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基本信息
项目负责人:张小涛
天津大学分子聚集态科学研究院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2023年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2019年入选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2020年入选天津市杰青和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长期致力于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包括有机半导体材料的设计合成与组装调控,尤其是有机共晶材料的制备机理和应用研究。以通讯作者在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等高水平杂志上累计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多篇论文入选封面文章、热点文章及ESI高被引论文。他引9800多次,单篇论文最高他引2400余次,H因子50。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金委集成项目等多项项目。
2
项目参与人:李飞
天津大学分子聚集态科学研究院2022级化学博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研究性论文5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参与1项科技课题项目,曾3次获天津大学一等奖学金和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以及天津大学北洋启航奉献奖、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二)案例摘要
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是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新材料重点研究领域之一,也是面向2030年的15个重大科技项目之一:“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的核心内容。因此,瞄准国家需要,基于学校政策,张小涛老师课题组结合团队的研究方向,通过有机共晶工程实现具有高性能有机光电的共晶功能材料,并探究其内在机制,为更好地指导开发下一代新型功能材料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02
(一)
建设情况
1.将思政教育始终贯穿到日常科研活动中,发挥导师引领示范作用。
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和优秀人才的迫切需要,着重强调新一代科研人才的历史使命与光荣任务,张小涛老师始终坚持培养研究生严谨严格、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研态度,教育研究生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两弹一星”等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人生价值。针对传统合成半导体的复杂步骤等问题,并基于具有简单高效的非共价键自组装过程的有机共晶策略以及材料选择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张小涛老师课题组围绕有机共晶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开展相关科研工作,最终成功设计开发新型有机共晶材料并在近红外光电晶体管和多维近红外光波导的有效应用。
2.坚持原始创新思维培养。
张小涛老师承担着一批国家级项目,学生在完成这些重大重点项目的同时,锻炼原创思维和科学精神,为以后独立科研奠定坚实基础。张老师带领学生通过在基础研究方法和原理的源头上进行创新,基于从分子的合理选择到性能的深入研究,成功实现晶体的制备、生长、形貌及堆积结构的可控调节,并探索二元有机共晶的组装机制和揭示分子-结构-性能之间的内在关联,为提升共晶功能材料定向制备的准确度和实现高效有机共晶功能材料的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3.注重协作成就交叉型人才。
课题内容的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符合国家培养交叉人才的战略需要,依托课题研究,将显著扩大学生的知识维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张小涛老师通过指导学生设计、规划专项内容学习计划,定期进行实践研讨,与材料科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密切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跨学科知识和技能。
4.树立学生全球视野。
发挥研究特色,建立海内外学术联系,拓展学生的全球视野。张小涛老师多次带领学生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会议与讲座,要求学生在会议上不仅要积极学习其他同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大胆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在每一次的交流和分享中来完善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学术性思维和逻辑。
(二)
经验启示
1
坚持思政教育和国家需求为导向,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探索发现有价值、有意义、有挑战的课题,培养一批爱国主义的新时代新青年科研人才。
2
坚持原始创新思维培养,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问题、提出研究思路,并多次尝试设计和开展实验,逐步实现成为一名独立科研的优秀学生。
3
注重交叉合作培养,定期搭建与多领域相关专家密切实践研讨与交流合作的机会平台,实现学生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提升。
4
树立学生全球视野,发挥研究特色,鼓励学生多做口头报告和墙报展示,加强学术交流,建立海内外学术联系,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03
1
基础理论创新研究
进一步开发分子体系,并通过深入研究分子体系的组装-结构-性能机制,指导设计开发新的材料和器件结构,实现可控、更高效的多功能有机共晶光电材料与器件;持续产出高水平论文等创新成果,进一步丰富研究生的理论知识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
2
学生培养
持续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培养红专并进的拔尖创新人才;持续引导学生关注最新科研进展并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继续加强学生对多领域知识的储备,培养符合国家需求的多交叉型人才;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领域学术会议,加强交流合作。
供稿 / AIE研究院
编辑 / 陈诗雨 张芳馨
审核 / 顾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