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吹遍乡村大地

文摘   2024-11-15 17:14   山东  
在历史的长河中,风俗习惯作为社会文化的缩影,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情感。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陈规陋习逐渐显露出其不合时宜的一面,不仅阻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更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背道而驰。移风易俗,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成为当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何为移风易俗?

移风易俗,顾名思义,即改变旧的风俗习惯,树立新的社会风尚。这一概念源自中国古代典籍,如《荀子乐论》所言:“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移风易俗是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剔除其中的糟粕,吸收现代文明的精华,形成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新型文化。它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婚丧嫁娶到节庆习俗,从饮食习惯到居住方式,无不体现着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升级。这不仅是对传统习俗的简单摒弃,更是一种文化自觉与自我革新,是对社会整体风貌的塑造,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为何移风易俗?

移风易俗是时代的要求,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各种文化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传统风俗习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民群众也渴望摆脱陈规陋习的束缚,追求更加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因此,移风易俗不仅是文化文明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升的内在要求。


长期以来,我们下大力气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树美德健康方式,乡风民风逐步好转,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还突出存在三个“跟不上”,即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生活习俗跟不上社会进步、社会风气跟不上群众愿望。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指出:“尤其要抓好农村移风易俗,加强对高额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非法宗教活动等突出问题综合整治,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这为我们开展移风易俗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移风易俗何为?

风俗之变,根本上是思想之变、文化之变、经济之变。移风易俗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多做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但良好社会风气不可能一蹴而就,也难以自然形成,它需要各类社会主体、每个公民个体多一些“我姿态”,从我做起,同心协力、相向而行,形成舍我其谁、互动共振的良好氛围,进而促成广大社会成员的自觉自愿。


摒弃陈规陋习,做婚俗新风的倡导者。婚事新办、喜事简办,不仅是对传统婚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是对现代社会文明理念的践行。通过简约而富有意义的仪式,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祝福,让婚礼成为传递爱与祝福的美好时刻。所以,我们倡导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择偶观、婚恋观,自觉摒弃索要“天价”彩礼,倡导“低彩礼”“零彩礼”等婚嫁新风,坚持婚事新办、喜事简办,杜绝仪式上的铺张、餐桌上的浪费、车队上的排场。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相关规定,践行文明健康的人际交往方式,做健康文明、平等和谐、理性包容的现代婚俗新风的引领者和推动者。

倡导厚养薄葬,做传承孝道的弘扬者。百善孝为先,作为子女或晚辈,我们应当经常关心老人的生活起居,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意愿,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与陪伴。要弘扬孝老敬老风尚,传承尊老、孝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自觉树立厚养薄葬观念。斯人已逝,我们提倡丧事简办,控制治丧时间和丧葬规模,杜绝大操大办,反对封建迷信;严格殡葬管理,不乱埋乱葬,不违规用火,不在居民住宅区等公共场所搭建灵棚、高音播放音乐、撒纸钱烧纸扎冥币、大肆燃放烟花爆竹、大摆宴席等不良行为,倡导文明、绿色、环保的祭祀行为,做文明祭奠的先行者。

弘扬勤俭节约优良传统,提倡生儿育女、升学入伍、生日庆典、乔迁新居、开张营业等喜事廉办,倡导通过一束鲜花、一条短信、一句问候等文明健康、简朴节约的方式表示祝贺,自觉抵制盲从攀比、跟风请客,以家庭近亲属庆祝为主,做到能免则免、能减则减,尽量不请客、少请客,不办宴席、不收礼,用文明健康的方式代替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自觉除陋习、树新风。

文明新风,全民共育,幸福生活,全民共享。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现在做起,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争做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的积极倡导者、主动传播者和自觉践行者,让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吹遍济阳城乡大地。


编审:刘京祥  安祥娟  车霏雨

欢迎点击关注



 


 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jyqxwcbj@jn.shandong.cn

济阳宣传
讲好济阳故事、传播济阳声音、擦亮济阳名片、树立济阳形象、凝聚济阳力量、展现济阳担当
 最新文章