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我又去了一趟日本,并总结出今年夏天东京最值得逛的三个展览分别是《卡地亚:美与艺术的对话》(东京国立美术馆)、《梦二140周年诞辰:大正浪漫と新しい世界》(东京都庭园美术馆)和《清水多嘉示:石桥财团精选》(Artizon Museum)。印象深刻的美术馆,我再提名一个由曾入围普利兹克建筑奖的隈研吾先生所操刀的根津美术馆。
在他所著的《我在东京的建筑师生活》中,他写道:“在设计根津美术馆的开始,我们首先聚焦于通往美术馆的道路。过去,茶师认为沿着露地的旅程可以使参与者更好地沉浸在茶道那缓慢的时光之中。于是我们设计了一条长长的步道,从建筑立面上突出4米的深檐将其遮盖,它营造出深沉的阴影。”
踱步50米的距离,一面竹墙,一面是树林。这非常能代表隈研吾先生的风格。我觉得根津美术馆的展品惊喜有限,因为创始人偏爱收藏中国古代文物嘛,而这类藏品我们在国内早就见过。但为了它的展馆建筑和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美的园林,还是很值得一去的。
1)
在隈研吾先生看来,进入20世纪后的世界,好胜心推动人们去追求大楼要高、地标建筑要古怪,反而忽略了建筑要宜人。“在人世间我们总在求胜,但你可曾想过,‘负’或许是更值得追求的?”
看到这话心里咯噔一下。他说:“当别人对我敞开心房,彼此毫不掩饰自己的脆弱时,真正的信赖关系油然而生。正是因为人类是多么脆弱的存在,所以才要打造建筑,与伙伴们一起打造建筑。”
正是由他提出了“负建筑”、“弱建筑”的概念。
Architecture of Defeat,听上去多丧啊。但这正是日本令我痴迷的原因:当建筑被周遭环境吃掉,虽“负”尤荣,反而吸引了更多的人。隈研吾先生的建筑让人印象深刻,比如中目黑的星巴克臻選、村上春树图书馆、第五代的歌舞伎座、星巴克的太宰府天满宫店……就连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主场馆新国立竞技场都是由他设计。这对他来说也是梦想成真——毕竟,正是孩童时期的他在目睹了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场馆代代木体育馆后,才决定了要做建筑师的。
1990年,他在东京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却不偏不倚地撞上日本经济崩盘——整整十年,他在东京没有接到任何一个建筑委托案。听上去很惨淡,隈研吾先生却将其视为宝贵的十年。他远离东京,转身在乡土间设计了石头美术馆(Nasu Ashino Ishino Museum)、广重美术馆(Nakagawa-machi Bato Hiroshige Museum of Art)和那须历史探索馆(那須歴史探訪館),被后人称为“栃木三部曲”。
在他看来,它们是“死亡的建筑”,因为木造的建筑一定会死,这是不可改变的生物规律;欣赏“与死亡共存的建筑”,即学会了放弃的美学。
在人类经历神户大地震、911事件和311东北大地震后,他更加感受到混凝土和箱形建筑建筑对人类的伤害,也包括日本百姓将财富投资在房地产后遭遇崩盘的经济损伤。他说:“慢慢步入死亡的我,想好好思考如何打造渐渐死去的建筑。”倘若木造,可以在老去死去后再修改、再造,让建筑像大自然中的植物一样。(以及他热爱动物,他很爱猫)
东京的寿月堂,灵感来自日本茶圣千利休的室外茶道
竹子像撑开的伞,邀请行人“进”入伞下。
我都能想象这些竹子在未来渐渐老去的样子
但没关系,建筑即生物。
这在他近20年来的创作中体现得更加明显,甚至出现了比杉木还轻盈、脆弱的纸与竹。比如在上下在上海的Shang Xia Shanghai Maison,他所用的织物(三轴折叠)经过热处理,是一种介于布和塑料之间的材料,可以保留天然布的柔软,以及形状记忆材料的理强韧,在日本完成。
在揭幕不久的东京麻布台的Dior高定精品店中,他又使用由楮树、雁皮、三桠或纸桑制成的和纸(Washi)来完成了室内的装饰;同时,墙上织物来自京都的龍村美術織物,他们曾作为面料商向Dior供应过面料。
甚至连店内的沙发都很像一座建筑,由隈研吾先生设计。他给这家精品店的概念定义为自然,这不刚好吻合Christian Dior先生一生对自然的热爱吗。
再后来,他与Fendi一起创作了由和纸制作的手袋也不奇怪了。严格来说,这是一种名为waranshi的和纸,由棉花和树皮纤维混合而成,在日本用于折纸、灯笼和和服的制作。
2)
