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刚踏入这个行业,成为一名医生时,也许认为这份工作需要的不过是谨慎的诊断、高超的技术以及关怀他人的善心。但你很快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我们面临着似乎永无休止、花样百出的障碍。”
——阿图·葛文德《医生的精进》
我是西安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的一名康复治疗师,科室主要诊治脑瘫、认知以及行为发育迟缓的孩子们。
每天训练是我的工作,然而日复一日的康复在孩子眼里就像一场场马拉松,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次次毅力与恒心的考验。
我印象中有一个叫豆豆(化名)的孩子,3个月大时被发现发育上似乎比同龄孩子滞后。转眼孩子5个月大了,我们都知道宝宝成长是“三抬四翻六坐”,可豆豆的头仍然无法靠自己支撑起来,眼神中也缺少婴儿应有的灵动。刚见到豆豆时,我发现她肌力非常弱,同龄孩子随手都能抓住的小玩具,对5个月大的她而言却是近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
我专注于肢体运动康复领域,很多在孩子起初都要经历一个坎坷的训练过程,对小小的孩子来说,甚至要承受巨人一般的意志力和勇气。他们要在我辅助下,一次次尝试突破肌肉的束缚,试探控制肢体的突破的边界。一次简单的抬头动作,需要经过无数次训练。一周,一个月,80天......转眼间,豆豆3个月训练过程结束了,然而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这个阶段,对于康复训练来说,是常有的事。我经常在做训练的同时,也在鼓励家长一定要作孩子长跑路上的补给站,坚定信念,相信奇迹。
终于,在豆豆的康复训练进行到快四个月时,治疗开始见效,9个月大的豆豆能够坐稳了。那天,豆豆在垫子上稳稳坐起身一瞬间,身边的爷爷奶奶竟吓地不敢发声,直到豆豆冲着老两口笑了,爷爷奶奶这才止不住的拍手,奶奶冲到豆豆身边,狠狠地亲着小孙子的脸。
这四个月,老两口不论刮风下雨,总按时带孙女来科室,从开始每天问我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奇迹,到之后总是默默来,默默离开。
之后豆豆的训练还在继续,三年,从未间断。
豆豆从最初的抗拒,到如今的主动要求抱抱,除此,还有印刻在我脑海里她的成长与变化。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呼我为“fufu”(叔叔)到独立行走,每一步都凝聚着汗水与希望。三岁半的她,已能融入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当中,语言能力与运动能力均赶超同龄孩子。
爷爷奶奶常常感慨:“康复一人,幸福全家”。奇迹会有的,无非就是把奇迹掰碎了,一天天变成种子坚持播种下去。
如今,豆豆已经5岁了,她不再需要家人时刻扶持,可以自己背着书包走进校园,已然是个正常的孩子。
有幸,在豆豆迈向康复之路,一同见证她走向终点的胜利。
排版:宣传科 侯晶晶| 审核:宣传科 杨馥羽
西安市儿童医院视频号
了解更多科普知识、就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