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显示,1966年8月出生的蔡希良,今年刚满58岁,经济学硕士学位,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在进入保险业前,他曾任上海财经大学财务金融学院副院长,上海金钟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中信华东(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中信大榭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宁波大榭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中信兴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蔡希良正式迈入保险业是在2020年。2020年4月,蔡希良调任中国信保总经理。不过,他在中国信保时间并不长,待了两年后就“转战”至国寿集团。
2022年4月,蔡希良任国寿集团党委副书记,接替到龄退休的袁长清。同年7月,在中国人寿召开中央巡视整改再动员再部署会议上,蔡希良显示已经担任国寿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根据原中国银保监会的批复,蔡希良在来到国寿集团后,还被核准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任职资格和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如今,在担任国寿集团党委书记后,蔡希良又多了一重身份,即成为这家总资产达6.5万亿的寿险“领头羊”的“掌门人”。
在国寿集团期间,蔡希良在多个场合的发言都展现了其对保险业的“深思熟虑”。
6月20日,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参加“银发经济与养老金融”分论坛时,蔡希良表示,党中央部署“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提出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主要就是解决养老金储备不足和养老风险保障不足的两个问题。
蔡希良表示,不同于储蓄、理财、基金等传统金融产品,养老金融有长期积累、跨期支付、保值增值等特征和功能,发展养老金融应该要把握好功能定位,在顶层设计、激励政策以及产品服务的提供等方面,切实体现政策、目标的一致性,引导广大社会民众通过科学规划,为老年生活提供稳定、可期的现金流和健康医疗等必要的风险保障。同时,要优化养老金融的政策体系,提升第二支柱(企业/职业年金)、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吸引力。
蔡希良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如研究取消企业参加第二、第三支柱必须先参加第一支柱的要求,再比如企业年金职工参保率必须达到70%,这就是隐性门槛。破除这些隐性门槛,从而给广大中小微企业、社会公众更多自由选择权。优化个人养老金领取时无差别增收3%的个税,对于中低收入人群、灵活就业人群等全程免税,从而增强第三支柱对广大免个税群体的吸引力等。
2023年9月27日,2023年中国人寿改革发展研讨会暨首届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中国人寿科技园举行,蔡希良围绕“推进金融科技资源整合”交流发言。
蔡希良认为,集团化经营过程中必须深入推动金融科技资源整合,提升全集团科技水平,进而推动其他业务资源整合,整体提升经营管理水平。蔡希良强调,要扎实做好科技资源整合的三项基础工作,一是明确规划,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二是统一标准,重点以数据标准化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三是利益共赢,按照内部市场化原则,在整体最优的原则下实现各方共赢。
2003年12月17日、18日,中国人寿寿险分别于纽约、香港敲响上市的锣声(目前已于纽交所退市),彼时其已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寿险公司,此举又获得“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寿险公司”及“当年全球最大IPO项目纪录的创造者”之称。三年后的2007年1月,该公司回归境内A股上市。
上市20多年来,中国人寿寿险从一家传统险企,逐步成长为一家治理结构不断完善、业务水平持续领先、创新及竞争力日益增强的现代金融企业,既有全球化视野和综合布局,又长期坚守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责。
当下的中国人寿寿险,依旧站在行业领头位置,在服务国家战略,引领行业转型,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坚定前行。
近年来,中国人寿寿险实施了一系列营销体系改革措施,从启动“八大工程”高质量发展策略,到明确“现有队伍专业升级”“新型营销模式布局”两大重点改革方向,再到试点推广“种子计划”、建设金融保险规划师队伍等,在各项新业务指标快速增长外,个险队伍规模在业内率先企稳,质态也持续改善。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寿寿险实现总保费收入6082.51亿元,同比增长5.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5.23亿元,同比增长173.9%。其中,中国人寿寿险关键业绩指标持续向好,如续期保费4107.42亿元,同比增长7.5%;新单保费1975.09亿元,同比增长0.4%;新业务价值保持快速增长,较2023年同期重述结果增长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