我还去过好几个隈研吾先生设计的建筑,比如浅草寺外的浅草文化观光中心、比如六本木的三得利美术馆。其实三得利的藏品大多数是瓷器,我的兴趣也普普通通,是建筑本身让人流连忘返。
建筑如同气味,成为我们路途记忆的一部分。
在鸟取沙丘的旁边,伫立着隈研吾先生设计的Takahama Café。其木质外观和沙丘的色彩一致,室内软装也皆来自鸟取本地;一条阶梯朝上,没有其它建筑干扰视线,仿佛可以直接通往天空。我还记得在沙丘遭遇沙尘暴的自己,连睫毛上都沾满了厚厚一层沙。我就是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这里的卫生间去清洗自己的。
在北京,要进入白石画廊需先穿过一条狭窄的竹编“隧道”,暗示访客即将从本是工厂园区的798迈入另一个艺术世界。一旦迈入,由木纹线材制成的立体云状结构铺在空间入口和顶部,迎接着访客;此刻陈旧粗糙的裸露混凝土构成的大型拱形屋顶与白墙相连,光线柔和,白墙上的作品仿佛尚在人世间,只剩一条阶梯通往了看不到混凝土的未知上层。
白石画廊和隈研吾先生长期合作
香港、新加坡、首尔和台北的空间也是来自他。
包括之前去西安出差,体验了开业不久的凯悦尚萃酒店。作为内地的第二家酒店,西安高新凯悦尚萃请来的便是隈研吾先生操刀。他很爱中国,中国的纸、字、瓷器、古董家具都被他收藏并运用在设计中。至于西安的凯悦尚萃更是完美的组合——那可是日本人抱着朝圣心态前往的长安啊。听说在二十多年前西安城的酒店内,日语的普及甚至高于英文。
第一印象,清新。酒店外立面的致敬传统手工技艺,用现代材料铝条交错来演绎丝绸的编织;而当日光照射大面玻璃墙时,整个大楼散发柔光,亦如丝绸在阳光下的光泽。
从酒店的一层还能看到外面悉心种植的竹子。这很难得,西安的干燥气候并不适宜竹子的生长,但竹子最能代表隈研吾先生。
在大篇幅的玻璃包围中,挑空两层的大堂和全日制餐厅及酒吧“丈八二号”打通,解放了社交的拘束,形成一片室内森林。围绕吧台的是“编织”的木头,酒吧的基酒经过二创,比如加入青花椒这一类很本土的香料,这就很符合我这个四川人的胃。调酒才68一杯。啊!这种水准的鸡尾酒在上海至少是98~118一杯。Bartender头顶的交叉木条也是非常典型的隈研吾风格。
餐厅也知道肉夹馍一个太顶,于是早餐做的是迷你版,canapé的大小,而到了晚上,肉夹馍又放了鲍鱼。
我就算早餐狂吃沙拉和三文鱼
也能再吃上四个迷你肉夹馍
酒店一层,从入口大堂便有手绘壁画一路延伸,如同讲故事一样浓缩西安13个朝代的历史。酒吧旁所绘的《三马迎宾》,其中汉朝的那匹骏马取自咸阳博物馆内的藏品“羽人骑天马”,即展着一对翅膀的仙人骑着一匹带有翅膀的马奔驰在云端——原来“天马行空”取自这里!又比如,丝绸之路上除了骏马还有骆驼,凯悦尚萃重现了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三彩骆驼载乐俑”……这片绵延的壁画随便一角都有典故,我相信这不是画师在卖弄,而是西安对自己所拥有的富饶所表现出的气定神闲。
是的,每一家凯悦尚萃会有自己的主视觉,西安高新这间是橙色和……马。酒店大堂中的一个中岛陈列着一些酒店精心挑选有西安特色的、或独家出品的联名款商品。我觉得光是那些原创的各种马的图案,就能源源不断地开发出去无限的纪念品。
客房每一扇门前的门牌号为马蹄铁形,并绘有不同的马的画面;推开房间,边边角角都是马和马车的绘画和雕塑。如果是儿童房,里面还有小马车、马的抱枕;甚至低下头,脚下地毯的织纹,是模拟的马车在石板路上碾压后岁月的痕迹……
在2011年,隈研吾先生受邀将北海道的一间马场改成了后来的Mêmu Meadows,用于当地的教研设施;在2014年,他受邀为西班牙皮具品牌Cartujano设计精品店,一改自己风格,使用大量皮革去呼应马具和马术在时装中的影响……
在多年后的西安,终于有一座他的建筑是真正让人与马共处在同一屋檐下。
我时常自嘲自己就只适合独自旅行,因为我散漫又较真,会停下来看路上最不起眼的海报或标语,并抓住机会提问。人在异国,我看建筑、也看建筑上的图案和字体。读懂信息是次要的,而是在大脑里收集、归纳出一个国家的文化标志。好比说此刻把我投掷到北美,我能否在路过一间日本餐厅时,通过名字、门口的字体和图案、一眼望进去的室内设计而迅速判断出师傅或老板是否来自日本、是否值得一试?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也该计划下一次的旅行了。
不要急,或许就是要到中年才会有良缘降临,那时你也会有属于平成时代的一面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