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糖”留给自己

文摘   2024-11-14 18:04   山东  
零糖饮料、零糖酸奶、零糖食品、“不另外加糖”咖啡……

眼下,“零糖”风从饮食界吹到了社交圈——“零糖”社交,这一社交新词引发网友热议。

如今,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年轻人对社交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追求繁复、深度的交往,反而更加倾向于一种轻盈、低负担的社交体验—“零糖社交”。与零糖食品的概念类似,“零糖社交”提倡在互动中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独立性,减少过高的情感期望,以实现轻松愉悦的交往体验。

“零糖社交”是什么?

“零糖社交”指的是一种不依赖他人提供情绪价值、不过多地渴望深度情感链接的社交方式。在这种社交模式下,年轻人强调自我,保持社交距离,避免过度依赖他人带来的负面情绪,也不会产生过多的情感期待。这并非简单的“冷漠”或“疏离”,而是让交往回归轻松本质,让社交更贴近个人的需求和心理状态。

很多年轻人认同““零糖社交””并不是因为不想社交,而是不想被社交所累。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一种自在的交往,既能够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又不必为复杂的关系和情感投入精力。就像人们选择零糖食品一样,“零糖社交”让社交变得轻便而不失味道,轻松而不失温度。

年轻人为何推崇“零糖社交”?

当代年轻人承受着较大的生活压力,面临学业、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挑战,他们在追求自我实现的同时,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在增加。过去的“高情商”式社交,往往要求人们通过一系列话术和情绪管理来维系关系,这让不少年轻人感到疲惫。

更注重个性化的情绪价值相较于通过外在表现来取悦他人,年轻人更希望获得内在的情感满足。他们对于传统的高情商社交套路逐渐产生了反感,转而寻求能够带来愉悦、舒适和安全感的社交体验。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情绪商品和“治愈系”消费品受到年轻人欢迎。像冥想、心理健康课程、情感陪伴类的虚拟产品等,都符合年轻人对于个性化情绪价值的需求。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指出:“喜欢‘“零糖社交”’是年轻人追求悦己的表现。”社交不再是一种压力,而成为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

减少精神内耗在某些社交场合中,攀比、催婚等话题经常出现,不少年轻人对这种现象感到困扰。“零糖社交”为他们提供了一种选择—通过适当保持距离减少内耗,不必在无谓的社交中浪费精力。此外,“零糖社交”帮助年轻人建立个人边界,减少过度的亲密和分享。他们希望在社交中保持自我,尊重他人,同时又能避免过度牵扯带来的不适和焦虑。

社交关系正在转型随着社会流动性加快,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流动,传统的熟人社交方式不再是主流。这种转型为““零糖社交””提供了发展的土壤。年轻人不再将建立人际关系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更关注自身的发展,追求轻松的社交氛围。

“零糖社交”并不等于“零社交”

尽管““零糖社交””提倡保持距离和独立,但它并不意味着年轻人完全放弃社交。实际上,“零糖社交”更符合年轻人对个性化社交需求的追求。他们依然渴望在舒适的社交环境中找到共鸣,但希望这种互动符合自己的节奏和需求。换句话说,“零糖社交”是一种更为自由、开放的社交方式,并不会减少人际关系的温情。

技术助力下的“零糖社交”。年轻人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都通过网络实现,包括购物、社交、娱乐等。社交平台上的算法使得信息更加精准地推送给用户,用户能更快速地找到和自己兴趣相投的人,减少了寻找朋友和匹配圈子的成本。然而,过度依赖线上社交平台,也可能让人产生一种“虚拟孤独感”。当下很多年轻人发现自己虽然在线上与他人互动频繁,线下却依然感到空虚和寂寞。这种孤独感一方面源于人们社交关系的浅层化,另一方面也揭示了网络社交的局限性。技术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让人们更难获得真正的情感满足。这提醒我们,在“零糖社交”的背后,依然需要线下的真实互动来补足社交需求的空缺。

个性化需求推动新的社交形式“零糖社交”让年轻人感受到更加自由、轻松的互动方式。随着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强,未来社交平台可能会进一步推出满足“零糖社交”需求的功能或产品,鼓励用户以自己的节奏进行互动,而非追求高频次、深度的关系链接。未来年轻人可能会在“零糖社交”的基础上,更倾向于在小范围内的真实互动。社交平台也会逐渐调整算法,鼓励更多线下的真实活动,使人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实现深层次的情感链接。

“朋友千千万、知己有几人”。“零糖社交”是顺应社会发展、贴近社交实际的有益交往方式,但绝不代表不真诚或不深入。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不轻易改变自己的交友原则和价值取向,多与身边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以建立深厚、持久、真诚的友谊和情感支持。

编审:刘京祥  安祥娟  姬磊

欢迎点击关注



 


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jyqxwcbj@jn.shandong.cn



济阳宣传
讲好济阳故事、传播济阳声音、擦亮济阳名片、树立济阳形象、凝聚济阳力量、展现济阳担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