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来得那么猝不及防。
4月12日,新华保险原董事长李全疑似失联的消息震惊了整个保险业。作为投资界大佬,从资管跨界保险,并成为一家上市险企的“掌门人”,李全历经的高光时刻可以想见。
然而,事物的发展总是这样,起起伏伏,曲折行进,波浪前行,到达巅峰,就意味着即将滑向谷底。功成之后,面临身退,这位投资“大佬”的人生又出现了分岔口。
李全生于1963年8月,2023年退休。从其过往工作经历看,做的、谈的都是与资本市场相关的话题,保险业务本身并非他的老本行。
资料显示,1998年5月至2010年3月,李全曾担任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督察长、副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1991年1月至1998年4月,任正大国际财务有限公司资金部总经理、公司总经理助理,1988年7月至1990年12月担任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银行部业务经理。
2000年至2001年,李全曾在梅隆信托伦敦总部及其下属牛顿基金管理公司工作;2001年4月,成为博时基金副总经理,也可以算是“二进宫”,一干就是九年多。在2010年博时基金出现股权变动,这才有了李全想要“动一动”的念头,然后就有了在新华保险的高光时刻。
2010年3月,当时还是康典时代,李全进入新华保险体系,起初担任新华资产管理公司总裁,与康典“搭班”;2013年4月,李全兼任新华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2016年12月,兼任资产管理公司副董事长;2019年6月进入新华保险主营业务体系,担任新华保险临时负责人;2019年8月,任新华保险首席执行官、总裁。
由此来看,李全在新华保险的发展看上去顺风顺水,三年一大步,甚至是两个月一跨越。在他负责新华保险投资这十多年,交集或服务过的董事长包括康典、万峰、刘浩凌、徐志斌。
在李全担任新华保险总裁一职期间,他曾与新华保险的两位董事长“搭班”,一位是刘浩凌,一位是徐志斌。但需要注意的是,刘浩凌与徐志斌执掌新华保险的时间都不长,均不到两年时间。
2022年9月,随着徐志斌辞职重返中投,李全成为新华保险“掌门人”,2023年4月,李全新华保险董事长的任职资格获批。从其上任到离任,也仅相隔4个月时间。如此一家上市险企,董事长的闪上闪离,公司治理层面、董事会层面的决定多少有些让人看不懂,个种缘由可能不为外人所了解。
2023年8月23日,新华保险发布公告称,李全因年龄原因,辞去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投资委员会委员、风险管理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委员及其他一切职务。从那时起,李全可能就算是“净身出户”了。
一年前,也就是去年的4月,李全正好上任新华保险的董事长,迎来人生的一个高光时刻。只不过,这个高光时刻不长,仅有4个月。
有人说过,新华保险资产端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投资资产规模不断跨上新台阶,由2019年的8394亿元提升至2022年的1.2万亿元,近四年年化复合增长率为12.7%,2013—2022年十年平均总投资收益率为5.4%,位居行业前列。也有人说过,站在风口之上,猪也能飞起来。
谈及投资,自然绕不开业务的发展,因为负债端是投资端的重要基础。在李全参与负责投资期间,经历的董事长中,后两位尚未提出自己的战略转型就退位,而前两位都有自己的大动作。
具体来说,康典上任,可谓救火队长,缓解了资本金不足,实现了新华上市,在位六年多提出“业务发展”和“战略转型”两大主题,实现了公司市场值、总资产的大丰收。不过,银保占比较大,业务结构备受争议。
万峰到来,于2016年底阐述新华保险“两步走”战略,2016—2017年的转型期,将以期交和续期保费增量逐步替代趸交保费,初步建立期交和续期拉动业务发展的模式;2018—2020年的收获期,形成续期拉动发展的模式,着重发展长期期交业务,加大业务结构调整。从业务指标来看,转型很明显,银保趸交大幅缩减,个险渠道长险大幅增加,但是争议也比较大。遗憾的是,万峰没有等到第二步战略走完就离开了新华保险。
有人要“放”,有人要“收”,如何在“放”与“收”之间把握一个度,非常考验一位企业家的胆识与智慧。
如果用“当家人”来形容一个总裁的角色,那么李全作为新华保险的“当家人”有四年之久,从2019年到2023年。
回看李全在新华保险的工作经历,从其进入新华保险主营业务体系,担任临时负责人、总裁,甚至包括董事长直至退休,大约四年多时间,这四年里,新华保险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战略上来看,新华保险战略从曾经的“砍银保,缩趸交”转变为“1+2+1”战略,即:以寿险为主业,以财富管理和康养产业为两翼,以科技赋能为支撑,正式开启“二次腾飞”模式。期间,李全主张“资产负债双轮驱动,规模价值全面发展”的经营策略。从战略战术来看,新华保险似乎又上演十年前的“轮回”。
李全曾表示,财富管理是公司双轮驱动的力量之一,新华保险首先是服务于保险主业,然后才是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的发展,财富管理同时是可以独立发展的一个产业。对保险公司而言,首先管理保险资金,然后才进行财富管理;从负债端角度而言,要同时发挥风险保障与财富管理职能,抓住市场机遇,做大资产规模。
他认为保险的优势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对有绝对收益要求的客户而言,保险产品具有明显优势;二是保险资金是少有的能够进行股权投资的资金;三是长期资金,长期投资可以扛起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风险。
从发展来看,这四年间新华保险在业务上继续做大。数据显示,2019—2022年,新华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381亿元、1595亿元、1635亿元、163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35亿元、134亿元、144亿元、111亿元。尤其是在投资方面,变化更加明显,2019—2022年,新华保险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4.9%、5.5%、5.9%、4.3%。2023年新华保险总投资收益率为1.8%。
李全曾这样说:“新华保险的投资要求以绝对收益为主,对本金的保护和风险的控制是在投资时第一要考虑的事情。”
再看业务结构层面,重新启用的银保渠道成为新华保险重要的增长极。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新华保险银保渠道保费收入约439亿元,同比增长7.8%,贡献率达到26.9%。其中,银保渠道长期险首年保费达到280.46亿元,同比增长11.3%。这样的变化也如同李全曾经所说,“要让银保渠道更有价值”。
2022年6月28日,新华保险通过《“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战略,具体为“一舰三擎 提速远航”,即聚焦深耕寿险主航道,着力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健康产业、做强做稳资产管理业务三个方面,助力寿险主业发展,并全面提升科技赋能水平;践行卓越服务、卓越成长、卓越管理,实现“二次腾飞 卓越新华”阶段目标,实现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新华保险的“十四五”还在继续,而李全却由“局中人”变为了“局外人”。
李全在新华保险的最后一次公开亮相,是在2023年8月8日新华保险全渠道第十九届、第二十届双峰盛会上。他主题演讲《砥砺前行铸辉煌扬帆破浪再启航》,表示公司的首要任务就是高质量发展,把绩优队伍建设作为业务转型的核心,坚定不移走高质量的绩优发展道路,建立长期竞争优势。
现如今,时过境迁,新华或许“再启航”,李全已不在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