来

教育   2024-11-09 06:59   吉林  

 

更多好文点击“家教大智慧”关注



“做好事到底会不会吃亏?” 这个问题在2024年的今天,依然是道德与现实的交锋。难以相信,尽管时间已经走过了18年,那桩彭宇案留下的社会创伤依旧没有愈合。那场曾让全社会为“扶不扶?”感到纠结的案件,延续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就在今年9月底,郑州发生了惊人的类似事件:好心的秦女士本想见义勇为救人,结果却被当成肇事者。人们不由得再次发问:到底是社会出了什么问题?
事情要从2006年说起,那年南京发生了一起让全国都感到寒心的案件——“彭宇案”。彭宇见一位老人摔倒,出于好心把老人扶了起来,结果却遭到反咬,被控是把人撞倒的肇事者。这场官司拖了相当长的时间,最终法院判决彭宇赔偿老人。这一判决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直接导致了一个颇为尴尬的社会现象出现——大家都不敢轻易做“好事”了。害怕救助他人反而把自己“搭进去”,搞到最后连累全家的生活。这件事广为人知,甚至成为了几代人心中的阴影。
到了2014年,著名小品《扶不扶》登上春晚,沈腾饰演的郝建犹如广大群众的“代言人”,一句“这事儿不赖我”,一瞬间道尽为啥人人都选择明哲保身。剧中搞笑,但生活中不少人真的迟疑了。这种社会现象成为一种荒诞的现实:明明想做好事,却无奈站在道德和法律的夹缝中左右为难。
现在,人们对类此问题依旧无法彻底释怀。每当看到老人摔倒,许多人心里第一个念头不再是“赶紧扶一把”,而成了“要不要扶?会不会惹麻烦?”这件事确实令人遗憾,但也情有可原。毕竟,谁愿意因为做好事反而惹来一堆麻烦?这里面也不是真的没人愿意去帮忙,只是社会信任已然脆弱。多年来通过彭宇案这样一个“标杆”式的事件,把整整一代人的善意压在内心深处。
2024年9月22日,郑州的秦女士像往常一样开车送女儿上学,没曾想途中遇见了一个老人被三轮车压住。当时情况紧急,没容她多想,她立刻上前和周围的热心路人一起,用尽全力救出了老人。救人这种事儿,换谁谁也不会犹豫,但现实却让她彻底寒了心。本以为这是“人道主义”的美好时刻,却在事情过后一个月180度转弯——她被诬陷成了肇事者。
事情发展之迅速令人咋舌。老人家属在老人失忆的情况下,倒打一耙,要求秦女士为所谓的“撞人”负责。警方找上门,也让秦女士彻底蒙了。堂堂正正做了好事,为啥最终还成了“坏人”?这个反转就像一记耳光,抽在了所有好心人的脸上。这年头,原来做好事都能成为对方提起诉讼的理由。更让人愤怒的是,秦女士必须自证清白。按理来说,“谁主张,谁举证”,抬出老人的家属是指控方,他们自己应该提供所谓的“证据”,结果现在反倒是秦女士要自费去检测自己的车,证明自己的清白。
这哪说得过去?这一切无不让人怀疑:我们的法律机制是不是出了问题?为何好心救人却得承担如此大的风险?往深了说,这不单单是一桩个案,它让整个社会的信任体系受到严重威胁。
办事要讲个凭证在手,数据在握,这一点在秦女士事件中尤为突出。现如今,行车记录仪、路边监控视频等都成了为自己保驾护航的工具。假如秦女士当时没有保留下任何证据,可能今天她就得面对一场耗时耗力的官司。我们看到,过去的教训一再警告我们,社会可能不会为你的善良买单,好心人反而要耗尽力气去自证无辜。
这里就带来一个老生常谈但又现实无比的议题:在当前这个社会中,我们不光要做好人,还必须会保护自己。充分利用现代的证据工具,像行车记录仪这样的技术,才能在风险来临时留住一丝喘息的机会。
“好人难做但不能不做”,这些年来,我们见证了太多好心被误解、被诬陷的事件。这不仅是法律的漏洞,也是道德的失守。秦女士的遭遇让每个人都感到寒心,但同时也再一次提醒着我们:没有有效的诚信体系,社会将陷入更深的信任危机。
社会需要信任,法律需要公正,做人更需要一颗无愧的心。最重要的是,大家得明白,骗人能佔一时便宜,但终究是“瞒天过不了海”。既然社会和法律机制存在漏洞,那就必须补上该补的窟窿,严惩那些诬陷他人、把社会道德推向悬崖的人。
帮助人的初心不能丢,但社会对好人的保障也不能丢。正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让那些轻易玩弄法律和道德的人付出该有的代价,才能换来社会长久的温暖。



家教大智慧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努力让我们的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