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嗨,你好。我是奇文,在大宗商品和贸易圈从业20年,现任职于一家为大宗商品企业提供咨询和IT服务的公司^_^,让我们一起聊聊大宗商品行业那些事儿。
免责声明:本内容依据公开内容写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公司或其他机构无关。本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暗示,请审慎判断并自行承担与此相关的投资风险,不对因使用本次内容所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朋友们,近期有一位读者在我公众号后台留言,希望讲讲基差交易。今天我就聊聊我对这种交易方式的认识。
就基差交易本身而言,已经是一种在若干大宗品种行业内广泛应用的交易方式。所以,在基础概念之上,我讲一些围绕基差交易的优化操作,同时说一下AI价格预测手段在基差交易上的应用。
01
大家知道,我的公众号后台是利用KIMI大模型搭建了一个问答机器人的。所以这位朋友提问以后,机器人就直接给出了基础概念的回复。我觉得回答得挺好的,直接黏贴了。
基差交易以基价F(期货合约或特定指数价)+升贴水B(现货-期货的价格,即基差价格)的定价方式进行结算,它可以降低价格波动风险,而只针对基差的波动进行运营,业务的本质从绝对价格的投机,变成基差投机合同;可以促进销售,价格选择机会多样化,形成多次定价,定价方式更公平,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性。
如果以点价的基差交易为例:整个过程包括:
以铁矿石基差交易为例:
在这个过程中:
•卖方定价货物采用期货保值以后,转变为基差报价货物;
•卖方等待基差走强以后,以基差报价方式卖出货物,锁定盈利;
•买方采购基差货物,在未点价前,就可以不用保值,节省费用;
•买方等待期货走弱以后,点价购入。买入以后再进行套期保值。
02
以上的描述基本可以给读者一个初步的解答。但这个答案没有给出一个更为本质的问题,就是交易员或者大宗商品企业为什么要用基差交易来开展大宗贸易。
如果我们从基差交易在国内推广的演进来看,可以发现端倪。大家可以在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网站上可以搜索到《嘉吉:严格风控——百年农企的“秘密武器”》的文章,里面提到了嘉吉从2008年开始,从一口价向基差定价转变。以嘉吉为代表的外资企业推动了中国油脂油料产业的定价模式和贸易习惯的改变。
这个评价还是非常中肯的,里面两层信息。
第一是基差交易,改变了原有基于单边价格的一口价形式,可以更稳定地获取收益。这是因为对于专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基差走势的判断,相对于单边走势来说, 影响因素更小,判断更有把握。比如他不用去关注宏观走势的影响,因为对于同一个品种,宏观走势对于期现货市场的走势基本一致;比如他由于深入产业链,因此对于产业链的远近月、国内外和地区间、以及上下游的成本、开工、利润等情况相对于一般的投机者更为熟悉,因此可以借助期货工具,在远近月、地区间和上下游不同形态产品上进行套利,获取稳定收益。
第二层是基差交易是嘉吉等外资企业推动的。如果我们考察不同的大宗商品行业,就可以发现,外资企业在大宗商品业内有行业主导作用的产品,往往基差交易应用程度更广,比如石油等能源产品、有色产品、铁矿石和油脂油料。由于这些品种的货源往往被外资企业主导,或者像LME等百年来形成的交易习惯,行业内的企业对于期货工具、期现结合和基差交易的接受程度更高。而在其他行业,基差交易往往有一个先后的培育和接受的过程,比如螺纹钢、塑料、农产品等。而从地域上看,在沿海地区的企业,接受基差交易的程度更高,也更早,而在西南或者西北地区,是随后发展的。这里面也是外资企业业务渠道深入度的体现。
03
生
一般来说,基差交易是以期货或者现货市场基准价格+升贴水的方式进行报价和结算。展开来说,这里的细节很多。
(一)合同条款约定
在合同条款上,要对基差交易的细节,进行进一步明确:
基准价格市场选哪个?是期货市场价格还是现货市场价格,如果是期货市场价格,方便保值,也没有期现货市场之间的基差风险,但是涉及到移仓换月;如果是现货市场价格,那么要选什么市场。比如金属是南储价、长江价还是有色网价格,铝更有所谓阿拉丁等三网价格。现货市场的作为基准价格虽然不涉及移仓换月,但是公允性如何,会不会被操纵,基差风险如何应对?
定价周期是什么?选周均价还是月均价。如果是月均价,是自然月均价,还是26-25号的财务周期均价,还是16-15号的期货交割月均价,甚至是LME市场交割时间窗口。
是均价还是点价?选了基准市场和定价周期以后,还要明确是以均价方式还是点价方式确定价格。如果是均价的,按照商定的方式,到期自动就产生价格了。如果是点价,那么还有一堆事情要确认。
点加权在谁手上?一般来说点加权是在下游手上的,下游选择点加权,是要付出更高的升贴水的。但是如果上游更为强势,也有在合同中约定点价加权比例的。而且一般点价的方式,在上游是贸易商的情况下,更为普遍。如果上游是工矿企业,往往倾向于均价方式,因为如果是点价的方式,工矿企业还要配置人力做价格管理,比较麻烦。而贸易商为了促进销售,自然更为愿意配合下游的需求。
是否可以先提货再点价?有些情况,客户需要先用料,但是又不想点价,那么合同上要约定是否可以先提货再点价,也就是后单价的方式。这里面又涉及提货时候预付款支付和尾款处理的问题。因为提货的时候价格还没有确定,需要按照临时价格来进行支付货款,到期点价之后再确认结算价格和双方的尾款处理。
临近结束,差额部分如何处理?如果是点价,那么如果在点价期结束的时候,还有部分货物没有点价,这部分货物如何处理?是延期点价,那么是否要支付延期费?如果是到期结算,结算是按照最后一个点价日计算,还是其他方式?
