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信息
性别:女
年龄:26岁
主诉:反复胸闷2年,加重3个月。
现病史:患者2年前出现反复胸闷,以心前区为主,伴心悸、气短,偶有胸痛。
经胸超声描述:房间隔继发孔见回声脱失,大小约14mm*12mm,距主动脉0mm、距二尖瓣环10mm、距房顶11mm、距上腔静脉12mm、距下腔静脉20mm、距心房后壁13mm,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右房容积稍大,右室容积增大。
超声提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右房室容积增大,左室收缩功能正常。
临床策略
选伞考量:经术者仔细考量选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BDASD-I 20,14F可降解封堵器介入输送系统进行封堵。
术前策略:显影点可在DSA下作为伞盘展开定位的辅助,在封堵器展开释放阶段采取超声引导为主的释放方式。
术中操作
术中DSA引导过隔
DSA下将MPA2导管通过房间隔缺损
沿导丝送入输送鞘
左盘释放
DSA下可见封堵器左盘面3个显影点依次被推出鞘管,牵拉成型线使左盘呈盘状
将封堵器左盘面后撤并贴靠房间隔
右盘释放
超声下释放封堵器右盘面,确认封堵器双盘骑跨于房间隔两侧
超声下多切面确认封堵器形态
锁定前超声多切面确认封堵器位置正确
双房心切面
四腔心切面
主动脉短轴切面下可见封堵器呈Y字型抱住主动脉根部
成型锁定
前顶钢缆,同时固定鞘管,牵拉成型线进行锁定
牵拉试验
轻轻牵拉钢缆,DSA下显影点整体随钢缆移动,锁定成功
封堵器释放
逆时针旋转钢缆,释放封堵器
释放后超声评估
双房心切面:封堵器盘面平整,
牢牢贴靠房间隔
四腔心切面:封堵器形态良好,位置正确
术后1个月随访
超声所见:
左房内径正常,左室内径正常,室间隔厚度正常,左室壁厚度正常,静息状态下左室各节段收缩活动未见明显异常。
二尖瓣不增厚,开放不受限,彩色多普勒示:二尖瓣微量反流。
主动脉窦部内径正常,升主动脉内径正常,主动脉瓣不增厚,开放不受限,彩色多普勒示:主动脉瓣微量反流。
右房容积正常,右室容积正常,肺动脉不增宽,三尖瓣不增厚,开放不受限,彩色多普勒示:三尖瓣微量反流。
心包腔内未见明显回声区。
房间隔见封堵器回声,位置固定,沿周围未测及明显分流。
超声提示:
房间隔封堵术后,未测及明显房水平分流。
左室收缩功能正常。
术后1个月随访超声多切面下可见封堵器稳定夹持缺损,位置固定,结构完整
病例小结
封堵器磨蚀为ASD封堵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0.043%~0.3%,其原因可能为缺损残端较短而封堵器偏大,置入的封堵器与主动脉和心房壁摩擦引起[1]。因此常常在主动脉缘缺损残端不足的 ASD 介入治疗中, 不宜过大选择封堵器以及封堵器的边缘是否对主动脉产生磨损的问题尤其重要。
本例患者的房间隔缺损为14mm大小,采用+6mm的可降解封堵器选择策略下,释放后超声下明显见封堵器呈“Y”型牢固夹持在主动脉的后壁上,验证了可降解封堵器无需选伞过大的同时,也能保证牢靠稳固的支撑力。这也得益于MemoSorb®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通过核心专利降落伞成型锁定设计,有效赋予封堵器力学补偿,配合盘面内凹结合腰部三角扣合设计,确保封堵器稳定夹持,不易脱落。
该患者术前超声报告显示房间隔缺损为14×12mm,距主动脉0mm,经综合考量,术中选择规格为BDASD-Ⅰ20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封堵。可降解封堵器采用的生物高分子材料,也进一步降低主动脉根部的磨蚀风险,释放后也未发现任何心包积液的迹象,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手术结果令人满意。术后一个月超声随访结果示房间隔见封堵器回声,封堵器形态位置良好,盘面稳固贴壁并牢固抱住主动脉,未测及房水平分流。
1.标准与规范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2021版).中华医学杂志
感谢上海东方医院南院陆林祥教授的病例分享
扫码观看可降解学苑精彩内容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扫码关注
扫码下载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