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测算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大约为6%。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左右,潜力巨大。在银发经济发展的参与者中,保险业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亦是踊跃布局的先锋军。
从产品端看,多年前,保险业就已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个人养老金制度开闸后,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也在不断扩容,“货架”产品数量已超百款;从服务端看,近年来,各大险企纷纷凭借自身资源禀赋入局康养赛道,继而衍生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旅居养老等多样化的康养服务模式。
不得不说的是,保险入局康养不仅能够发挥险资规模大、长周期的资金属性,亦是保险业高质量转型中的重要一环。
在前不久国务院对外发布的3.0版“国十条”,即《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便提及,要丰富与银发经济相适应的保险产品、服务和保险资金支持方式;依法合规促进保险业与养老服务业协同发展;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丰富商业医疗保险产品形式,推动就医费用快速结算。将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应用纳入保障范围。这无疑为下一阶段保险业与医康养产业深度融合创造了政策条件。
站在更高维度,从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维度看,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明确将“养老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这意味着保险业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既是市场需求、行业诉求,更是政治要求。
不过,无论是入局银发经济风口,还是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核心都需要找好切入点和落脚点,而正在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便潜藏着巨大的开拓潜力,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等政策利好下,粤港澳三地跨境医养险产业融合也在加速。在此背景下,各方市场主体如何助力大湾区城市间实现医疗资源、养老资源互补,保险在其中又扮演哪些角色、做出了哪些实绩,还有哪些有待挖掘、创新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