提货量和定价量是否可以错配?这个说起来就更为复杂一点了。在定价周期内,虽然合同约定了定价数量,但是是否可以进一步提货,提货量和合同定价数量错配部分,如何约定价格?
(二)基差交易风险的不对等性
在基差交易中,均价和点价是通行的两种结算方式。
对于均价交易来说,一般都是出货或者拿货以后开始均价定价周期,这个对双方都是公平的。但是也有少数情况,工厂愿意让渡部分权利,被动承受风险,以拿货前的周均价定价,或者允许下游客户选择定价周期,也就是所谓的QP选择权。这个时候要善待工厂,好好利用这部分权利,这个是公司盈利的基础。公司可以根据行情走势形成以后,选择对自己更为有利的定价周期。
而对于点价来说,上下游的风险则具有完全不同的风险。我们仍以铁矿石合同为例,对于卖方来说,是基差投机,重点在于跟踪和研判基差变动趋势。而对于买方来说,则是价格投机,重点在于跟踪和研判单边价格的走势变动。
所以大宗商品交易环节,基差交易涉及的细节是非常多的。但是这些合同明面上的条款,基差交易中定价的方式对于上游和下游企业的风险,是不对等的。
04
生
对于基差交易,我有一个观察总结,就是对基差交易的涉及层次可以看出业务水平。简单说就是,销售员谈升贴水高低,交易员谈基价管理,老板两个都谈。
(一)卖方操作优化
由于卖方是基差投机,因此对于卖方,关键是要做到:
1、在基差低值附近,持有现货,卖出期货套保,锁定购入基差;基差高位销售现货,或者在基差高值附近设定点价截止时间,加快点价过程。这个就是上面所展示的铁矿石的例子。
2、在基差高位附近,同时价格大幅下跌后,期货行情快涨快跌,行情是有可能触底反弹,缩小基差的。这个时候,定价方式预销售+买入套保,等基差回落以后,采购现货+卖出平仓。但是这种方式由于在销售节奏、库存采购等等上时间配合要求很高,一般不容易操作。
3、期货部门保值单在均价之上。这个是卖方在形成基差交易报价之前,期货部门面临的一个课题。采购到的货物,如果对应的保值单在均价之上,形成保值单以后,就可以随着买方的点价,对应平仓保值单就可以了。那么在销售人员以均价进行销售的时候,在升贴水买卖收益之外,另有一部分期货操作优化的收益。老板的帐就是这么精。
(二)买方操作优化
由于买方是价格投机,因此对于买方,关键是要做到:
1、合约签订前,争取合同的低基差,以降低最终成本。因为无论基准价格降得多低,高基差一定是对自己不利的成本。这个也是一般购销业务人员所做的事情。
2、合约签订后,谨防期货涨价。一般可以买入看涨期权,改变收益曲线,保留跌价收益空间,涨价损失可控。而这种方式下,本质上就形成了具有最高采购价格的含权贸易。只不过区别就在于是在原来的合同在含有最高点价价格的条款,还是买方自行向第三方购买看涨期权的方式。但是由于这种看涨期权是有成本的,不是付出了高的升贴水,就是付出了高的期权费用。因此一般老板是不愿意在点价的情况下,再支付一部分成本的。他们会让期货部门去解决这个价格波动走势下点价的问题。
3、跟踪偏离考核标准的历史波动区间,分批点价。也就是说,在形成点价合同的时候,买方是要评估整个价格走势的,后期走势,决定了在点价期内的点价节奏,是先点还是后点。
05
好了,以上基本就是基差交易的常识性内容。现在终于要说到,我想在本篇中介绍的内容了。
大家可以通过上面的分析看到,基差交易,对于卖方是基差的投机,而对于买方,如果是点价的方式,是价格的投机。所以无论是卖方还是买方,无论是点价还是均价,在操作优化的时候,都涉及到行情走势的判断。只是相对于价格的投机,基差的投机把握性更大。
那么AI是否可以在基差交易上,对于买卖双方有所增益。或者说,AI价格预测在一定周期的走势判断是否可信?
我们借助NeuralForecast库的四个算法,用PTA产品进行了演示。
我们选用了4个算法,这4个算法,都是近3年新推出的。
我们的设计是这样的:
1、采用2022年1月-2023年12月PTA的数据,包括21个特征和期货结算价,作为训练数据,训练4种算法的模型;
2、采用2024年1月-2024年5月9日同样字段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利用已训练的模型,产生未来的预测价格。完全排除未来数据影响的可能性;
3、要求预测5月10日开始的20天内的价格数据。
实验的结果是这样的:
1、四种算法的预测一致。整体走势是触底反弹,后期回落,符合实际走势。底部4天价格偏离在1%以内,远期价格的误差逐渐加大;
2、非transformer的两种算法,表现好于基于transformer的两种算法;NHITS算法表现最好。
3、一个启示是,如果多种算法整体呈现一致性走势,即预测走势共振的情况下,对于价格判断和业务操作的借鉴意义更大。
在基差交易中,如果借助多个算法,价格预测都预期将来一个月是触底反弹的走势,这是对于制定策略就极有帮助。买方可以采用点价合同,减少均价合同,同时对于点价合同采用先点价,减少后点价方式。对于卖方来说,同样可以对于基差的走势进行预测,形成套利方案。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能到这里还全文看完的朋友,谢谢你们。
奇文闲谈大宗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