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现结合业务的核算管理

财富   财经   2024-08-02 17:18   浙江  

关于作者


    嗨,你好。我是奇文,在大宗商品和贸易圈从业20年,现任职于一家为大宗商品企业提供咨询和IT服务的公司^_^,让我们一起聊聊大宗商品行业那些事儿。

    免责声明:本内容依据公开内容写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公司或其他机构无关。本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暗示,请审慎判断并自行承担与此相关的投资风险,不对因使用本次内容所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朋友们,我们曾经在《大宗商品主流业务模式、岗位协作》和《正向进口套利实务模拟及业务利润核算解析》中,给大家介绍过大宗商品的期现结合的业务模式在大宗商品企业的开展方式,以及单票业务的利润核算过程

但是,这仅仅是基于一票业务的呈现,在实际过程中,期现结合业务的过程会更加复杂,而且是随着团队业务能力与产业链位置而变化,这个会使得期现业务各个部门的工作边界、成本归集和匹配关系等核算管理造成很大的干扰。

我们今天来谈一下期现结合业务在核算管理方面存在的困难,以及一些可供借鉴的方法。

01

期现业务的核算难点


我们先讲讲期现业务在实务界的管理方式。一般我们把大宗商品公司分为具有生产加工过程的生产企业,和主要从事供应链服务的贸易企业。

(一)在生产企业中

生产企业一般是连续作业,从采购或开掘,生产或加工,到库存或销售。这个过程有几个特点:

1、整个过程根据作业规模大小,是分为不同工段、部门甚至是专业化公司进行管理。也就是说,大家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这个对于套期保值等套期保值的管理,造成的问题是购销过程的信息是分离的。期货业务,往往也有专门的独立团队来进行操作,这个更加容易造成期现信息的分离。大家在协助上造成困难。

2、这个过程往往是连续作业,从一端进入,到另一端产出。企业是无法细化明确,当日销售是来自于哪一批的采购,期货的开仓和平仓也就无法对应。

3、这个连续作业的过程往往是需要持续多日才能完成一个批次。从投料到产出,往往是有时间间隔的。这样也会造成采购和销售无法匹配,开仓和平仓无法对应。

4、企业的产出是多产品的,原料的采购可能是集中的,但是不同的产品可能还有不同的销售部门或者公司来进行对外销售。那么采购的成本如何分解到不同的产品,结转给不同的销售,期货的开仓和平常如何对应到不同的产品和部门上,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由于以上的问题,为了简化操作,现在一个比较常见的管理方式是,生产企业往往把采购和期货工作进行集中管理。期货部门根据公司整体购销的敞口进行滚动,将滚动的当月的盈亏结果,直接核定到当月的采购的成本上,再加上不同产品的内部加工成本,结算给销售部门,作为销售部门的当月成本,销售部门根据市场行情,对外销售。

(二)在贸易企业中

由于贸易企业主要从事购销存业务,并在这个业务过程中,采用期货工具进行套利或者套期保值等期现结合业务。可能会有朋友觉得贸易公司的期现核算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实际上并不是。

1、期货先建先平和业务先进后出的错配。要真实核算一票期现结合的业务,需要将期货的开平仓和业务的购销操作,严格的对应起来。这个我们在《大宗商品经营和数据分析的4个关联动作》介绍过。但是由于期货是先建先平的特点,先建立的仓位是先进行平仓的,而业务操作很有可能是先进后出的,也就是一批货物对应进行开仓保值,但是很有可能是后期安排销售,这个时候很有可能对应的开仓价格已经被平仓,造成期现在匹配上混乱。

2、持有仓库的策略变化,包括策略优化和期货移仓换月。由于针对现货敞口的策略的优化,比如套期比例的调整,套期工具的调整,或者合约的调整,都可能造成期现对应关系的调整,这也很容易造成核算工作量的增大,以及关系混乱无法跟踪。

3、多部门和多策略下的分配。如果公司是有期货部门独立接管所有部门的期货操作,那么如果存在多部门和多策略的情况,需要把期货开平的盈亏,归结到特定部门和特定策略下。有些成熟的业务团队的交易指令,由业务部门发出,这个较为容易归集和核算;但如果是业务团队对于衍生品的能力不足,那么由公司统一操作的情况下,如何分配成交价格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因为当天的期货开平价格有高低,谁也不愿意接高价的买入或者低价的卖出。所以往往是采用统一的均价进行结算。

