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十条3.0”之下,商业健康险如何进阶?“医险”深度融合启航!

文摘   财经   2024-11-07 21:27   辽宁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纵深推进,商业健康险实现较快发展,以百万医疗、惠民保为代表的健康险产品先后席卷市场,成为现象级爆款。但经历低门槛、广覆盖的阶段后,需要看到的是,商业健康险的产品与服务供给还未能充分满足民众多样化的健康保障与服务需求。

譬如在覆盖人群上,老年人、慢病患者仍面临着投保难的痛点;保障功能上,商业健康险尚需在医保外用药、自费支出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服务衔接上,大部分产品还停留在简单的附加服务层面,难以提供更加深度的健康管理、疾病管理方案。

商业健康险亟待创新破局之际,日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3.0版“国十条”)对商业健康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3.0版“国十条”提出,要扩大健康险覆盖面。将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应用纳入保障范围;鼓励面向老年人、慢病患者等群体提供保险产品,同时再次明确提出推动商业健康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

政策指引下,险企该如何主动作为?『A智慧保』观察到,近日,平安健康险举办了三省产品服务升级发布会,围绕政策要求与用户需求,打出了一套“产品+服务”创新升级组合拳:推出行业首个家庭健康守护方案,升级焕新平安e生保2025、平安双子星2025,首发带病体友好中端产品平安双子星易保,同时还升级“乐健康”服务体系,提供全周期全旅程健康管理服务。

那么,此次平安健康险引领行业的 “产品+服务”升级举措,究竟有何看点?又为行业带来哪些新的思考和探索价值?


01
 

产品升级“组合拳” 

 


近年来,随着国民健康保障意识的整体提升,用户对健康险的配置规划越来越倾向于以家庭为核心。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家庭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家庭成员之间往往是休戚与共、互相依存的,对于健康风险的抵御亦是如此。

有保险机构发起的一项大型市场调研显示,疾病导致收入中断、身故对家庭责任的缺失、高额医疗费用担忧、停工引发的现金流危机,成为影响客户家庭稳定的四大焦虑因素,尤其是家庭成员的健康风险,成为客户关注的重点。

家庭健康保障需求升温下,行业如何从供给端有效满足,提供保障力度更强并兼具性价比优势的健康险产品?面对这一用户诉求,一直走在产品创新前列的平安健康险应需而动,推出家庭健康守护方案。

所谓家庭健康守护方案,主要是指平安健康险全面升级的“平安e生保2025”推出家庭共享模式。即家庭成员可共享1万免赔额,共享门诊协助、就医陪诊、重疾二诊、住院协助、就医陪护5项服务次数,还可享受家庭费率折扣,最高节省15%费用。

对比来看,相较市面上传统的健康险产品对家庭投保往往仅提供单一的费率优惠,此次“平安e生保2025”的福利更多,不仅有费率折扣,还可共享免赔额和服务次数,对用户规划家庭健康保障来说,更贴心,也更实用。

平安健康险深挖细分客群需求的能力不止体现在 “平安e生保2025”推出的家庭健康守护方案上。面对很多用户对健康险获得感低、小病用不上的痛点,此次平安健康险主动寻求突破,其全新升级的“平安双子星2025”,将普通万元以下赔付比例由50%提升至70%,万元以上保持赔付比例100%。

《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居民年住院率已从2003年的4.7%快速增长至2023年的21.4%。住院率增长的同时,多次住院居民占比也在提升,从2016年的2.4%增长至2023年的8.9%,增幅近4倍。

尽管住院率和住院频次增长,但居民的次均住院费用并不算高,有数据显示,职工医保的参保人员次均住院费用为12175元,居民医保的参保人员次均住院费用为7674元,皆在万元上下。

如此来看,“平安e生保2025”提升客户赔付比例的举措就非常务实,能够更好满足小病高发、住院频次高、医疗费用高的少儿客群和年轻家庭客群,不仅让大病治得起,小病也能用得上。

除了提高赔付率、加大保障力度外,能否覆盖到更多慢病、带病人群,也成为健康险下一阶段的发展突破点。《202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中国慢性病患者人数已超过4亿,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这一数字预计将持续增长。因此,无论从缓解国家医疗卫生支出,还是用户需求上看,慢病人群更需要商业健康险的保障,然而由于该类人群属于“非标体”,他们往往会被传统健康险产品排除在外。

难能可贵的是,此次产品服务升级行动中,平安健康险就覆盖到了数量庞大的慢病群体,针对该类人群投保难的痛点,在行业内首发推出带病体友好的中端产品“平安双子星易保”,该产品针对慢病人群投保时流程繁琐问题,实行了简易健告,仅需要三条健康告知,即可实现轻松投保,投保年龄上限也提升至65周岁。可以预见,该产品实行简易健告的举措有望惠及更多慢病人群,提升其获得健康保障的机会。

