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作为中国名茶之一,有其悠久历史和独特品质。其香气馥郁,汤色明亮,滋味醇厚,收获了大批国内外“粉丝”。
唐朝人樊绰著《蛮书》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所谓诸山,即后来的六大茶山。由于步日睑(现宁洱县)茶叶品质上乘,解毒散寒、消食去腻等功用被藏族青睐,视其为配置“酥油茶”的极佳配料,从此便越雪山、漂金沙江,过丽江、银生城再至步日,以马匹、乳制品、药材、豆金交换步日的茶叶。这种实物交易延续到宋代,且当时步日还建立了专门的“茶马市”。
至明代中期,普洱茶不仅普遍受云南各族人士所喜爱,且大量进入北京,受到京城民众宠爱,明朝方志学家谢肇淛著《颠略》中记载:“士庶所用,皆普茶也”。
清代,普洱茶名重京师。阮福专著《普洱茶记》称:“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新纂云南通志》称:“普洱之名在华茶中占特殊位置,远非安徽、闽、浙(茶)可比”。可见,普洱茶深得人心。学者赵学敏著《本草拾遗》中提到普洱茶的药性及功能为:普洱茶清香独绝也,醒酒第一,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又具性温味甘,解油腻、牛羊(肉)毒,下气通泄”。正因普洱茶的独特风味和其药用功能,盛极一时。
在普洱茶普遍受欢迎的基础上,清朝乾隆九年(1744年),清廷将普洱茶首次列为“贡品”,分芽茶、团茶两种。同期志学家张泓著的《滇南新语》中记有:“普茶珍品,有毛尖、芽茶金额女儿之号。女儿茶亦芽茶之类,取于谷雨后,皆夷女采治货银以积妆资故名”,“女儿茶”随贡入京。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清廷复将普洱茶贡茶改为:“团茶(内分5、3、1、0.4、0.1斤五种)、锡瓶装蕊茶和芽茶、缎锦木匣装茶膏”,称为八色贡茶。
《普洱府志》记载:“农历二月开始采茶,芽头细嫩且多白毫(毛)者为毛尖,农历三四月采摘为小满茶,六七月采摘为谷花茶”。普洱贡茶的采摘、加工、包装,产品多种多样,加工极为认真精良,达到当时最高境界,故此深得皇宫喜爱,广泛在士大夫阶层流传品尝。
清代文豪曹雪芹著《红楼梦》第63回写道:“......林之孝家的又向袭人等笑说:‘该泡些普洱茶吃’。袭人、晴雯二人忙说:‘泡了一茶缸子女儿茶,已经吃过两碗了’。”从此段记述中可以看出:偌大的贾府并不是每个院都有普洱茶,只有视为掌上明珠的贾宝玉才享有,可见其之珍贵。
普洱茶沿贡至清宣统年间(1744年—1912年)。据老舍问皇帝喝茶情况,溥仪答:“每年龙井、普洱贡茶,我是照例要喝的。”证实普洱贡茶沿贡至少168年。
“普洱茶”的历史是辉煌的,其茶性温味和,香气独特,其汤色绿中透黄,经煮泡、耐久藏,且越陈越香,深受人们喜爱和珍惜,虽因战争动乱走向过低谷,但普洱茶作为历史传统品牌始终未曾在普洱间断传承发展。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人们不断地丰富和充实着普洱茶文化的内涵,以茶会友,以茶待客,以茶作礼,以茶入市,以茶入歌,以茶入舞,以茶入乐,以茶入诗,普洱茶与普洱各族人民生产、生活融为一体,促进了普洱茶的多元发展。
温馨提示:你关心的宁洱新闻,都在这里!将“宁洱发布”设为星标,宁洱的大事小情 随时掌握!看完点个赞,点一下“在看”,再转发到朋友圈,为小编加个鸡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