4、期货部门工作衡量。有些公司希望发挥期货部门的能力,给与期货部门一定的权限,比如延迟开平仓,调节敞口,调节比例,或者滚动操作等等,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期货部门的工作绩效核算明白,与业务部门的策略或者指令区分开来,而不混在一起,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02

期现业务核算管理


期现业务核算主要是涉及部门边界,成本归集和期现关联等等内容。也就是首先要明确业务部门和期货部门之间,哪些是属于业务部门的核算范围,哪些是期货部门的核算范围;其次要把业务产生的成本和收益,按照核算范围进行各自不同的划分;最后是把期现进行关联,形成整体的核算。

1、部门边界

在实际业务过程中,首先是需要明确衍生品操作的指令是由业务部门还是期货部门发出。如果是业务部门发出,比如固定价业务的购销操作配套的开平仓指令,那么就直接发送操作指令给期货部门,期货部门按照指令进行操作就可以。当然实际上这个指令是要求要素清晰,比如买卖方向,开平操作,合约,点位,数量,策略或者合同等等。这个时候,实际上期货部门仅仅是作为了下单部门的角色,发挥空间是有限的。甚至经营层从风险管理角度考虑,也不允许下单人员有发挥的空间。

如果业务部门或者生产部门,需要将套期保值等期现结合业务在衍生品端的操作,委托给期货部门。比如均价业务的,点价业务配套的开平仓操作,我们往往采用《敞口转移单》的方式,来明确转移敞口的数量、合同的定价的基价合约、期货保值合约、定价周期等信息。并且约定双方的成本划定范围,比如采购合同是月均价的业务,合同基价是SMM A00 铝日均价,那么期货保值是无法规避基差风险的,可以以铝合约10:15分价格的均价作为划分,也可以日结算价的均价作为划分,高于约定价格部分的盈亏算期货部门的盈利。现货部门实际上赚取的升贴水和基差变动的盈利;而期货部门赚取的优化操作的盈利。

2、成本归集

成本归集的难度,一个是在于费用的发生,是散落的,要把成本收集到部门和策略上,往往需要借助系统的力量;二是费用的分解,由于很多费用是多笔捏合在一起的,要分离开来是很难的,比如资金成本。很多公司是按照实际占用资金来,按照内部计息标准核算部门与策略的利息,那么这个过程是个繁琐的动作,没有系统的支持,无法想象;三是成本的界定,我们上面讲到,在实际业务过程中,由于是滚动连续操作,某一票货物的成本和收益,并不是很容易就确定。比如由于上月的库存货物转移到本月销售,同时本月又有新的采购货物进入,那么这个月货物的成本,应该是是库存成本和新采购成本形成的加权采购成本,道理上很容易理解。但是由于货物品种繁杂,这样的计算就需要极大的工作量。还是上面的两点,没有系统的支持,这个工作量是浩繁的。我们从《正向进口套利实务模拟及业务利润核算解析》中,也可以看到这一点。要清晰核算出一票业务的利润,是一个大工程,更何况是整个业务团队的不用部门和策略下的利润。

3、期现关联

期现业务,无论是套保还是套利业务,都需要将期货和现货合并进行计算。那么期现形成正确的关联,是准确进行核算的前提。但是正如上面我们所说的,由于多部门,多策略,期现时间错位,移仓换月,滚动操作等等原因,很多公司在期现关联这点上做的并不理想。这直接导致套期有效性、期现利润核算、套期会计等工作开展不顺利。比如套期会计要求以套期关系为依据,形成逐期的跟踪、评价和调整,最后计入相应的科目。在核算岗或者清算岗的同学,强烈的需求点,就是期现的自动关联,这个也需要系统的支持。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能到这里还全文看完的朋友,谢谢你们。下次我们聊聊期现结合模式下基差点价业务的保证金计算问题。





奇文闲谈大宗商品




奇文闲谈大宗商品
闲谈大宗商品行业与企业运营、业务模式与风险管理、IT系统建设与数据分析、个人成长与职场感悟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