整体来看,平安健康险推出的三款产品虽亮点不同、各有侧重,但殊途同归,都是围绕用户的细分需求进行打磨升级,试图从小切口中做出大文章。

02
 

嵌入健管深度融合

 


参照国际保险市场经验,商业健康险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在保险保障层面创新升级,还需在服务供给上下功夫,如通过嵌入前端的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服务,打造管理式医疗模式,帮助用户实现疾病预防或改善健康状况,同时保险支付端也可达到降低赔付率、产品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目前,我国也在鼓励商业健康险与健康管理服务融合发展, 3.0版“国十条”就明确提出,“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

从实践层面看,近年来不少险企也面向客户提供了诸多附加医疗健康服务,但尚未实现保险产品与医疗健康系统的深入融合。在平安健康险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友刚看来,健康保险+健康管理融合理念尚未深入人心,目前大部分社会公众对健康保险还停留在事后理赔的认知中,因此期望通过创新健康保险产品形式、倡导健康管理理念,帮助客户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实现保单的终极价值。

那么,平安健康险在此方面做出了哪些有益探索?这仍可以从此次“产品+服务”升级行动中找到答案。『A智慧保注意到,“平安e生保2025”和“平安双子星2025”除了保障责任升级外,还新增了运动健康和肿瘤多学科会诊服务等服务,在此基础上,“平安双子星2025”又增加了减重管理服务。

平安健康险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助理林晟介绍称,运动健康服务主要为运动达标的客户提供奖励,通过越运动、越健康、越奖励的良性循环,帮助客户更健康,少生病;数字化减重管理方案与阜外医院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共创,通过数字化便捷监测、游戏化互动体验、个性化定制方案,让客户实现医疗级科学、有效、快乐减重;而肿瘤多学科会诊服务则是公司与两大肿瘤权威学会多名专家合作,帮助客户解决“找专家难、确诊难、治疗选择难”三大难题。

的确,随着民众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全民健身时代正在来临,在此背景下,平安健康险将运动健康服务融入到健康险产品之中,不仅契合了用户追求健康、预防疾病的诉求,也传递了当下推崇的健康生活理念。

与此同时,科学健康的体重管理也是疾病预防的关键,当前,超重和肥胖已成为中国居民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据柳叶刀研究,到2030年中国将有65.3%的成人超重或肥胖,医疗费用预计超4000亿元。为此, 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金融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局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其中特别提到“鼓励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有效参与体重管理,充分发挥支持保障作用”

如今,平安健康险将数字化减重管理方案与健康险产品深度融合,恰是响应国家政策、满足用户所需之举。

03
 

构建立体式服务体系

 


从专业实操角度看,险企涉足健康管理并非易事。2020年9月,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的通知》指出,保险公司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目的,是通过预防疾病发生、控制疾病发展、促进疾病康复,降低疾病发生率、提升健康水平。

这反映出,险企构建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需是一项专业化、系统化的工程,涉及到病前预防、病中就诊、病后管理等全流程、全链条,并真正以治未病、防大病为目标。

带着这样的认知,为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性的健康管理模式,平安健康险选择全面升级 “乐健康”服务体系,从网络、专家和标准三方面提升服务等级,搭建起了覆盖健康全旅程、就医全过程、疾病全病程的服务体系,并对上述提及的运动健康、减重管理、肿瘤多学科会诊、就医服务、院后康复服务等具体服务项目均进行了优化升级,以此帮助客户实现 “未病护健康、病中省心治、病后安心康”。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剖析平安健康险之所以能够引领行业,构建起全周期全旅程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源自其历时多年的探索累积。

早自2017年,平安健康险就开始探索将医疗健康服务与健康险融合,在百万医疗险中首次尝试保险+服务;2023年,平安健康险又升级就医理赔模式,打通“家医+就医+理赔”全流程。时至今日,其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已能覆盖事前预防、事中治疗以及事后管理,为用户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服务内容。

结  语

 

于行业而言,商业健康险与健康管理的深度融合之路刚刚开启,尚需打通专业壁垒、数据融合、资源链接等多道关卡。

但路虽远,行则将至。随着越来越多的险企参与其中、精耕细耕,终将推动商业健康险在“健康中国”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周回顾

#

三峡人寿股东给力,资本金拟翻番!险资“来渝留渝”雄心何以实现?

#

姜志宏:单纯的长寿的意义不大,抗衰老技术是为了减少疾病和失能的发生

#

重磅 |“中国保险鼎峰108将”五周年:华东站区率先亮相(投票)

#

曹德云:发挥保险资金优势,促进医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险资,最近盯上哪些新“标的”?

#

樊纲:养老事业的发展不只是产业问题,更是宏观经济问题

玖亓周评 | 险企三季报的“高光”和波动

A智慧保
用智慧讲好保险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