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观点 | 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因“需”而“为” 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文摘   2024-11-27 15:45   天津  

因“需”而“为”   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杨贤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处,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重点实践主体。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紧紧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主阵地、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定位,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一是要以人才培养改革为牵引。科技的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和人才聚集地,要加强拔尖人才自主培养,为科技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和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立强国报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顺应时代发展的“时”与“势”,主动分析未来对人才素养的新需求,精准把握新质生产力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成长路径,构建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生态,培养适应未来的人才。要加强科教融汇,推动科学资源与教育资源、研究资源与教学资源协同,把重大科研任务作为科教融汇的“发动机”,切实把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在科研实践中培养拔尖人才。
二是要以优化学科布局为抓手。加快优化学科布局是高等教育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应向“新”而行,主动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建立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的学科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要聚焦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瞄准创新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建设,增强学科专业布局的前瞻性和引领性,提前布局未来学科,争取更多“从0到1”的突破。要立足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的发展态势,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交叉学科建设,整合资源开展持续攻关,努力产出国家急需的科技成果。要重视工程科学问题的研究,除了“从0到1”的基础研究、从“1到10”的应用研究,还要善于进行“从1到0”的反向基础研究,研究工程中的科学问题,发现新原理,为建立新知识体系作出贡献。
三是要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支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抓住科技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形成推动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要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当前,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个体化研究正在向群体性研究转变,单一学科研究正在向多学科交叉研究转变,解决国家重大问题迫切需要庞大的科研团队协同攻关。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重要战略科技力量,要加快变革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进一步加强有组织科研,围绕“四个面向”汇聚力量、合力攻关,解决真问题。要搭建高水平创新平台,依托平台探索有利于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的协同创新机制。要加强校企合作,探索开展“订单式”科学研究,打造全链条、体系化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让创新创造因“需”而“为”,推动科技成果直接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促进科技成果更高效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天津大学党委书记】
(原载2024年第21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来源 / 中国高等教育
编辑 / 张芳馨
审核 / 顾雨竹

天津大学研究生教育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官方平台。用于发布天津大学研究生教育相关信息,以期为更好地服务天津大学研究生、教师、校友及海内外同仁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