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2024
“教育事业”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教育、科技、人才的战略支撑。回首2024年,陕西围绕基础教育优质均衡、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落地建设,强化“硬支撑”,提高“软实力”,推动全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如何以高质量的行动回应人民群众期盼?委员们纷纷就如何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并期盼以“育人”“扩优”“提质”厚植人民幸福底色。
王彦平委员
提高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与接受度
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2024年,陕西举办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印发《陕西省加强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16条措施》,重点支持50家工匠学院建设,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业技能人才队伍。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持续深化,两年多来,明显能感觉到关于职业教育、技术人才的政策密集出台,内容也越发精细、明确。”省政协委员、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副主任王彦平说,在政策引领下,全省职业教育发展成果显著,尤其是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正在组建一批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突破了专科层次,逐步实现了“中高本硕”贯通培养模式。
“陕西正在推进职业教育‘双师制’队伍建设,这些教师具备多年工作经验,能把产品、产线制作标准带到课堂上,比如全国劳模、大国工匠走进学校,设立工作室,在教授学生技术的同时还传承了工匠精神。”王彦平说,即便各方面形势向好,但职业教育目前仍面临社会偏见和歧视。
王彦平建议,应加强职业教育成果展示平台建设,通过举办成果展、技能大赛等活动,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的社会贡献和待遇,提高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与接受度,真正让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平等竞争、协调发展。
吕鹏程委员
多方联动 多措并举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生态
近日,榆林市建成我省首批100个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规范化建设示范点,该项工作的落地,标志着我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迈出新步伐。
“这些示范点的建成,为广大家长提供了专业的学习平台,有助于提升家长的育儿素养,让家庭教育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同时,进一步强化家庭在教育体系中的基础作用,促进家庭与学校、社区之间的紧密联系,形成教育合力。”省政协委员、西安领军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总经理吕鹏程长期深耕教育领域,他发现,目前许多家校在沟通的深度与效果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吕鹏程表示,当前,许多学校与家长的交流多聚焦于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在品德塑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发展,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是集家庭教育指导、普法宣传、技能培训提升等于一体的服务阵地。
“示范点在内容设置上,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吕鹏程认为,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活动等,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激发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吕鹏程说,示范点要成为家校沟通的桥梁,通过定期的家校互动,引导家长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安排,帮助学校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需求,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
尚学群委员
循序渐进推广、强化教师培训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
2024年,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我省有西安高新区实验小学等6所学校入选。
“科技浪潮下,人工智能正在重塑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提升陕西省中小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对我省抢占未来人才高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意义非凡。”省政协委员、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尚学群表示,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明确提出,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陕西高校科教力量雄厚,西安有19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数量居全国第3位。但与之相对的是,我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才刚刚起步,存在着课程零散、师资薄弱、实践支撑不足等问题。”尚学群说。
对此,尚学群建议,由省教育厅统筹,联合高校科研力量、一线教育精英与科技企业研发人员,精心编制陕西中小学人工智能教材,保障教学连贯性,依年级循序渐进推广。同时,搭建由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多元实践平台,在全省布局校园人工智能实验室,配备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等前沿装备,让学生动手实践。强化教师培训,让教师借助AI备课、生成教案、分析学情,精准洞察学生知识漏洞,鼓励学校基于大模型探索智能答疑、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等创新应用,引导学生借助大模型拓展知识探索的深度与广度。
—END—
监制:刘小龙
审核:刘菁
责编:李旌
编辑:马娜
栏图:贾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